
在台灣 Samsung 官網上當時正在進行著一個神秘的倒數,我想大家都知道是要發表什麼東西,但是會特別去設計一個活動頁面讓大家有種「期待感」也算不錯的啦~你們現在正在看的這篇分享就是當時所要發表的產品囉!我特地截取了當時的畫面讓大家看看。

一路走來,我接觸過 C7000、C6900 及它廠許多不同品牌規格的液晶電視,見到一家廠商致力於將自己的產品不斷改良推陳出新的感受也就特別強烈,尤其是見到了 D8000 的那第一眼,就好比藝術作品那般令我發出讚嘆,這台未免也太薄了點。我們趕快來仔細看看這台 D8000 有著怎樣的面貌及能耐吧!
◎ 開箱&組裝
開箱時我們請偽‧北極熊熊來幫忙開箱,它的保護相當足夠,由七塊保麗龍保護及固定。

有小改變後的四面底座,各位看倌有看出有那一些不同嗎?

四面底座必須要所上這塊背板後再固定進電視螢幕背後的卡榫。

電視本體厚度相當輕薄,再這樣進化下去,以後應該可以直接不用螢幕及背光元件了,直接空投射了!旁邊那位是相機板吉姆林編輯正在拍攝測試。

接著就趕快來把四面底座給鎖好固定上去吧!

共有八顆螺絲要一一鎖上。

請至少要有保護墊度不讓螢幕倒下直接碰觸到地板,下圖為人體保護協助鎖螺絲的示範,叔叔有練過,小朋友不要學習。

接著完成架設之後,D8000 本身說明書包裝內有附一張擦拭用的布,但我沒使用,我用同事借的拭鏡布來擦拭也是可以的。我開始進行擦拭螢幕本體,由於本體有點像鏡面的材質,留下指紋時會很容易發現,因此我仔細的擦了幾回。

為了避免越擦越髒,我用左手輔助,避免手指二度碰觸到螢幕而留下更多指紋。

這次的觸控面板直接取消改為機身側面的隱藏設計,僅有信號、主選單、音量大小、頻道切換、電源這幾顆常用的功能。

搖控器的部份則是與 C6900 很相似,塑膠質感的搖控器,與 C7000 的金屬搖控器不太一樣。由於這是測試機,實際上市後的搖控器若有不同,則以官方最終上市出貨的為準。

接著就來看到搖控器的功能,很明顯的我們在上頭的設計一如往昔的,就是頻道數字功能鍵、訊號源、電源等部份…

中間部份則是音量、頻道、Smart HUB、選單、工具及操控用的方向鍵。

下面的部份 A B C D 在選單的部份會較常用到,社群電視(Social TV)這功能是讓你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駐有類似 Facebook、Twitter 之類的社群網站功能,讓你可以即時接收及發送訊息給朋友。

完成組裝之後,D8000 本體讓人感覺散發著一股冷冷的王者氣息,小編絲毫不敢將電視拿來亂搞,深恐一個不小心就…

在官方的標示尺寸之下,不含底座的尺寸大小為 48.5"(寬) x 27.8"(高) x 1.2"(深),含底座則是 48.5"(寬) x 31.0"(高) x 12.2"(深),外包裝箱都算進去的話,則是有 60.6"(寬) x 33.4"(高) x 6.9"(深)。(下圖為三星北美官網所放的尺寸示意圖)

在 C 系列中常可見到的 Quad Stand 四面底座,不過比起 C 系列來說,這次 D8000 所用的 Quad Stand 四面底座比較纖細,但穩固性並沒有因為而減少,反而我覺得有種像似變得更穩固的錯覺出現。(之前是碰到電視就會輕微前後搖,D8000 反而是頂多往某個角度轉)下圖也讓大家看看四面底座的方向轉換是怎樣變換的。

電視螢幕正下方有一個 SAMSUNG 字樣 LOGO,在開機之後會整個亮了起來。

金屬光澤非常漂亮的四面底座,乍看之下其實不會發現它與 C6900、C7000 有一些不同,詳細我回頭看了一遍,D8000 的四面底座 X 開口角度有略大一些。

不過這種材質易沾染指紋要注意喔!

或許可能是太近的關係,我們退後一點看,這個四面底座其實寬度就有讓人感覺略長一些。

背後翻攝一張,固定用的底座背板則是沒有改變,與 C6900/C7000 用的還是相似程度達百分之九十九的那塊。

D8000 的輸出入端子這邊共有四組 HDMI(其中第一組可轉 DVI、第二組可轉 ARC)、兩組色差、一組 PC D-sub、一組 PC 音源 3.5mm、一組 Enthernet 網路孔、3 組 USB 2.0、一組光纖音源、一組立體耳機音效輸出。

近一點看看,上頭的 USB3 可不是 USB 3.0 啊!這是第三組 USB 裝置所需的連接孔,下面還有 DIGITAL AUDIO OUT 光纖音源用的。

再往下看,各位可以見到 HDMI 多達四組,作為連接相關的影音設備來說,算堪用的數量。

這邊你們可以見到色差端子第一組必須經由轉換連接,第二組則是可以直接經由複合訊號端子接入的 AV 訊號接孔。

仔細看到中間那個 ANT IN,由於這是澳洲的規格,用的是 IEC 接頭,假如要在台灣硬是使用,得經過 IEC 轉 F 的接頭問題,但問題還不僅如此,因為我們台灣的第四台用得是 NTSC 的規格,澳洲則是 PAL或 PAL/SECAM,就算硬轉硬接,若調諧器本身非 NTSC,還是有可能出現一些頻道數錯亂或者收不到訊號的狀況。

電源線的部份也是一如往昔,八字接頭的電源線,另一端卻是囧八字澳洲電源規格接頭。很歡樂的,我後來還去弄了一個轉接頭才順利將這台電視給開機


此處則是電源指示燈,我們也可以看到薄到不行的 5 公釐髮絲紋金屬邊框,非常具有質感,觸摸起來與過去的透明邊框包覆有著不同的感受。

產地為韓國當地,型號為 UA55D800,上頭標示了額定功率為電壓 AC220-240V ~ 50/60Hz 160W。

◎ 機身功能&選單
緊接著就是上機開始測試了,我拿了《2012》這部電影作為測試素材。由於再次強調,這次小編測試的是澳洲規格機器,若有出現與台灣版規格不同的選項功能,還是要以上市的最終版本為準喔!另外,功能調效結果我就以「出廠預設值」當做基本標準,怎麼調顏色才漂亮、音質才好這種事,由於這是較為主觀的個人觀感問題,小編就不在下面的介紹測試中多著墨了。
D8000 本身採用與 C7000 相同的 Ultra Clear Panel 超透晰面板,在黑色的表現能力具有特殊的表現能力,若是你把「動態對比」此處的功能給打開或者開至最強,你的暗部細節會喪失不少,會容易讓人誤以為 D8000 的面板在暗部表現能力有點差,只要把動態對比的設定給關掉或調低,暗處的細節隨即會出現。
‧圖像調整
首先你可以從 D8000 電視右邊的選單按鈕呼叫出這個選單畫面,第一眼我就發現了這次的選單畫面是新改版後的樣子,過去的 C7000、C6900 也都不太一樣。

下圖是當時的 C7000 選單畫面,讓大家比較看看差異。

我們先進到圖像的模式,Picture 管理的選項多達數十種,光拍攝各個選項的差異就拍了我上百張照片。由上之下依序是「圖像模式」、「背光亮度」、「對比」、「亮度」、「銳利度」、「色彩」、「色調G/R」、「螢幕調整」、「自動調整」「3D 設定」、「進階調整」等多項繁不備載。

首先進到的是圖像模式中的調整,我們可以見到有四種模式可供調整,分別是標準、自然、電影、動態影像,D8000 也有隨調預覽功能,當你選項選到其中一種模式時,畫面會隨即改變,滿意再確認後也是可以的。

自然風格,看起來飽和度好像提高不少。

電影劇場模式,畫面的對比降低了一些,亮度也是。

動態影像模式,一眼就能發現針對動態的部份之銳利度有所提升,你看後方的白衣男子,與電影模式一眼即判。

背光調整的模式,一開始預設就是 16,使用者可依環境現場反光的狀況調整,螢幕會馬上反應結果。

例如我關到 0 之後,畫面上的背後反光馬上就很明顯的出現了。

開到最高的背光,剛剛的反光都被蓋過去了


接著進到對比的設定中,預設值為 100。

不過還是來測看看不同對比值的差異是怎樣吧!

關到 0 這根本就不用看了嘛


那麼只調 50 呢?嗯…這畫面對比顏色不太討喜啊!

亮度的部份較好解釋,當你開到最高不是不行,而是有種說法是會較快損耗面板的壽命及較耗電,這說法我就不予置評,這見人見智了。

預設是 45,也是出廠時讓我覺得較適當的數值。

嘎!開到 100 這實在太 Over 了,會需要開到 100 才看得清楚的那天,我想 D8000 應該有超過 10 年以上的高齡了吧?

意外的測試,關到 0 我原以為會整個完全暗掉,沒想到還是有因背光的影響還保留一點點的亮度。

接著就是銳利度的測試,預設值是 50,也是適中的程度。

50 這個值算是剛好,若嫌畫面偏軟不夠銳利的話可以考慮增加一些。

例如開到 100 之後,整個暗處的雜訊都整個跑出來啦~~

關到 0 時畫面則是軟到完全沒藍光影片品質可言。

Colour 的翻法我想了一陣子,色彩兩字是我最後選擇的翻法,它是一種接近像似飽和度的調整值。

例如預設值 50,我們從膚色去觀察比較,適中的值就是這樣。

開到 100 之後,有點像鮮豔到過度飽和的感覺。

關到 0 之後,則是活生生變成了黑白影片


Tint (G/R)是一個調整綠色調與紅色調值的參數,預設環境下是 G50 / R50 平均的狀況,這與色溫又有點不太一樣。

舉例來說,出廠時就是均衡的狀況,會因使用者所偏好的色調而有可能被更動,不然一般正常情況之下,應不會有刻意調到爆表的情況。

例如把綠色全抽掉之後,整個畫面偏紅,差個沒再紅潤一些就變關二哥啦!

同樣的,反過來抽掉紅色的色調,反而像似重病末期的亞洲人…(小編摸了摸自己的肝,問君能有幾多肝,恰似爆竹爆不完)。

畫面調整設定這邊是一個子選項,要切進去才可以對畫面顯示的比例進行來源訊號之輸出畫面進行調整。

圖像尺寸這邊預設會偵測來源而更改,預設我因為在播藍光 1080p 的影片,它抓到的是 16:9,至於 16:10 這個並無法達到,請出口左轉


《2012》藍光版播放時的 16:9 畫面。

寬螢幕延展,這直接把上下黑邊去掉,卻出現了畫面溢位,字幕掉了一半出去啊!

再延展範圍,整個人都變瘦高了!!

回到早期舊時代的 4:3 比例,爽度看起來就是有點那麼不爽


Screen Fit,應該翻成 Full Screen,讓螢幕自行去偵測全螢幕的尺寸。

Smart View 1 這功能我還找不出大概適合用在那邊,它直接把畫面等比例縮小了許多,應該會可以應用在 Pip 子母畫面上。

Smart View 2 同上。

接著我們進到 3D 的部份,D8000 本身除了有一副主動式的新款 3D 眼鏡可搭配之外,更可以讓電視針對輸入訊號強制轉換成 3D 模式。

3D 眼鏡部份,光是可相容於 D8000 的款式多達三種以上,而且使用藍牙的傳輸,小編測試到的電視附的是一種很像第一款的樣式,這是要更換電池的,是主動式的。

這支就是澳洲規格所附的 3D 眼鏡囉。

啟動電源在此,長按三秒會亮起紅燈告知電源已啟動。

從內側往外拍這樣不是要大家看 3D 效果,而是讓大家看看鼻樑處的支撐設計。

更換電池的地方在此,與另外兩款可充電式的是不一樣的。

第二種樣式是白色的款式,是有充電式的主動式 3D 眼鏡。

第三種看起來較低階一點,但仔細一看它與白色款式是一樣的喔!這都是可充電的類型,價格在北美標示為 179.99 美元,第一款則是需要更換電池的款式,價格北美定在 129.99 美元。

一開始它是預設關閉的,我們直接進去手動變更它吧!

它進到了第三層選單,同樣的也具有切換即使預覽功能,每選項的切換時間大概在兩秒鐘之間就可以完成。

進入 2D 轉 3D 的模式之後,畫面的 3D 效果由於非原生 3D 片源產生,是採用模擬的方式去呈現 3D 的感覺,所以效果自然而然的也就相當有限。

左右分割式的 3D 模擬,這種在被動式的環境較常被運用,我最後一次見到它是在日本的一處立體劇院館。

上下分割式的 3D 模擬,這也是滿久沒被見到的方式了。

進階設定這邊則是較複雜的深度設定,包括了動態對比、陰影細節、白平衡、Motion Plus 等技術都是在此處設的,若你是個重度電視調效玩家,一定不能錯過這邊。

前面我所提到的「超透晰面板」,若你在有開啟「動態對比」之狀況下,你只要進到進階設定中去開啟專家模式,並看到它有兩種模式可讓使用者對電視進行測試。

在專家模式一測試中,你可以清楚的看到 D8000 在灰階的表現能力,這也是最快測試 D8000 超透晰面板的功能,若你開啟動態對比時,暗處的表現能力會下降或者喪失,反之關閉動態對比之後,暗處的表現能力則會上升。

專家模式二,可以讓你測試全彩的各色階表現能力。

要玩到 D8000 的廣色域強化、清晰動態對比、3D 影像處理強化引擎等等功能的話,進階設定這邊可以滿足你的需求。
‧音效調整
音效調整此處也是別有洞天的,因為之前測試過 C6900 跟 C7000 還沒有發現這麼多細部設定,仔細研究了一下 D8000 的部份,D8000 機身本身內建了兩顆功率 15W 的喇叭,因此追求家庭劇院等級的使用者,建議還是可以外接屬於自己的音響設備的。

光是音效的模式,內建的等化器預設了六組模式讓使用者快速切換調整。這模式分別為標準、音樂、電影、人聲、擴大。

音效效果呢,這邊可是藏了 D8000 的隱藏設定,因為在出廠時的預設是被關閉的,被標榜為 D8000 內建搭載的音效技術 SRS TruSurround HD,必須要進到這邊才能開啟,我看到預設是關的,就覺得真可惜,應該要打開的啊!!

沒騙你們吧?我進到這邊拍下的照片就是預設關閉的呢。

打開之後,我雖然是個木耳人士,但好歹也或多或少聽出聲音有些許改變。

至於 SRS TruDialog 這項,是可以針對複雜環境音效進行人聲強化的部份。

當然就是要一併打開囉!但是這功能其實見仁見智,有人反而比較喜歡環境音效勝於人聲吵雜呢。

相信站上許多熱愛音響的網友,一定會對這等化器感興趣。D8000 內頭所見到的一些音效模式其實都是等化器調出來的結果,你是可以針對許多不同的細部音頻進行調整。

接著進到的是附加設定此處,這邊可以針對 Dtv Audio Level、SPDIF Output、Dolby Digital Comp 等功能進行設定。

例如我們耳熟能詳的 SPDIF 輸出設定,內頭就包括了音效格式、延遲音等設定。

S/PDIF 音效格式部份,會偵測你所連接的設備後再提供調整,因為小編測試時並沒有連接任何的外部音響設備,所以選項只有預設的 PCM 一種。

PCM S/PDIF 是一種未經壓縮的數位訊號,若要使用類似的裝置輸出訊號,你得具備一台解碼器。

值得一提的這邊還有喇叭設定,這邊就像是電腦本身內建音效晶片又碰上了外接音效裝備那般,你可以在此設定你的喇叭裝置要從那輸出。

預設的環境之下,我們所見到的就是 D8000 上頭所內建的喇叭。

要選用外接的喇叭,記得要進到這裡將其更換成額外的喇叭裝置。

自動音量這邊可以針對你在切換頻道時,所產生的音量問題進行優化。

共有三種模式,關、普通、夜晚這些模式。

當你玩到預設值大亂,或者等化器也玩到亂掉導致聲音出現異狀時,記得進到此處進行 Reset 的功能喔!


‧網路設定
這次三星對自家的電視加入了更多更智慧的功能,其中一項就是「內建無線網卡」的強化功能,有多智慧呢?我測試時發生了一件奇特的事,不曉得到底是那位同事好奇來研究弄的呢?還是它去自動抓到我之前對 C7000 及 C6900 的設定,竟然自動幫我設定好了 Wi-Fi 無線網路的連接

要使用 D8000 的 Internet@TV 以及 SmartHUB、Social TV 等功能,必須要讓 D8000 連接乙太網路線或者無線網路,不然這台電視的最大特色就少了一半啊!

為了讓使用者更快上手,網路連接設定直接做成了一種精靈的介面,讓使用者一步一步設定,按下 Start 就可以開始逐步設定。

進到第二步時直接偵測到了我是用無線網路的環境。

妙了,它這樣就直接完成設定?我還沒指定 SSID 以及密碼啊?

事實證明,它聰明的直接抓到了我們 Mobile01 總部的無線網路訊號,而且 IP 分配及定址的動作都已經在彈指間完成。

AllShare 這功能在之前的機種中已經有了,它可以針對所有支援 DLNA 的行動裝置進行連接,使用者很容易就可以將電視本體與其他相關裝置進行連接,完成一個無線的環境,例如我就可以輕易的找到公司的每一台支援 DLNA 的裝置,只要有開放權限共享,就可以讓 D8000 讀取到這些資料。


Samsung Wireless Link 這功能比較特殊,我們一開始在選單內按半天可能按不出個所以然,後面我會針對這功能進行一個簡單的測試。

這是手動讓裝置與 D8000 進行連接的訊息,這邊我先跳過,後面的正確使用方式我稍後會跟各位解釋。

‧系統設定
接著進到後面的系統設定大項,如各位所見的,功能都是一些較基本的設定,其中有幾項是管理語系、節能、數位電視相關功能等等…

時間設定方面,首先可以改變的是模式,這邊就沒什麼太特別值得一提的。

時區部份這就有趣囉,預設是澳洲的東岸。

不管我怎改,這電視的時區只能在澳洲當地各處改變,並不能直接跳到亞洲或者歐美喔!

睡眠計時這功能我想小編哥哥會比較適合…因為我每次看到他都看電視看到睡著,電視就這樣陪著他睡,電視一直播,真是浪費電啊!!!有了這睡眠定時,每個人都設定的話,想必能為地球環保或多或少有所幫助。

因此睡覺計時有七種模式,分別是關、30分、60分、90分、120分、150分、180分。

ECO 節能設定,每人都對地球出小小心力,這力量將會大到超乎你的想像,我還不想真的像《2012》這樣就被淹掉了…

開啟 Eco 之後,我們可以見到五種模式,分別是關、低、中、高、圖像關閉。

低的畫面,亮度很明顯的直接變暗了一些。

中,越來越暗了…這應該是一般人所能接受的程。

高,暗到一整個能見度不高。

圖像關閉…這直接跟我說不要開電視好了


折衷的方式建議可以選擇 Eco Sensor 環境節能感應器,將其打開。

打開之後,D8000 本身會針對所處環境光源強弱來自動變更亮度,這也是較好的選擇。

當失去訊號時的電視應對反應設定 No-Signal Power Off,當你電視失去來源訊號時是否要等待訊號恢復或者直接關閉電源。

共有四種模式,Off 是沒訊號就馬上關掉電視,其餘三項為 15 分、30 分、60 分後關閉。

自動電源關閉這功能比較特殊,跟睡眠計時不太一樣。它會自動偵測使用者四小時內都沒有接受到任何搖控訊號時,視為呆滯自動關機省電。


Security 說到這功能,這是電視的安全性部份,除了可以管理設定值不被隨意更動之外,還可以針對電視頻道進行鎖定,例如某些臉紅心跳的頻道,身為父母的你,就可以藉由這功能鎖定…小編慶幸,余憶童稚時,能誤轉頻道,見到奇跡,若這功能早個二十年推出,我想就不會有當時的那種回憶了…


所以要鎖的父母就…快鎖吧


PIP 子母畫面設定我這就沒測試太多了…因為當時小編只有一種訊號源輸入,正常來說應該可以針對電視節目頻道進行子母觀賞,就好比正在看犀利人妻的同時又想看新兵日記,但切來切去的時候往往錯過了一些像是賞巴掌的精彩畫面,這時候子母畫面就派上用場了。同樣的,這也可以被運用在渡過廣告時間的監控喔!

右下出現了一個黑框,不過大家應該看不太清楚啊!PIP 子母畫面是可以改變大小、位置、甚至是指定音效的喔!

‧一般設定
一進到一般設定中,我發現第一個選項相當耐人尋味,尤其是身為遊戲版編輯的小編我,好奇研究了一下這功能。因為在 D8000 的特色官方沒標出這個功能的用途在何處,只簡單說明了一段文字「Accelerate speed of video games played via a games console connected to the TV. There may be a slight degradation in graphic quality.」

因此我再仔細研究過後才發現,這是提高動態流暢度的遊戲模式設定,它可以有效的提升一些連接遊玩高動態需要高流暢度的遊戲畫面表現,代價是必須犧牲一點點畫質。

BD Wise 對許多網友來說可能會有點陌生,這是三星電視常會看到的功能,在官方廣義的解釋之下,這是必須搭載使用三星的播放器才可以使用的功能,作用於可以自動針對影像畫面品質更為優化。

Boot Logo 這就很好懂了,開機時是否要展示 Smart TV 的 LOGO 畫面


光線環境特效,illumination 的解釋是光照明,詳細功能我未有多測試。

TV Name 這邊則是讓你可以管理家庭劇院或者整個大環境名稱設定。

下面就有舉了很多預設例子囉~例如客廳電視、臥室電視、圖書館電視(?)、小房間電視、廚房電視之類的…

‧Support
有時候,寫著寫著難免會有點感慨…為什麼一台電視旗艦級的可以做到如此鉅細靡遺?電視本身竟然內建了 D8000 電子說明書、自我診斷、軟體更新、連絡送修等功能,到底是怎樣的電子說明書要這樣做?

我原本一開始以為可能是類似 1. 開機 2. 關機 3. 轉台之類的陽春介紹,一個頁面就搞定這樣…

一點進去後,沒想到竟然是非常詳細的分類,上面我講的一個少不了,包括調校的教學全都有,連網路設定安裝障礙等狀況都有即時的說明。這邊我先保留,因為我不確定現在已經上市的台灣繁中介面版是否有這樣的功能,但至少我看澳洲規格的是有這樣的。



連 3D 的設定都有教你了耶…

自我診斷功能我也特別介紹一下好了,這是一個負責讓使用者對畫面、音效、訊號及錯誤畫面進行自行研判的功能。

我們來進行畫面測試吧!若對 D8000 色彩影像有疑問的,可以進到這個選項來測試。

這張圖挑的很好,各種顏色色彩、亮部、暗部層次的細節都可以在這畫面看出,因為小編測試的這台 D8000 是正常的啦~所以當然不會有那種怪畫面出現的。

這訊息也告知了,如果在機器本體上的圖像測試是正常的,那你可能要檢查一下你的外接裝置來源是否正常的。

那麼音效測試呢?

畫面全黑,並播放了一段音效立體聲,若有問題你就得按下 NO。

常見錯誤狀況選項,這是一般常會被碰上的問題,D8000 也整理了這些在裡面。

例如 Poor or Distorted Picture,這是發現「畫質低落或畫面扭曲」時的解決辦法。

點進去講更多,關於更細部的問題讓你自行選擇啊!

◎ Smart HUB
說起 Smart HUB,倒不如說是進化之後的 Internet@TV 改良版,因為這太多功能相似程度之高,說換個名呢,好像也不是這樣,反而說是換名並重新整合多樣功能後的新稱呼吧!在台灣中文的稱呼為「智慧中心」,而且還內建了專屬的 Web Browser,既不是 IE,也不是 FireFox,所以呢…這邊就有待各位使用者的感受了。對於日後會不會出現三星跨足網頁瀏覽器一事,小編就不敢保證了

首次進入 Smart HUB 時,會馬上進行更新,這也是必須要有在連接網路的狀況下才可以使用的。

完成更新後,Smart HUB 是不是很像 Internet@TV 的加強版呢?它把一些許多常用的功能給整合進了這個選單,使用者可以很便利的在一個介面中快速找到要使用的功能。

例如要使用 Facebook,這就得先擁有 Smart TV ID 一組外加密碼,由於小編想過這是澳洲規格的電視,在認證方面就不拿自己的帳號來實測了,畢竟我還是會想保有一些隱私。


接著我好奇的看到了 Photos 這選項,原以為是內建了圖庫功能,便好奇的點進去看看。

發現它是個建立在 DLNA 架構下的功能,它會馬上連接到這區域網路環境內的所有開放權限之電腦,並存取有授權讀取的檔案。

後來我使用了 Youtube 的功能,果然與 Internet@TV 當時的 Youtube APP 相似,差別在於這是已經內建好的,你可以快速查找到你所挑選的影片並直接在電視上瀏覽。

讀取速度不慢,大概五秒左右可以完成載入。

最近很紅的犀利人妻預告片,影片有列出瀏覽次數、星等評比、上架時間。

同樣的,搜尋功能也是一定要有的,但是…

澳洲規格的搖控器沒有辦法輸入中文啦!!哎唷~我上了北美官網一看,我發現在北美官網上有發現一組名為「QWERTY Remote」的外接無線鍵盤設備,當下就非常羨慕,為什麼台灣沒有呢


很有趣的鍵盤對吧?很可愛,同時小編也藉此機會說明,三星的一些電視額外配件在台灣是沒有販售的,例如之前被傳聞很久的手機形狀的那支搖控器,那是只有北美才有的東西。

接著我測試到了 You Video 這功能,在同事日前在新加坡採訪的報導指出,這是一個讓使用者對影片進行評論的功能,並不是讓你直接線上收看免費電影的功能喔!

《鋼鐵人2》,被評為四顆星,這是讓 D8000 依使用者本身欣賞過的記錄來推薦的功能,隨著資料庫的增加,日後他的實用性應該會更高。不過這功能是需要長時間的使用才會看得出差異,一開始使用可能會覺得這功能是非常雞肋的。

影片的基本資訊,介紹了影片的基本介紹、導演、演員、片長之類的,你可以將其資訊分享到 Facebook 或 Twitter 上面去喔!

這功能我喜歡,因為我常常跟同事討論電影時,總說得出電影名稱劇情,卻說不出導演及演員的全名啊!!例如大家都知道鋼鐵人叫做東尼史塔克,就不一定每個人知道他叫做小勞勃道尼啊!

很酷的功能,可以看到電影的一些精彩劇照。

上面那張是封面圖,下面這邊就是電影的精彩畫面了。

Smart HUB 可以玩的東西很多,但是這概念應該說是以 APP 的方式為架構而成,因為國家的不同,實際看到的許多功能可能不太適合用在台灣當地。據當時發表會上的資料所示,三星的 Apps 全球下載量已超過 300 萬次,在美國市佔率已超過 88.3%。Apps 的部份大概收納了 400 支可提供下載,實際用得上的部份並不會超過 20~30 支程式。
◎ 手機搖控電視!
其中最耐人尋味的莫過於智慧型手機與電視的結合,我日前測試過印表機可以由手機搖控列印,讓手機當搖控器理所當然的也不是件難事。我便開始尋找這套軟體,據官方資料指出,在 iOS 與 Android 上都已經上架,是免費的。
因此我開始用我的 iPhone 3GS 的 App Store 查詢。

直覺的搜尋 Samsung 這關鍵字,直接列出了第一個就是 TV Remote(電視搖控器)App,是由三星所開發的 App。

免費的呢,若是你不幸將家中搖控器弄丟了,智慧型手機還可以幫你一個大忙!

當然就是要馬上安裝的啦!!

Yes!完成安裝,就馬上來使用吧!

疑!?這是什麼一回事?不能用?這邊小編特別說明一下,當你的手機走的是 3G 訊號時,是無法使用這 App 的,因為它基於一些安全性的問題,你必須要在與 D8000 電視本體相同的網路環境下,也就是必須走 Wi-Fi 途徑才可以偵測到。

開啟 Wi-Fi 重新再抓取一次後,順利的抓到了一個名為 [TV]UA55D8000 的電視,上頭也標示了 IP 位置。

切到主要的部份,可以見到轉台用的數字。

控制分類則是可以調整播放、暫停、停止等功能。

按下選單也可以相容並呼叫出 D8000 的選單。

其中方向鍵也是完全可以相容使用的。有一支智慧型手機搖控器還真是有夠炫的,這下就算家裡上演搶搖控器的戲碼,你也可以立於不敗之地了!!


以下為智慧型手機搖控電視操作實際影片:

◎ RMVB 播放!?
小編手上的 D8000 資料介紹指出,這次的 D8000 宣佈支援「RMVB」格式啦!!但是很殘酷的是,測試機暫不支援!!基於實驗精神,當然要好好的測試看看…搞不好瞎貓會碰上死耗子,成功測出支援 RMVB 就真的酷了。
我跳出播放器的介面,接上了一支 USB 2.0 隨身碟,裡頭裝著一支《火影忍者》的卡通 RMVB 影片。

一插上 D8000 就馬上跳出 pop 視窗告知偵測到,是否要進入該隨身碟裝置察看。

…………一進去的殘酷真相,還真的是澳洲規格不支援啦



◎ 畫質比較
說好的《2012》呢?當然小編不會晃點各位的,小編挑選了一些反差較大的畫面進行測試,同時是藍光版及 DVD 版一起比較測試的,兩者的畫質測試環境都是一樣的,並無更動圖像模式或者微調過品質,希望藉此讓各位看看兩種不同的影像解析度在 1080p 的 D8000 下能有著怎樣的表現能力。
首先是進到了《2012》的海嘯襲來一景,這是一幕夜晚機場被整個淹沒的畫面,左邊為藍光的畫面,右邊則是 DVD 的畫面,我在下方都有標註了該畫面的環境名稱。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飛機機身的字樣細節表現能力,遠景處的海嘯浪花細節…

接著是海嘯襲擊到方舟的部份,各位可以看看在「動態對比」開啟的狀況下,暗處細節的確表現會降低,但方舟甲板上的光影細節及遠處的海嘯對比層次細節就真的不錯。

高光表現的部份,我們來看看亮部細節的表現狀況。從這名瘋狂的預言者的表情各位可以看到,在高光下,臉部的鬍鬚以及毛孔細紋上,保留的程度還剩多少。

另一幕是黃石公園的火山大爆發,這邊我們可以從畫面右下的男性角色之後面連帽外套之帽子處看出暗處的層次表現能力,遠處的爆發火雲處的細節也有明顯差異。

在主角逃難的那橋段時,有棟大樓倒塌並撞擊到另一棟大樓的動態畫面,從噴發出的煙霧以及震碎的玻璃中,在經過單眼翻攝之後的細節表現能力可圈可點。

方舟進入海中的樣子,在這種冷色調的表現力來看,藍光比較忠實並能確實將高畫質 1080p 的優勢呈現在 D8000 上頭。

LA 大崩壞的一景,這邊請各位仔細觀看地面的紋路、遠處的樹及車輛。

最後則是主角衝進前妻家中,此時門外的樹葉以及光影的表現,DVD 的表現就是車子糊成一片,而藍光還是可以看出影子與車體的差異性。

因為電視調諧器是澳洲規格,無法使用在 Mobile01 總部的環境,不然小編理當該測試台灣的電視節目之轉台速度、畫面表現能力、數位頻道等功能。因此,日後若有機會能再接觸到類似的產品,屆時再進行這樣的測試給各位網友看看囉!
◎ 優缺心得
其實測試 D8000 讓我內心五味雜陳,如果第一次接觸到 D8000,可能會很直覺的感覺到它相當的強悍,但不是,我是一路陸續接觸過它的前代機種,所以才會五味雜陳這樣。為什麼呢?因為我打從心裡感覺到這廠商很可怕,進步的速度飛快,得知它在美國的市佔率超過 88.3%,外加最近才公佈的台灣售價,讓小編打從心底真的感受到廠商要把產品一直提升競爭力的決心。
最早的 C7000 我記得還是要外接 Wi-Fi Dongle,到了 D8000 直接內建給你了,省去了選購的困擾,這算是好事。不過呢,我發現有個現象,就是 D8000 對自己國家的內售價格約是韓幣換算後台幣 12 萬元,我原以為會關稅的關係賣到台灣變個20 來萬,但 3/25 那天所公佈的價格為 149,000 元,算是不錯的價格,讓各位的選擇又多了一個。
詳細價格公佈消息請見小惡魔所採訪的:[消息]Samsung公布Smart TV D8000等系列售價
不過還是有一些缺憾要提出,首先我觀察到的是輸入方式的支援周邊未在台灣販售,這對於三星在台灣推廣上會有一點阻力;第二,在尺寸的選擇上不夠多,D8000 在首波公佈的尺寸中只有 55” 的尺寸,對於口袋夠深的網友來說,可能還得再忍忍才能入手更大尺寸的了。至於搖控器質感未能像 C7000 那樣,的確是有點小遺憾,若能改成金屬的那支不知道有多好啊~~
(本篇分享文所有的播放畫面、音樂版權皆屬原公司或是原持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