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購電視機向來獨鐘SONY,記得2007年買的SONY 46吋W系列還要119,000,當時覺得V系列太低階,X系列又太貴了點。
但最近網路上卻看到SONY 52吋W系列99,000? 是錯標嗎? 還是降那麼多? 還是為了搶市場,改款的W系列的晶片規格不如之前的?
2年後,現在市面上 SONY KDL-32S5500 只要22900
小弟也覺得現在的 S系列 很便宜阿.... 連腰斬都不足以形容
但...等級有一樣嗎???
ykd521 wrote:
至於有人說BE3晶片不如BE2,老實說這個理論從何而來?有什麼理論能支持這個結論,我完全不解!...(恕刪)
BE 有追加EX or PRO字樣,代表其有追加 DRC-MF技術。(EX 為1.0;PRO為3.0)
差別在於 DRC-MF 針對低解析訊源的升頻效果,所以說 BE2>BE3 (非全部)
Mobile01系統服務員:
你也知道寫文章很不容易,麻煩您寫一些好文章,不要寫一些有的沒的,這邊是01,不是什麼亂七八糟的網站 ...
小可瑜 wrote:
您好:
請問面板用的是8 BIT / 10 BIT.這個要從哪裡得知呢?
我去SONY的官網.裡面的規格表沒有寫.要去哪裡看呢?
這個問題,大概是所有SONY愛用者最關心的問題,前一代W4000系列面板是10 BIT毫無疑問,因為SONY官網已經註名的很清楚了,但是新的W5500說明卻空白,網友已經有詳細的分析W5500系列的面板,而且依照國外同型號的規格,也是寫著8 BIT面板,所以不用對W5500抱持太大希望,要求畫質的話還是選Z系列吧,景深立體感、銳利度、色彩絕對優於W5500。
國外規格:
KDL-40W5500
請詳見:
【圖解】究竟 SONY 40W5500 有沒有支援 10Bit ???
我的看法是.....W5500系列應該是等同於V4000的升級版,因此面板規格相同,而Z5500才是真正的W4000的升級版。
ykd521 wrote:
這個問題,大概是所有...(恕刪)
其實這個話題之前有討論過
一般你去看各品牌現下力推的機種
幾乎清一色都會強調10bit面板,10bit色彩的規格
基本上10bit面板可以說是現階段市場的主流了
然而SONY完全沒有強調??WHY??
因為除了Z系列以外全部都是8bit面板
而這點當然不能標出來,這樣跟其他品牌一比就遜掉了
儘管SONY品牌上有一定優勢,但現在消費者也越來越精明,比規格已經算是基礎功課
所以他只會強調其他功能上的進步
而最重要的環節被cost down,當然能不提就不要提
只是令我不滿的是,SONY要cost down是他家的事情
沒有明確標示這是8bit面板也是他的自由(至少他沒騙人說是10bit)
但是產品線的命名卻讓人有欺騙消費者的感受
SONY強調過液晶電視在5500系列會有全新的分類
命名卻是延續之前的SVW再加個Z
以實質上規格來講,Z5500才是W4000的後繼機種
但就消費者觀點來看,直覺上一定認為W5500是W4000的後繼
而Z是全新的更高階機種
然後W5500訂價比W4000便宜許多,又多一些功能,真是太佛了
實則最重要的面板是被閹割過的
如果真的是要重新排列產品線,為啥還要延用之前的命名然後偷偷砍面板??
大可以全部重新,來個ABCD之列的排序
沿用也不是不行,往下開個更低階的B系列之類,讓W5500等於真正W4000的升級版很困難嗎??
命名方式加上對使用8bit面板隻字未提
讓我對SONY這次新系列的行銷很感冒................
SONY是認為台灣消費者這輩子永遠都只看SONY就買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