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分享-LCD TV之我見 part3

接著,我把一些目前的一些比較不清楚而且通常不太是規格的東西在這裡整理一下.

1. 解析度與contents以及播放介面標準
上次有大大問到1080i等等的問題,我在此統整一些細節.
一般來看數位電視有幾個標準
SD: 640x480, 480i/480p
HD: 1280x720, 720i/720p
FHD (Full HD): 1920x1080, 1080i/1080p
目前23"~32"的LCD TV都是符合HD,37"~大多是符合FHD的.
當然目前國內數位電視還是遙遙無期,大多數都先買16:9 LCD TV預先支援往後的數位電視寬螢幕的內容,不過目前大多數的LCD TV都是"數位電視ready",代表可以顯示到這麼高解析度,但是沒有數位電視的tuner,必須用stb外接處理,有些號稱"數位電視inside"代表已經內建數位電視的tuner,不過這比較少.

2. 我買的32" LCD TV解析度是啥的啊??
也許有人發現了,事實上目前買不太到真正的HD LCD TV,為什麼這麼說??因為panel maker都有點捨本逐末的設計出高過HD的panel,解析度是1366x768,下面有一個AUO的連結,可以看一下,從20"以上都是1366x768,這是業界標準喔,不是AU自己搞的
http://www.auo.com/auoDEV/products.php?sec=lcdTV&func=items&items_id=8
所以,事實上HD的LCD TV都經過了scaling處理過,當然,解析度變高一點點,不會看出瑕疵,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其實製造商有時候不會開發出使用者需要的產品,這種叫做"製造導向"的產品發展,對使用者不會有幫助,有時候會有一點點損失,這是我順便跟大家分享的.

3. 現在需要買37" LCD TV嗎??
LCD TV跟PDP不太一樣的地方是LCD TV其實解析度都比PDP高一些,尤其在42"等級,很多PDP都還是1024x1024,但是LCD TV清一色(目前)都是1920x1080.但是,話說回來,LCD TV螢幕尺寸的升級同時包含了解析度的升級,但是以目前台灣的環境來看已經是超出需求的解析度了.
此外,目前的37"~ LCD TV的de-interlace都是以HD來做的,也就是說要先從FHD降到HD做de-interlace然後再scale up到FHD,雖然是有一點多此一舉,不過以目前的solution這是不得已之處,不過新的chip慢慢的會支援到FHD所以應該後續不會有這樣的情形.
這算不算是瑕疵或是問題?見仁見智...拜目前scaling技術成熟之賜,大多數影像(尤其是動態影像)在進行scaling up或是down都不會有明顯的瑕疵,不過,如果你是眼睛非常銳力之人,也是有機會看出來的喔.再加上台灣沒有FHD的content,所以不管怎麼看都是有scaling過的畫面,無須介意,如果棄32"取37"必然是為了尺寸的豪華享受,所以口袋夠深的使用者先買先爽也不是壞事.

4. PDP跟LCD TV何者為優?
這個問題是PDP跟LCD陣營吵了很多年的議題,尤其是LCD TV一路從26"/27", 32", 37"做到40", 42", 47"甚至56", 57"到達極致的65", PDP明顯受到LCD的壓力.

其實,最關鍵的重點是,當你看到LCD TV跟PDP,你比較喜歡哪一個.每種技術都有限制與優勢,好的是不像以前只有CRT(CDT)可以選擇,現在可以選LCD, PDP, RP TV, projector等等...大多數的優缺點,眼睛一看就可以看出來,因此,我在此儘量不用技術的方式,而是用一般使用者會care的事情跟大家分享
首先,先看一下動態的品質,TV節目必然大多數都是動態的影像,尤其是動作片或是打電動,所以,請注意看一下動態的感覺,PDP比較明快,LCD會有一點糊糊的,這就是動態影像的表現.
接著,看一下對比的感覺,等待demo片有一個大對比的畫面(亮的很亮,暗的很暗)看一下PDP跟LCD,發現LCD比較鮮明,但是PDP在很亮的時候會推不上去的感覺,整體比較"無力"不夠"強",這就是對比表現.
接著看顏色,一樣,等待原色的畫面,比較一下感覺,原則上(原則喔,不是必然)PDP的顏色不若LCD那麼濃郁,當然發光原理貢獻了主要的差異,但是就是要看一下這樣的差異對於視覺的影響.
雜訊部份比較不用比較,因為PDP通常比LCD TV強一點,並不是因為video solution,而是PDP本質上比LCD TV有這方面的優勢.(一般來說LCD對於訊號的細微變化比PDP敏感,但不是必然)
這幾點的順序當然是看你對於哪一點比較重視,重視動態的人(heavy gamer)就必須看一下動態表現,不然掏了50000大洋抱了台LCD TV回家玩GT4然後覺的鳥鳥的實在超慘的...
如果不夠詳細請再提出來.

5. 不過是雞肋的立體聲喇叭
以前做LCD monitor的時候都在吵要不要放speaker,有時候想想放兩顆1~2W的speaker然後機構設計一點都無法發揮speaker以及音效晶片的功能,開小聲聽不到,開大聲不是破音就是震動...現在一樣的問題就浮現在LCD TV上囉.一般來說,LCD TV大約會掛10W左右或是以下的speaker,視機構與ID而異.加上目前家庭劇院逐漸普及,LCD TV內建的speaker其實並不是那麼的好用.總之,不要太期待LCD TV的speaker,如果覺得好用就用,不好用也不要抱怨,再去敗一組家庭劇院就解決了.當然,大廠的設計會比較好一點點...畢竟家大業大,不可輕毀囉.

6. 總結
目前家電大多被日韓系廠商壟斷,舉凡各種電器用品大概都不會漏掉日本與韓國廠牌.LCD TV特殊之處是在於panel maker在台灣是一個集中產業,而且很多中小型廠商從IT的設計方式進入LCD TV,部分小的白牌在第一波LCD TV大概都有賺到一點錢,然而後續大概會採兩條路線前進,一是品牌路線,講究品牌跟solution/engine,像是Sony Bravia, Panasonic VIERA... Samsung DNIe, BenQ Senseye等等,另外一條路就是採用IT白牌貼牌,講究的是俗又大碗,北美南美市場與一些東歐南歐的賣場或是客戶喜歡這樣的東西.由於LCD TV是數位技術,所以很多IC design company都計劃進入LCD TV video solution這裡,所以市場上很容易取得video solution,但是,solution只是工具,像是刀劍槍砲,用的好不好又是另外一回事,槍用的好可以百步穿楊,用不好會走火打到自己,這是自然不過的道理.在這層道理上,理論上大廠的solution必然都比白牌小牌來的好,然而羊毛出在羊身上,品質反映在價格上.
有一些比較尷尬的是IT大廠,像是acer, Asus, Viewsonic等等,嚴格來說這些廠商都使用外購的solution然後自己培養F/W能力,未來也應該會走向類似家電品牌之路.

有其他問題歡迎留言或是發到我的信箱
2006-01-27 0:2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LCD TV之我見 part3
一路從part1到part3,真的學到不少以前不知道的知識,真的實在是很好的文章!!!!加分啦!!!
很棒的文章,謝謝您無私的分享您的專業..
也讓我們對於購買LCD TV的迷思~
加分啦!!!
只要有心人人都是食神! 俺沒什麼興趣,最大的興趣就是花錢!

每一篇我都看得很仔細
真是長見識啊
讓我這一陣子買LCD TV
越來越有手感了
每一篇都加分啦
另外
請問 monstudio
目前LCD TV可靠度是不是都不太好???
常常有看到 driver, inverter, 甚至背光板 掛點的案例

JL wrote:

每一篇我都看得很仔細
真是長見識啊
讓我這一陣子買LCD TV
越來越有手感了
每一篇都加分啦
另外
請問 monstudio
目前LCD TV可靠度是不是都不太好???
常常有看到 driver, inverter, 甚至背光板 掛點的案例


感謝你花了時間看我的分享文章,有時候應該覺得滿冗長的吧...嘿嘿

根據經驗來看,LCD TV很多不良會在工廠組裝的時候被打掉,但是仍會有少數產品會進入市場.
一般來看driver不良大概一開始用就會發現,所以容易被辨認,而且driver問題會有明顯的畫面瑕疵(black bar,花屏...等等)所以比較不會有爭議.
不過背光板與inverter問題相對比較多一點,因為新的inverter設計會在單根燈管損壞的時候啟動保護,讓整個被光不會亮,而燈管不良或是破損(例如運送時摔機)或是耗損損壞(連續長時間使用而燈管可能也不是很正常)都會使的背光關掉.這樣的不良有時候維修會花比較多的時間,因為礙於面板保固所以大部分TV廠商不能自行更換燈管,必須由panel maker的repair center進行維修,所以就會增加維修的時間.
inverter不良的問題時有所聞,不過比例還算滿低的,大多都是工廠內可以檢出的問題,或是元件不良(元件不良必然會有某個程度的比例無法完全消除),新設計的inverter大多都有嚴格的安全設計,可以避免意外的發生,而且inverter損壞的維修比較容易,有時候TV廠商會額外準備一些inverter作為維修之用.
最後還是強調,損壞是電器的必然可能發生的問題,唯有注意保固與慎選廠商才是解決之道.
我相信很多人買車的時候都會考慮維修的問題嘛,所以家電也是一樣的啊.
像我這種都把電視拿來打電動看影片的人,lcd真的很不適合我
8豪秒的lcd玩一些賽車、格鬥game都會看到殘影
而看dvd時lcd鮮豔的色調又讓人覺得很不真實,都沒有像看電影那種菲林感
我覺得還是電漿好
唯一的缺點就是解析度太低了
不過這個問題只要到50吋以上就有1080p的面板可解決了
將雙腳化做引擎,追逐自由的風。
monstudio wrote:
感謝你花了時間看我的...(恕刪)



這麼值錢的內容
看完只覺得意猶未盡
只有嫌太短
哪會嫌太長
看來
買LCD TV還是要注意售後服務,維修,等....的大廠
比較可靠些
小弟到想提一個遇到的問題

電視背後電路板或控制電路、類比轉換電路所會發出的電流聲。

這點基本上來講,不管是液晶電視或者是電漿電視都會遇到這種情況。
尤其以大尺寸的電視,或者是在切換台,會對螢幕顯示方式加強某些特性
之下,那些聲音會更明顯。

多少都是有在可容許的範圍,但也有些會是刺耳難耐,看各人耳朵的
靈敏程度,以及電視習慣調的音量大小。

這點可能在賣場不容易確實測試出來,因為環境實在太吵了....
小弟僅提供一個自己買液晶電視的時候發生的問題~


Melchior01 wrote:
小弟到想提一個遇到的問題

電視背後電路板或控制電路、類比轉換電路所會發出的電流聲。

這點基本上來講,不管是液晶電視或者是電漿電視都會遇到這種情況。
尤其以大尺寸的電視,或者是在切換台,會對螢幕顯示方式加強某些特性
之下,那些聲音會更明顯。

多少都是有在可容許的範圍,但也有些會是刺耳難耐,看各人耳朵的
靈敏程度,以及電視習慣調的音量大小。

這點可能在賣場不容易確實測試出來,因為環境實在太吵了....
小弟僅提供一個自己買液晶電視的時候發生的問題~



您所言甚是.

我先前也因為這樣的問題跟客戶發生一些爭議.
由於TV set裡面power supply是大電流的設計(要推動很亮的背光,要推動很響的喇叭)
所以常常會使的power system中(有的是供電給video solution,有的是給inverter)的電感發出滿大的噪音.我的經驗是當電流變化大到某一個程度就會有噪音,然而像是背光開關(電視power on/off)時候會引起電流比較大的變化,電感就叫超大聲...然後過一陣子穩定就比較正常...另外,inverter上的變壓器也會發出某整程度的噪音.

話說回來,我的經驗中大廠有所謂的音頻測試,會有工程師用"聽"的檢查整個設計(沒錯,不是用儀器量測,而是用聽的.當然聲音的量測試很麻煩,但是這些聽的工程師其實都滿厲害滿敏感的)如果他"聽"到某個頻率的噪音過大,設計就會被變更以解決這樣的噪音.不過往往產品使用到一定年限的時候由於power system的一些變異過大(例如電容快要乾掉了)就會讓噪音惡化.

以上是我的經驗.
感謝分享, 只能加分以報
對於我這種 end-user 來說, 其實最重要的是知道到底"哪一台"值得買.
但我也知道這種問題有點無賴而且很難回答.
不知 monstudio 方便的話可以推薦一些機種嗎? 即使同一廠牌好像也有一些差異呢.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