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關於以後有線電視數位化後的畫質!

我們都知道現在用天線接收數位電視,
訊號只要好過臨界值,
就可以正常、品質佳的撥放,
而低於臨界值,就無法撥放。
不會有類比訊號模稜兩可差勁的畫質出現。

那在不久的將來(希望啦),有線電視全面數位化之後,
是不是只要有接有線電視的(一定會收的到訊號,且高於臨界值),
就會有完美無雜訊的畫面出現(不討論HD,只求無雜訊)?

以上是我自己想的,雖然覺得不太可能,
但根據理論上是如此吧,對嗎?
2011-01-29 23:51 發佈
ilikegoodgod wrote:
那在不久的將來(希望啦),有線電視全面數位化之後,
是不是只要有接有線電視的(一定會收的到訊號,且高於臨界值),
就會有完美無雜訊的畫面出現(不討論HD,只求無雜訊)?...(恕刪)

有線電視不是早就升級數位化了嗎?我都用好幾年了吧?
基本上,看過數位信號後,在切回去類比,說實話...差很大...連長輩都看得出來....

當然,也早就有HD頻道,只是有的要收費,有的不用.
還在想CP值嗎?世界上沒有所謂物超所值的產品,但高價卻也不一定就能買得到好產品.
HighPrice wrote:
有線電視不是早就升級數位化了嗎?我都用好幾年了吧?
基本上,看過數位信號後,在切回去類比,說實話...差很大...連長輩都看得出來....

當然,也早就有HD頻道,只是有的要收費,有的不用. (恕刪)


是要看地區的

北部數位化步調比較快
ex 板橋地區 ...等等

像中南部可能還有一段路要走

若以台中來說
有線電視幾乎獨大
錢都賺不夠了...
怎可能肯再多花錢投資在數位化

所以啊
可能要期待法規能夠強硬一點

至於 HD 頻道
你說的要收費是屬於 MOD 的

不用錢的也只有那麼一家
就是公視 HIHD
原始訊號不好, 數位化之後還是不好.

要從拍攝的時候就以高畫質來製作, 才會有末端高的畫質.
用mobile01作日記, 記錄重要的訊息.
不只臨界點的問題


有線電視為了節省頻寬(可塞入更多節目?)
就把sd和hd的頻道流量壓縮

所以現在根本不是數位化不數位化的問題

是有根本沒有廣播水準的問題

流量低讓影片跟PPS的影片差不多
新聞台不用閃光燈一直閃就馬賽克一堆


此外因為數位有線電視採取256qam
比數位無線電視的64qam和16qam更需要穩定的訊號

我家曾經有試用過
但是因為線路問題
成天在馬賽克破格停格破音

結論:有線電視數位化,笑一笑就過了

HighPrice wrote:
有線電視不是早就升級數位化了嗎?我都用好幾年了吧?...(恕刪)


這位大哥可能北部住的太久或是沒來過南部,南部還是有很多地區全都是類比訊號的第四台啊!
我的意思是現在類比傳輸,
有許多機會訊號會在傳輸中損減。
例如原本輸出100分的畫質,
傳到電視接收時就只剩70分,
那減下來的分數就是些鬼影、雜訊。

而改用數位傳輸,
輸出100分的畫質,
由於接收端都會達到臨界值以上,
所以畫質幾乎還是達到100。
請問是這樣嗎?
這樣的話實在相當值得數位化的!

至於電視台輸出SD、位元率太低等那些無法改變的事暫時不討論了!
innovaig wrote:
至於 HD 頻道
你說的要收費是屬於 MOD 的...(恕刪)

沒有喔...因為HD頻道有分級,的確有不少不用錢就可以看....
bbvvccjojotv wrote:
這位大哥可能北部住的太久或是沒來過南部,南部還是有很多地區全都是類比訊號的第四台啊!...(恕刪)

南部?恩...大概一年沒下去了,的確是沒見到沒錯.
中部的話,台中市記得已經有了....
還在想CP值嗎?世界上沒有所謂物超所值的產品,但高價卻也不一定就能買得到好產品.
有沒有看過第四台數位機上盒的SD台畫質?
我個人感覺比訊號OK的傳統類比畫質還差耶
因為壓縮得太厲害
鋸齒很嚴重
(就像MOD的SD台)
ilikegoodgod wrote:
而改用數位傳輸,
輸出100分的畫質,
由於接收端都會達到臨界值以上,
所以畫質幾乎還是達到100。

請問是這樣嗎?
這樣的話實在相當值得數位化的!


數位編碼的影像 & 聲音訊號內容, 基本上跟 DVD / BlueRay Disc 內記錄的東西是一樣的...

當碟片出現損傷, 修正機制無法正確還原原始編碼資料時, 畫面呈現的結果, 就是整個畫面破碎, 亂掉, 停格, 綠條等等問題...

簡單的說, 數位編碼過的影像跟聲音, 只要錯一個 bit, 畫面就是會出現問題, 不只是那個相對的點顏色不對而已... 聲音就是可能會跳針 or 爆音...

在數位頻道上訊號不良時, 也是差不多的結果...

在遠距離傳輸上, 出錯的機率是相當高的, 所以大都用 MPEG Transport Stream 的格式來封裝資料..

傳遞的數位資料, 被切成每個固定大小的封包 188 bytes (4bytes header + 184 bytes payload)
但實際在傳輸時, 還會再補上 20 bytes Reed-solomon ECC (偵錯 & 修正碼), 讓接收端可以偵測封包是否有問題, 跟做有限度的 bit error 修正...

所以基本上不一定要訊號品質 100%, 才能讓接收端得到當初發射端的全部正確資料...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