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現在用天線接收數位電視,
訊號只要好過臨界值,
就可以正常、品質佳的撥放,
而低於臨界值,就無法撥放。
不會有類比訊號模稜兩可差勁的畫質出現。
那在不久的將來(希望啦),有線電視全面數位化之後,
是不是只要有接有線電視的(一定會收的到訊號,且高於臨界值),
就會有完美無雜訊的畫面出現(不討論HD,只求無雜訊)?
以上是我自己想的,雖然覺得不太可能,
但根據理論上是如此吧,對嗎?
ilikegoodgod wrote:
而改用數位傳輸,
輸出100分的畫質,
由於接收端都會達到臨界值以上,
所以畫質幾乎還是達到100。
請問是這樣嗎?
這樣的話實在相當值得數位化的!
數位編碼的影像 & 聲音訊號內容, 基本上跟 DVD / BlueRay Disc 內記錄的東西是一樣的...
當碟片出現損傷, 修正機制無法正確還原原始編碼資料時, 畫面呈現的結果, 就是整個畫面破碎, 亂掉, 停格, 綠條等等問題...
簡單的說, 數位編碼過的影像跟聲音, 只要錯一個 bit, 畫面就是會出現問題, 不只是那個相對的點顏色不對而已... 聲音就是可能會跳針 or 爆音...
在數位頻道上訊號不良時, 也是差不多的結果...
在遠距離傳輸上, 出錯的機率是相當高的, 所以大都用 MPEG Transport Stream 的格式來封裝資料..
傳遞的數位資料, 被切成每個固定大小的封包 188 bytes (4bytes header + 184 bytes payload)
但實際在傳輸時, 還會再補上 20 bytes Reed-solomon ECC (偵錯 & 修正碼), 讓接收端可以偵測封包是否有問題, 跟做有限度的 bit error 修正...
所以基本上不一定要訊號品質 100%, 才能讓接收端得到當初發射端的全部正確資料...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