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SONY 新機發表

shawyj wrote:
版上諸先進的專業真讓...(恕刪)

以小弟來說...52"UP機種...
現階段小弟不會去買LCD...
就算有120hz倍速加持也是一樣...

關於國產無120HZ機種~這點~
小弟個人的見解是...
以普騰總經理所說的:42吋120hz倍速機種售價約提高3萬...
當日系已經跟你在打價格戰了...
國產若是端出一台破6萬元的42"120hz倍速機種...
日系現在才賣7-8萬...你覺得會有搞頭嗎?

SONY在台灣目前的策略是打價格戰~搶攻市佔率...
但是價位降低了...規格也跟著降低...
每台機種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完美的產品並不存在於人間~因為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

各位PRO級大大講的還真是有看沒有懂

像我這種入門的還是隨便看看好了...

光之白翼 wrote:
液晶面板反應速度這方面~小弟持不同的看法~
科技日新月異~2ms面板也有面板廠已經推出了~
以SONY的X5000來說~面板反應速度8ms~
不知W1搭載的這塊240hz面板反應速度是?
MPRT応答速度又是?


我說過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因為你再怎麼努力讓 LCD 的反應時間縮短, 它終究是 ms 級的時間.
我們花了多少年才讓反應時間降到數個 ms ? 再花十年有可能讓它降到 0.1ms 嗎 ? 我認為不可能, 也沒必要, 因為這是液晶的物理限制. 它裡面有東西真的在轉, 你要電場去拉它, 再怎麼樣它就是物理上的運動.

CRT, 電漿, OLED 都沒有物理性的動作, 反應時間都是 uS 級的, 液晶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追得上, 有什麼好比的.

其實去討論 response time 在這裡沒有太大意義, 240Hz 顯示的一個 frame 只剩下 4.16ms, gate driver 要逐行更新, 1080 條線每一條只能分到 3.85 的 us, 在這麼短的時間要驅動液晶的電極讓它有夠強的電場去翻動液晶分子, 而且還要保證液晶分子感受得到這個偶極矩, 已經接近物理極限了.

科技日新月異, 但液晶就是液晶.

另外, 插畫面的演算法會出問題的地方並不在物體突然轉向, 因為在計算 interframe 時, 我們已經拿到前後兩個 frame 了, 插一個畫面需要有 3 個 frame buffer, 插三個畫面需要有 5 個 frame buffer, 所以沒有什麼 "突然" 轉向的問題, 它的方向一定是在掌握中的.

難是難在 repeative pattern, 這種圖型連人腦都會看錯, 你要晶片怎麼可能算得百分之百正確 ?

birdlg wrote:
我說過這是個無解的問...(恕刪)

是的沒錯~再怎麼快也還是ms~

一開始各廠紛紛追求面板反應速度~
最後發現使用倍速的效果大過於反應速度~
之後各廠紛紛朝更新頻率開發~
但倍速提升~面板反應速度沒有相對的提升~是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效果~

LCD只是個過程~日後還是會被OLED取代~
但目前OLED有色衰壽命問題...

連07年被評鑑為日系120hz倍速最佳機種的LH805~
開發者Vitcor.jvc的首席技師相羽英樹先生也都說:無法完全保証...
而這句它的方向一定是在掌握中的~小弟覺得蠻無力的...
掌握中不代表那一瞬間不會產生殘影...

為什麼無法完全保證~原因很簡單~
LCD的HOLD TYPE顯像方式問題~
因為人眼會去追物體~
物體瞬間快速往反方向移動~
人看到那一瞬間就是殘像!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錢花了就是得得到同等的滿足~
SONY這次推出的XR1/W1是小弟比較有興趣的~
動態對比100萬:1/全球首款販售的240hz倍速機種~
小弟還是十分期待它們與各廠牌同級產品的對決~
每台機種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完美的產品並不存在於人間~因為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
pig1024 wrote:
台灣sony的家電產...(恕刪)


此言差矣~~~~~
台灣SONY是什麼都賣
但是卻什麼都不用心經營
線上的產品,全都差日本、香港一個等級,電視也是


55955 wrote:
此言差矣~~~~~台...(恕刪)

回55955大~

老實說~這點小弟與你看法不同...

小弟倒覺得SONY還算有用心再經營~
產品差日本一級是很正常的是~
日系產品向來有限時獨占...
產品要引進台灣都需要做些更改~
半年不過分吧...至少總比沒有好...

最高階產品都不錯阿...只是售價比較有爭議而已...
每台機種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完美的產品並不存在於人間~因為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

光之白翼 wrote:
日系產品向來有限時獨占...
產品要引進台灣都需要做些更改~
半年不過分吧...至少總比沒有好...


其實這是台灣的白癡政府自己搞的.
我們的類比電視跟隨美國, 用 NTSC, 但是數位電視跟隨歐洲, 用 DVB-T.
你去世界上哪裡找個國家, 類比電視是美規, 數位電視是歐規的 ?

你叫電視廠商進歐規的機種也不是 -> 類比 tuner 是 PAL 的, 不能看, 只能看數位
進美規也不是 -> 數位 tuner 是 ATSC 的, 不能看, 只能看類比

日本自己有夠大的內需市場, 養得起他們自己的 ISDB-T 數位電視和直播衛星系統.

因為全世界沒有一個 NTSC 加 DVB-T 這種組合的國家, 所以我們的電視沒辦法和國外同步上市. 歐美日中四大市場的機種都沒辦法直接不經修改就引進台灣.

Sony 的做法是, 找台美規機, 閹掉 digital tuner, 來台灣後再送你一個 DVB-T 機上盒. 但 digital tuner 跟 BE 是在同一塊電路板上的, 這樣做等於BE 的電路板要重開一塊, 一搞, 半年就過去了.
樓上說得沒錯
覺得台灣政府很奇怪,要用就用整套系統
在那邊怕說包庇圖利某些廠商,就一下一個東西用這個系統,一下東西用那個系統
高鐵也是,一下子用日本新幹線,一下子用歐洲高鐵,然後請老外司機來開車,變成了 一個四不像
想說,為何鄰近日本的新幹線那麼棒,不全部都採用呢~
數位電視也是,國內走的是NTSC,廠牌也都以日系為大宗主流
卻要搞個歐規的數位電視,好像你生為東方人,卻染著金頭髮,嘴巴說的都是法文一樣吧
該罵的都罵了.....不過罵了那麼多年也沒辦法

只希望BD能在低價些,MOD的節目也多充實點

不然空有電視沒東西看也枉然
birdlg wrote:
其實這是台灣的白癡政...(恕刪)

我查了一下wiki...其實是電視學會搞出來的...我們的政府也是原本要用ATSC
現在是開放電視公司自己選.....電視公司為了省成本當然選了DVB-T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