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ciou wrote:
您好
關於motionflow
另一位大大回答的內容並無大礙
不過最重要的是...
那些狀況大多不發生在"電視機"上
(是發生在電腦上)
現有的電視機當然都只能吃60Hz的source(3D需求除外)
不論透過何種端子(HDMI 色差 S AV 類比cable VGA)
電視機端收到的訊號~都是已解碼還原的無壓縮訊號(raw data)
電視機並無法判別I/P/B frame或者是其他跟編碼有關的資訊
所以實際上"電視機"的類motionflow技術 跟透過電腦做動態補償的方式是有差異的
電腦光是可以知道解碼資訊(比方說motion vector)~補償的品質就有差
關於效能的問題
電視上的處理晶片實際是非常特化的DSP(廠商必爭之地)
所以各種功能實際上不一定"共享效能"
可能某個功能的電路是完全獨立的(即使在同一晶片裡)
這跟電腦CPU處理或GPU/GPGPU加速(CUDA/ATI APP)
的架構或流程也不一定相同
先前回答過另一篇~講motionflow會延遲的問題
也提到為什麼會破圖~卡住等等的問題
就是在這篇引用了"[鳥專欄] 我們需要120Hz液晶電視嗎?(下)"
提供連結給您參考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47&t=1994728
先不論之前的爭執如何,但敝人完全同意您這篇回文所言。
在看完這篇文後才恍然,一直把問題想到機內的視訊盒上,但實際上螢幕顯示所接受的確是視訊盒之後的LVDS訊號!自己都修過螢幕居然還會搞混!!!該打屁股。
所以敝人提出的第二點可能是完全不成立的,第三點也改修正把I Frame(完整影格)移除。
若開啟雜訊抑制後,停格問題更嚴重的話,就有可能是與動態補償共用迴路而產生的效能瓶頸。
照著麼想的話,也有可能停頓問題並非出在單晶處理器上,亦可能是訊號緩存容量太少,導致畫面細節較高、流量較大時,而出現緩衝區溢位而造成資料傳輸的中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