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P...目前看那麼多動畫.電影.影集的檔案...
從來沒一個是打上540P的
就以基本的解析度來說好了
480P=>848*480(16:9)/720*480(4:3)
720P=>1280*720
1080I=>1920*1080(16:9)/1440*1080(4:3)
1080P=>1920*1080
而你奇摩上看的到說720p = 1440i
他只是把網路上看的東西當作是真來的看吧
日本動畫有的是用720P升頻到1440*1080 當然也有到 1920*1080
但1440*1080的會有上下黑邊
而且就高度來說的話...基本上1440*1080 還是1080I 的哦
所以你說1080I = 540P 這基本不成立吧
樓主把1080I 誤信以為 /2 就是540P
那你還來問740P 540P 哪個畫質好幹麻呢 當然是數字越大 畫質越好~
第二 1080I就是1080I 它也不是540P 也不是跟540P相同 也沒有540P這個規格
魚是魚 蝦是蝦 沒有兩之魚等於一支蝦
假設每個frame用24bit的RGB來紀錄,
我們可以計算出1080i60的流量為:
1920*1080*30*24/8 = 186624000 (bytes/sec) ---每秒30個frame計算
1920*540*60*24/8 = 186624000 (bytes/sec) ---每秒60個field(2個field可以組成一個frame)計算
720p60的流量為:
1280*720*60*24/8 = 165888000 (bytes/sec)
這裡可以比較出1080i60的資料流量是較720p60來得大。
========================================
單純就視訊解析度來看: 1080i60 > 720p60
1080i60每個frame(由兩個field組成)的解析度是: 1920*1080
720p60的解析度是: 1280*720
這裡可以看山1080i60的解析度是大於720p60。
這裡所提到的解析度是指最終呈現出來的frame解析度。
PS.兩個field組成一個frame的動作叫de-interlace。
=========================================
當然視訊的畫質不能單就流量和解析度來比較,
另外還有動態、靜態影像等…可以做比較。
不過這裡就先就我所知的提出來供你們參考。
小弟不才,觀念如有錯誤,歡迎指教。
基本上很多人都點出正確答案了, p和i主要是掃描的不同, p就是在同一個時間內,
掃描全部的畫面, i就是只有一半的點, 其中一次是基數, 一次是偶數,
所以傳送的未壓縮資料量, 在相同頻率下, 只要一半的位元流
所以1080/60p指的是每秒傳送60格1920x1080的畫面,
位元率 1920x1080x24(RGB888)x60 大約 3Gbps
而1080/60i則是每秒傳60場1920x540的畫面,
位元率 1920x540x24(RGB888)x60 大約 1.5Gbps,
問題來了, 如果面板原生解析度是1920x1080, 不管是那一種規格,
最終都要一次點1920x1080畫面, 1080/60p比較簡單, 反正就是收到一個畫面, 點一個畫面就是了
那1080/60i怎麼辦?
這個有很多種作法, 一種做法是把收到的基數1920x540的畫面, 直接水平複製一次變成1920x1080,
然後把偶數場丟掉, 每秒鐘點30次基數場(因為60個場裡面只有30個是基數的),
這種情況畫面其實就跟1920x540/30p畫面一樣(我不想叫他540p, 因為根本沒這種規格),
不過這種作法很笨, 因為整整有一半的資料是浪費掉了, 所以水平解像度當場從1080變成540,
稍微好一點的做法, 是將基數場的1920x540和偶數場的1920x540, 直接兜成1920x1080,
每秒點30個畫面, 但是這個和1080/30p的畫面仍然有很大的差別,
原因是基數場1920x540掃瞄的時間假定是t, 偶數場1920x540的掃描時間會變成t+1/60,
除非畫面上的東西都是不動的, 不然原先在t點的位置, 在t+1/60時已經不在原來的位子了,
如果直接將t點的畫面和t+1/60點的畫面兜起來, 沒有移動的物體會是很漂亮的1920x1080,
但是有在移動的物體, 會變成基偶交錯的鋸齒殘影, 尺吋一大, 會非常的難看,
所以真的高檔的去交錯, 不是只有簡單的將基偶場合起來, 還要去分析畫面上那些部份是有在移動,
移動的方向和速度是多少, 藉由計算出來的資料, 在兩個場合成的連串全像畫面裡面增補點,
讓畫面變得像1080/60p一樣的漂亮
這個部份的運算是非常複雜的, 也需要大量的運算能力, 所以高階的deinterlacer單價都很高,
但是可以將畫面從1080i升到很接近1080p, 至於一般中低階電視裡面的晶片,
就不要想說有這麼漂亮了
那720/60p呢? 720/60p每秒傳送1280x720x24(RGB888)x60, 位元率約1.3Gbps,
位元率和1080/60i是差不多, 但是在1920x1080上的面板該怎麼顯示?
一樣是每秒點60次, 但是收到的畫面是1280x720, 必需先向上放大到1920x1080,
水平和垂直都剛好是1.5倍, 一般的scaler大概都是直接用單畫面用bilinear放大上去,
畫面看起來大概也不會太差, 但是好的scaler會在畫面與畫面之間, 一樣分析畫面上那些部份是不動的,
那些是有在移動, 方向和速度多少, 在不同的畫面之間做增補點, 讓畫面看起來更自然接近1080/60p
那到底是720p畫面比較好, 還是1080i畫面比較好?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直接回答, 以剛剛720/60p和1080/60i來講, HDMI中傳送的未壓縮資料大概都是1.5Gbps,
這麼大的頻寬是不可能直接在無線廣播中播出, 甚至也不能直接放到藍光碟中, 以1.5Gbps為例,
兩個小時的電影就需要1.35TB, 放到單面雙層的藍光碟, 需要27張才能存完,
因此實際上無線廣播或者在藍光碟上面的畫面, 都是經過壓縮過的, 實際上在傳送的都不是原始畫面,
這中間就牽涉到壓縮的方法和位元率, 好的演算法加上大的位元率, 畫面一定會比較好,
不管是用720p或者1080i都一樣
在相同的位元率下, 原則上H.264>DIVX>MPEG2, 但是 H.264@10Mbps 和 MPEG2@25Mbps,
就很難說誰是比較好了
那同樣H.264@8Mbps, 720p和1080i那個會比較好? 這個就牽涉到前面deinterlacer和scaler的問題,
一般電視內的爛影像晶片, 動態畫面多的, 720p會比1080i好, 靜態畫面多的1080i會比720p好,
看播出的內容是什麼, 但是經過高階影像處理器處理過的, deinterlacer比較好的, 1080i會比720p好,
scaler好的, 720p會比1080i好, 兩個都好的, 應該做出來的都差不多, 都很接近1080p
家裡沒有HiHD, 不知道位元率是多少, 基本上H.264小於10Mbps, 畫面應該都會有些油畫感跑出來,
解決的辦法, 除了提高位元率, 應該沒有太多辦法
打了一大段, 開版樓主不知道看不看的懂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