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打到韓國同尺吋的液晶螢幕
SONY於9月下旬推出32吋液晶電視(LCD TV)震撼價新台幣5.99萬元,還未傷及台系電視品牌,台灣松下(Panasonic)、台灣樂金(LG)等進口品牌業者卻首當其衝,面臨極大的降價壓力。LG率先宣佈,32吋液晶電視與42吋電漿電視(Plasma TV)售價各調降1萬元,Panasonic也計劃於10月底推出全新戰鬥機種,與SONY一較長短。
台灣通路業者表示,SONY第一批32吋5.99萬元的液晶電視,上市2天即銷售一空,預購數量也相當可觀;然而SONY積極的價格操作,直接衝擊同為進口品牌的Panasonic與LG。其中LG液晶電視已在台產銷,成本結構與台廠貼近,再加上LG液晶電視自年初以來,就維持在5.99萬元的價格水準,最具降價的本錢。此外,Panasonic也計劃在10月底推出不內建數位調諧器(digital tuner)的戰鬥機種,將打出具吸引力的價格,力拼SONY的新機種。
LG宣佈10月開始42吋電漿電視、32吋液晶電視皆降價1萬元,42吋電漿電視由10.29萬元降為9.29萬元,32吋液晶電視由5.99萬元降為4.99元。LG表示,薄型電視的售價除反映面板成本,也依據市場動態而有所調整,而此次大幅調降電漿、液晶電視售價,也是在SONY戰鬥機種推出後,對其評價及銷售量等市場狀況觀望了一陣子後所採取的策略。
相較於進口品牌紛紛採取積極的操作策略,台系品牌廠商卻沒有進一步降價的計畫。歌林(1606)表示,在大幅降價之後,SONY的銷售量明顯成長,同時擠壓了進口與台系品牌的銷售,但是其續航力仍有待觀察;在台系品牌利潤已探底的情況之下,沒有降價的空間。大同(2371)也表示,台系品牌32吋液晶電視售價約在4萬元上下,與進口品牌仍有2萬元的價差,再加上SONY本身有供貨不足的問題,衝擊沒有想像中的大,因此短期沒有跟進降價的計畫。
進口品牌掀價格戰 台廠遭壓迫 惟表示本季不至於跌破3萬元關卡
(記者袁顥庭/台北)SONY在台推出新台幣5.99萬元戰鬥機種的效應持續延燒,SONY第一批32吋5.99萬元的液晶電視(LCD TV),上市2天即銷售一空,預購數量也相當可觀,對國內外品牌銷售產生不小的衝擊。繼台灣樂金(LG)宣佈32吋液晶電視與42吋電漿電視(Plasma TV)售價各調降1萬元之後,台灣松下也宣佈調降Panasonic 32吋液晶電視主力機種1萬元,以4.99萬元應戰。
台灣通路業者指出,SONY平價機種登場,對於同為進口品牌的台灣松下與台灣樂金衝擊最大,特別是在量販店與3C賣場;諸多品牌在同一架位上陳列,當SONY與其他品牌價差明顯縮小時,消費者多選購SONY,也迫使近半個月來多家品牌紛紛調降價格,降幅從5,000~2.3萬元不等。
SONY推出5.99萬元32吋戰鬥機種後,LG隨即也打出液晶、電漿各降1萬元,下殺4.99萬元,與SONY保持1萬元價差,Panasonic也隨即跟進;夏普(Sharp)液晶電視日前也降了1.5萬元,售價6.49萬元。東元(1504)32吋液晶電視壓至3.69萬元,大同(2371)32吋電視售價也壓到3.49萬元。
對於近來一波降價風潮,明基(2352)、優派(ViewSonic)均表示,32吋液晶電視價格已經探底,原先市場所預期的破3萬元價位可能不會在第四季出現;第四季電視面板的供應明顯較為吃緊,特別是32吋面板,在成本面變動不大的情況之下,預估一線品牌的價位將落在3.5萬~3.9萬元,而日系品牌價位也已底定,落在4.9萬~5.9萬元的區間。至於原先市場所預估2.49萬~2.99萬元的價位將出現在因應春節與尾牙期間,由通路所發動的短期限量促銷活動。
台灣新力(SONY)宣佈將在台灣推出3款32吋、40吋液晶電視(LCD TV),液晶電視品牌BRAVIA正式登台;其中S系列32吋液晶電視於9月底在台上市,售價為新台幣5.99萬元,目標搶下台灣液晶電視市佔冠軍。
台灣新力消費性電子產品行銷總部總經理織田博之(Hiroyuki Oda)表示,評估台灣銷售比重最高的尺寸為32吋,因此引進32吋液晶電視,11月V系列32吋、40吋液晶電視也將在台上市,採用S-LCD七代線面板、在日本(Inazawa)工廠生產。
織田博之指出,2005年台灣液晶電視市場成長快速,就7月市場狀況來看,液晶電視佔整體市場銷售量的比重已達30%,銷售金額更達40∼50%;預估2005年台灣液晶電視銷售量約為20萬∼25萬台,2006年台灣液晶電視銷售可望一舉超越映像管電視(CRT TV),達到40萬台以上的銷售數字,市場銷售比重將近50%。
對於全球液晶電視市場,SONY集團家用電子網路公司薄型電視事業部門長宮川均表示,全球每年1.4億台的電視市場中,預估2005年液晶電視銷售量將達到1,900萬台,2006年更將躍升至3,000萬台;SONY 2005年液晶電視的出貨量約250萬台,2006年銷售量可望倍增,達到500萬台。而SONY在積極的價格策略之下,希望持續推升市場佔有率,在日本能夠以30%市佔率搶下冠軍寶座。
關於SONY在薄型電視產品的規劃上,宮川均表示,由於CRT時代WEGA品牌相當強勢,為了凸顯液晶電視的新時代,決定推出全新的BRAVIA品牌。而20∼50吋的產品線都將推出液晶電視,50吋以上的產品則搭配背投影電視(Rear-Projection TV),至於電漿電視(Plasma TV)事業則將縮小經營規模。
圖說:在液晶電視(LCD TV)市場激烈的價格競爭之下,SONY也大動作展開其低價產品線的佈局;其中S系列32吋LCD TV於9月底在台上市,售價為新台幣5.99萬元,目標搶下台灣LCD TV市佔冠軍。
Sony的供貨有問題怎麼可能拿下市佔冠軍寶座.........
站上的高手也從不同的觀點切入討論
其中我比較感興趣的是 SONY是不是把次等貨 倒到台灣來
曾在別的地方看到有人質疑台灣這台BRAVIA型號KLV-S32A10
應該就是日本的液晶電視ベガ (WEGA)型號 KDL-S32A10
我在SONY日本網站
把日本剛剛發售的BRAVIA S系列32型(KDL-32S1000)和日本的液晶ベガ (KDL-S32A10)
作一下比較如下:
http://www.ecat.sony.co.jp/bravia/products/compare_result.cfm?B3=248&CompareID=19065,20101&SpecID=42711,42712,42718,42730,42738,42752,42761,42780
可以看的出來兩者差異性其實不大(同樣日規的BRAVIA vs WEGA)
最大的差異是在ソニーパネル (SONY PANEL)的有無
(有些許差異性的項目包括: 視野角上下左右各(JEITA) 以及 光デジタル音声出力端子 這兩項;
不過後面那一項光數位音声出力端子 我不是很確定 是否有差異)
如果上SONY的BRAVIA網站 http://www.sony.jp/products/Consumer/bravia/
可以發現搭載ソニーパネル是BRAVIA的特色
在剛剛提到的BRAVIA和WEGA兩者比較下方有一註解1:ソニーパネルはS-LCD社製です
這應該是指SONY第七代S-LCD原廠面板
比較完日規的不同 再回來看看屬於台灣的BRAVIA型號KLV-S32A10的規格
撇開一些被閹割的功能(如 BS チューナー等等)不談
台灣的BRAVIA有SONY第七代S-LCD原廠面板
不過台灣的沒有光デジタル音声出力端子
(到底WEGA的面板和所謂SONY第七代S-LCD原廠面板 差在哪 我也想知道)
再看這一篇文章
http://www.prnewswire.com/cgi-bin/stories.pl?ACCT=104&STORY=/www/story/09-08-2005/0004103496&EDATE=
文中有對新面板的特性和BRAVIA搭載的規格說明
如果懶惰的話直接看最後一段的這句話
Sony's KLV-S32A10 and the KLV-S26A10 LCD models, which were previously
announced, will also fall under the BRAVIA brand.
我想原因應該在於它是採用新的SONY第七代S-LCD原廠面板吧
這是我找到的一些資料 給各位參考
如有錯誤的地方 尚祈各位大大指教
回到原來的問題 "SONY是不是把次等貨 倒到台灣來"
就看你要不要把閹掉日規一些功能後的台灣規格當成次等貨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