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哥+ wrote:
光大此意見也太主觀了...(恕刪)
回亮哥+~
現階段還沒有任何一台顯示器材,有辦法涵蓋自然界人眼可辨別之色彩!
就連三菱的雷射內投電視、Vivitek LED DLP H9080FD也還無法辦到,更別說PDP、LCD...

小弟針對您這句(為什麼電漿的色域之廣是液晶遠遠不及.色域廣自然可以呈現更多的色彩,所以電漿當然更加"自然柔和真實"了)所做的言論,意見太主觀?

1.您真的確定電漿的色域之廣是液晶遠遠不及? 您真的有親身測試過嗎?



2.在色域這方面,比您所說的"自然柔和真實之機種"更大的,實在是太多了~
而且那些機種中,很多都是同時擁有極佳的可調性的~
依照您的論點,您是否也該誇獎這些機種"自然柔和真實"呢?

亮哥+ wrote:
電視不過是還原色彩的顯示器,記錄色彩的叫感光元件,相機感光元件著名的DxO測試,色彩深度及EV值範圍正是量測評分的主要依據.為何色彩深度得分愈高的相機,在普羅大眾的評價裡,通常也愈真實而自然呢?...(恕刪)
您知道電影拍完的"後製"嗎?

那THX與isf認證的用意是?

引用246樓孫大之經典文章!
前提先說明一下,在影音的世界裏,
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原影音重現,這個只是一個理想跟口號,
除非重臨現場或是將來虛擬實境成熟後才有可能,
唯一能夠確定可以獲得的是製作者利用各種手段製造出類似的感覺。
舉例來說,大家看一些dvd或bd片裏,裏面有很多花絮,
都會拍到現場打光的情況,大家可以看到某個場景是如何拍出來的,
像我印象最深刻的海灘這部片裏,夜晚的場景實際上是在白天拍的。
像大炳講過他去好來塢拍片時,人家搭棚是在街上整個搭起要拍的場景,規模真得會嚇死人的。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導演是用各種手段在最終的媒材上表達出他所要營造或表達的感覺。
聲音其實也是有類似的現象,在錄音室裏面做的手腳是相當多的,
但無非都是想讓聽者有重臨現場的感覺,但基本上都是要加入相當的做工進去,
無耐聆聽空間也是一個很重要卻難搞的因素,再加上喇叭算是機械裝置,有慣性的問題,
所以變因較多,想要重現製作者想給的感覺更困難。幸運的是視訊這點方便多了,
只要環境無光害就能達到了,才變得容易追求。
也許有人會說,從拍攝到最後製作媒體中間那麼多步驟,總會有人不照規範來,
那我們最末端照規範做有什麼用呢?這樣的講法邏輯上是有問題的。
如果你是導演,會讓你的成品在你沒看過結果前就出去嗎?我想是不會的,
不管中間的步驟怎麼做,導演或製作者一定會看到最後成品的結果,
驗收後才會出去,所以他們都會在業務用機上監看整部作品後才決定發行。
想想如果一個場景原本要表現陰暗的感覺,結果後製的人黑位準沒調好,整個畫面變亮了,
導演會看不出來讓它發行嗎?答案應該是很明確。
所以基本上好來塢的影片製作品質都還算一致,都會照標準流程做,
不會有工作人員找自已麻煩,讓後面過不了關,被幹譙後重做。
那電視台的節目呢?我只能說電視台比較有即時性跟實務上的考量,
有效率的問題,不一定能做好,加上台數那麼多,品質參次不其,
就不列如討論了。不信的話可以看一下在空檔時電視台送出來的color bar,
每台都需要調才能正確。即然那麼亂沒個準,就不要管它了。
那製作者監看的畫面到底長什麼樣呢?這個才是我們能追求到的目標。
正確的畫面簡單的定義就是要再現影片製作者的意圖,
也就是在一般沒有特殊光線的場景下,人要像人,樹要像樹,花要像花,鬼要像鬼。
這不是一句廢話嗎?其實這是一個很嚴格的標準,大部份機器都達不到。
那這時你可能要問,在看影片時我怎麼知道影片裏原本的人、樹、花是長什麼樣?
我怎麼知道我看到的跟原來是一樣或不一樣?
所以單從這些看的順不順眼來調整機器,基本上是不對的,視訊的播放標準非常明確,
不像音訊那樣容易受空間的影響而造成播放標較難達到,
視訊對空間的要求簡單來說就是要暗,投影機則進一步要求要房間無光、
布幕周邊還要防反光、以及布幕邊要做遮幅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剩下的部份才是器材的因素。
每台機種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完美的產品並不存在於人間~因為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
亮哥+ wrote:
所以何以見得超出色域顯色能力不能成為人們認定的"自然真實色彩"的來源之一?
亮哥+大大可以看看SONY對於廣色域的用法是怎麼說明的:
資料來源:BDV-E800W 極致藍光家庭劇院
x.v.Colour 廣域色彩技術,結合 xvYCC(eXtended VideoYCC 動態影像廣泛色彩空間)的國際色域標準,不僅完全呈現 xvYCC 色彩,且較傳統的色彩標準還提高 1.8 倍的色彩表現;讓您從相容的高畫質液晶電視及藍光電影中,欣賞到更鮮明生動的影像。
注意:若要使用 x.v.Colour(xvYCC) 功能,則整個影片製作流程(拍攝-剪輯-格式-播放器-顯示器)即必須與此功能相容。
---------
注意到了嗎,要真正看到影片在廣色域上的好處,整個影片製作流程都要符合該國際色域規範。
這是SONY講的,PANASONIC怎麼解釋的就不曉得了。
Lenhome wrote:
亮哥+大大可以看...(恕刪)
再作個補充:
現行HDTV使用較小的BT.709色域是有歷史因素,色域較小也是事實。
但因為這個時代的進化腳步還是太慢,HDTV廣播標準還是採用了BT.709色域。
不過有的廠商在顯示器的發展比較快些,例如PANASONIC或是Mitsubishi等,都有推出所謂"Cinema Color"的技術。
只是這個技術的應用,其實還是要等有廠商推出大於BT.709、更廣的色域標準下製作出來的影片來播放,才會真正的好看。
現階段這些技術用來打廣告比較有效。
參考資料:
Panasonic TC-PV10 series Digital Cinema Color mode(CENT)
June 8, 2009 5:04 PM PDT
By: David Katzmaier
Panasonic TC-PV10 series Digital Cinema Color mode
The other big step-up is Digital Cinema Color, which allows the V10 to show a wider color space than the traditional HDTV color space. Since Blu-ray discs are produced in the HDTV color space, however, we prefer to leave DCC turned off--in fact, DCC is defeated and rendered nonadjustable if you select THX mode.
kenny-lin wrote:
1.LG的LED機種目前除了LE5300,再上去不是LE5500了嗎??? 還有再新的LED機型嗎???(我指的是型號不是吋別哦)
2.以一台今年全新的"超新科技"LED機種,來跟一台某些人眼中落伍的PDP來比,好像也沒啥贏面阿???(既然是新科技應該要大幅領先兼全面擊潰才對阿,可是....有贏嗎???)
這真的是LCD無敵論嗎???
1.已經有人回你了,所以在回話前先多瞭解一下吧.
2.超新科技?哪比得上原生對比可以上到500萬比一的殺人機種?
沒啥贏面是你講的,neoPDP也不舊啊,還更進化了不是?

亮哥+ wrote:
LE5500勉強達到標準色域算是及格了.但說到色域的廣度還是遠不如電漿.所以某些電漿可以呈現的瑰麗色彩,你在液晶是很難看得到的,甚至可以說永遠不可能看到.
沒有校正的螢幕,你要它偏綠偏藍偏紅都可以.但既然電漿顯色能力超過標準色域了,透過適當的校正不難做到沒有色偏的程度.也不難限制在標準色域內.你當機皇Pioneer PDP是當假的嗎? 現在歐美規的G20內建的THX模式的色偏現象也極為輕微.

LE5500的CIE圖是在ISF專家模式下.
有沒有看到D65中間有好幾個白點?
如果開鮮明模式,喔,甚至不用,
標準模式,測出來的色域也不會是剛好貼在三角形上.
而且也會跟G20的色域差不多(或來得小or大.)
不要再扯那些什麼"瑰麗色彩"這種形容詞.
一下說LCD太鮮豔,
一下又說PDP"瑰麗色彩"
所以到底誰比較鮮豔?
一下說PDP才有真實色彩,
一下又說LCD標準色域勉強及格.
啊不是真實色彩只有一種嗎?
你要不要先統一下說法啊...?!
對了,THX模式真要算準,還是會被稍後嫌一下的.

亮哥+ wrote:
光大此意見也太主觀了些.
請問"自然柔和真實"等形容詞以現今量測技巧有辦法量化嗎?影音規範或許是種基準的比較方式,但就我所知,自然界存在的光譜遠超過影音標準色域之外,即便是標準色域,應該也是有數種標準吧?所以何以見得超出色域顯色能力不能成為人們認定的"自然真實色彩"的來源之一?
電視不過是還原色彩的顯示器,記錄色彩的叫感光元件,相機感光元件著名的DxO測試,色彩深度及EV值範圍正是量測評分的主要依據.為何色彩深度得分愈高的相機,在普羅大眾的評價裡,通常也愈真實而自然呢?
你的意見才主觀到有剩,
而且跟那個小建講的話一模一樣.
一生一定要擁有的3C!? 抱歉! 沒有這種東西!
光之白翼 wrote:
色域廣自然可以呈現更多的色彩=自然柔和真實?
這個見解真的蠻獨特...
沒有任何機種會因為色域廣,而受到專業影音人士讚賞其影像之色彩,自然柔和真實~
因為大家都了解原影音重現,那是現階段還無法達成的一個夢想,唯一能夠確定可以獲得的是製作者利用各種手段製造出類似的感覺,所以專業評測只會量測該機種的灰階&色彩是否依照影音的規範,越接近規範就是越精準!
我指稱光大主觀一事依然還是針對上面這一段話.
如果光大認為色域廣不是塑造自然柔和真實色彩的起碼條件之一,這會讓人很無言.
電漿的色域廣我想不容置疑的,液晶開始重視色域也只是近一二年的事,您可以舉出廣色域液晶的例子是很好,那應該也可以舉出更多色域不廣液晶電視的例子吧?買電漿幾乎就是廣色域的保域,但隨手買一台液晶您確定不會中標?
基本上當我說出:電漿色域比液晶來得廣.這句話時,我只是在提醒一般消費者我所知道的通則,但每每看您會拿特例來反駁別人提出來的通則.
像這次談色域的事情,
之前談原生對比一事也差不多,
近期談烙印一事也一樣....
硬要拿極端例子或極端機種來談的話,或許一開始就會是無效的溝通.也模糊了別人善意分享經驗的焦點.
在特例對通則的辯證法下,是一種沒完沒了式的無窮廻圈式討論.我想一般人只想知道,大多數情況下是如何?然後纔是個別特殊機種又是如何?
廣色域就我粗淺的理解,是基本的畫質保證條件之一,但還不是絕對條件之一.
簡單例子,給二位不同畫家100色的水彩原料,不同畫家會調出不同的色彩質感.
相機也一樣,同一片CMOS,不同廠家可以調出不同的色彩質感.
面板先天色域潛力夠還有得救,目前市面很多液晶電視的色域是在亂搞也是不爭的事實,買到這種液晶救得回來嗎?
我想再怎麼校色也救不回來吧?
光之白翼 wrote:
那電視台的節目呢?我只能說電視台比較有即時性跟實務上的考量,
有效率的問題,不一定能做好,加上台數那麼多,品質參次不其,
就不列如討論了。不信的話可以看一下在空檔時電視台送出來的color bar,
每台都需要調才能正確。即然那麼亂沒個準,就不要管它了。
光之白翼大大 既然如此 之前小建大說他調校電視畫質就是沒特意打算符合標準
因為符合了標準 卻因為第四台播放出來的訊號就已經不符合 畫面反而更怪 這樣說來似乎也有道理不是

white&blue wrote:
你的意見才主觀到有剩,
而且跟那個小建講的話一模一樣.
white&blue大大 大大跟光大兩位算是站上只要有電漿就幾乎會看到參與的前輩
期盼兩位大大也能多分享一點經驗給我們這些電漿後輩學習 盡量少扯到特定人做攻擊比較好

畢竟沒有人是完全客觀的 一早上來看一些前輩門討論到電漿的色域觀念(有點難懂) 看著看著又看到這些
說真的 對我們這些後輩來說 真的有點煩 就不能單純討論電漿技術跟LED技術優缺點就好嗎 非得沒事又攻擊到其他大大嗎
而且 小弟也想說的是 自己在站上研究電漿到最後敗入X10至少也有半年了
淺水看的回文也算不少 才發現小建大他即便如大大說的不夠客觀好了 但起碼也發現他在電漿的資訊分享上大概是站上最多的了 而且也幾乎沒看到他有主動跟哪位大大人身攻擊之類
希望各位大大都能都回歸技術面討論吧 而且可以的話也希望大家分享時能盡量以通則為主 不然每個都拿特例來做比較
只是讓我們這些不懂的消費者更糊塗而已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