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3D電視 主動式快門VS偏光式 何者將會是主流呢??

這些東西是我去上課學到的 !!

如果廠商講的有出入 那我就不得而知了 但事實是如此!!

但感受人人不同 我只能說 廠商都有他的術語. 謝謝
最近又去比較一次主動式跟偏光式3D
發現主動式不管規格多高
還是會有閃爍的問題
即時看螢幕沒有閃爍
但是螢幕以外的東西 全都在閃爍
因為螢幕本身雖然跟眼鏡同步 但一般的物體 還是可以感覺到閃爍

偏光式雖然不閃爍
但是可以感覺到細節不見了

兩者似乎各有缺點

hello
偏光式3D +1

5支眼鏡$600有找,太划算了!
男人的大玩具: X5 + B-Class + SantaFe + U6T + Livina*3
我想這2種都各有利弊.有些人去買3D電視時根本不清楚還有分這2種規格.傻傻的就認為某種好或某種不好...
我個人是買偏光式的.原因:主動式眼鏡我看到價格就退縮了.考慮的問題有.加購的問題.故障的問題.使用的方便性(要充電.換電池.太重.無掛式的)還有會閃爍.不過把燈關黑看就還好.但眼睛的特性.所以有閃爍眼睛還是太久會酸...
偏光式的是眼睛質感粉差...角度偏會出現雙影.看3D電視畫質下降(看藍光還行.看HD畫質或2轉3就明顯了.不信近一點看就會出現一條條的掃瞄黑線).各有利弊.
期望2種3D都能有日新月異的進步....
主動式亮度減少在台灣還有個問題,動過近視雷視的,因為瞳孔放大的面積大於削減角膜的面積,有的會有夜間視力稍退問題,效果會更差。
這個各有好處跟壞處,
不過我想問問有人之到偏光式跟主動式的原理嗎?
平常看2D比較多還是3D比較多呢?
如果主動式能出副廠且各家都通用的,
我想成本就會低了,
買的人也可能變多了。
剛剛看了一下大家的說法,
學到好多,
不過說實在的,
偏光式的不單單只有影嚮到3D的影像,
我到賣場去看時,
發現一樣的看2D畫面時,
主動式的電視跟偏光式的電視看起來就有差,
不知道有沒有人可以跟我解說一下呢?
感激不儘!

abaci168 wrote:
剛剛看了一下大家的說...(恕刪)

為讓你這麼覺得.大概是因為偏光式的電視(目前只有2個牌子.且價格.規格都算低階).你一比較下來當然會覺得主動式的電視(2D)好像畫面比較好.要比較的話.要先以同一等級的規格來比.因為偏光就是主打價格較低廉的3D技術.
abaci168 wrote:
剛剛看了一下大家的說...(恕刪)


對於畫質魔人而言很難接受解析度減半這件事,
因為很多人都是追求近距離大畫面,
一下就從full hd掉回非hd的等級還得了?

目前最優的兩種顯示技術(大尺寸電漿及小尺寸oled,)量產成本已經大幅改善,
3D主動快門電漿電視無論就畫質、閃爍、殘影、亮度(正常室內光源)、舒適度...等
幾乎都已經挑不太出毛病,
未來也只有oled大尺寸面板普及才能真正跟電漿媲美

若追求3D完美畫質也可考慮真正兩眼可看到穩定不同高解析度畫面的oled頭戴式顯示器,
SONY最近已經有推出平價的720P機種,
明年1080P機種應該就買得到了

alumee wrote:
對於畫質魔人而言很難...(恕刪)


也只有在爭論的時候,會帶出一些消費者主導市場走向的議題.所謂的劣幣逐良幣在一片紅海中很遺憾的已經成為定律了.

主流大廠推主動式3D,是因為可以配合成熟的倍頻面板技術達成一個合理的3D解決方案.(反正訊源目前怎麼樣都只有24fps,不如倍頻後拆成兩組還可以不失真的放出來看.

相對的偏光式的3D去追求銀幕的更新頻率已經沒有意義,反正一定是糊的...不管fps多少都一樣.最重要的是 面板的成本可以壓的很低.

平心而論,1920x1080的畫素要塞滿 37吋以上的銀幕,真的還是不夠.更不用說是畫素減半了.
所謂的最佳觀賞距離,只是平面顯示器廠商的推託之詞. 誰不願意近距離還能看到完美的畫面?

就算是路邊麵攤14吋的CRT拿來看480i的夜市人生,畫質都可以巴掉KURO的電漿......
SGI的CRT銀幕早在20幾年前就很成熟的配置主動式3D去run分子模型.

現在居然只能冀望三星趕快把OLED做的便宜,大一點.....我3年前買的 SONY XEL-1還有種做到 11吋,現在Galaxy tab 號稱做到7.7吋還龜著不上市 唉......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