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白翼 wrote:
目前的膠捲式24hz~
絕大數LCD是沒辦法以24hz播放的...
除非那台LCD有支援1080P/24hz...
小弟想請問一下
"絕大多數的LCD是沒辦法以24hz播放"
也就是說在接受24Hz的訊號時
會使用2:3 pull down的方式去處理
轉換成60Hz的方式去顯示對吧?
那為何又需要1080P/24Hz的功能呢?
難道是模擬出來的效果會使畫面質量有所降低或失真嗎?
小弟是AV新手,很多東西都還在摸索
看到各位大大貼的技術文章,真的是獲益良多

Volt329 wrote:
小弟想請問一下"絕大...(恕刪)
回Volt329大~
拍電影用的是膠捲~而膠捲在拍就是每秒24張畫面~
1080/24p就是把它還原回去24的影像資料~忠實的用24fps速度來顯示...
而不是做一些額外的畫面加工處理...
這樣才能得到最原始畫面的銳利度跟流暢感~
讓影片看起來有膠捲感/電影感~
提外話...
當然這是對pulse-type顯示裝置的最佳處理方式...
但是對於hold-type的LCD並不是完全適用...
LCD為了優化殘影這個缺點不段的增加禎數...要是真的用24hz不倍速撥能看嗎...?

每台機種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完美的產品並不存在於人間~因為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
光之白翼 wrote:
當然這是對pulse-type顯示裝置的最佳處理方式...
但是對於hold-type的LCD並不是完全適用...
反了 這是要給hold-type的LCD用的,更正確來說未來的OLED那種沒殘影會更有效果
pulse-type類例如CRT PDP要是真用24Hz去顯示會嚴重閃爍到傷眼地步,就像日光燈快壞那樣閃爍,以前的CRT顯示器要不傷眼就要85Hz以上
但是反觀LCD在24Hz 60Hz都是一樣的(一樣的殘影程度,不會因為是24Hz殘影會更重 <-這點很重要)
24P的真正用處是在於對來源不多做處理直接輸入給電視
例如LCD去做2~4倍速減少殘影,或是直接24P顯示得到同膠捲的撥放感 (PDP也有180z去除閃爍感)

而不是24P ->30I or 30P ->120Hz
是 24P ->120Hz
或
24P -> 24P
小整理 :
LCD 或 OLED 24P -> 24P 可
CRT 或 PDP 24P -> 24P 死
無法直接接受24Hz (24P)的訊號
因此電視內部晶片多會透過3:2 或 2:2 pull down 的方式
將其轉換為60Hz或50Hz的訊號
若原訊號每一張畫面依序為A、B、C、D、E、F
A. 3:2 pull down則變成 A, A, A, B, B, C, C, C, D, D, ...
本來的兩張畫面在同一時間變成為五張輸出, 24Hz * 5 / 2 = 60Hz
B. 2:2 pull down則變成 A, A, B, B, C, C, D, D, ...
本來的兩張畫面在同一時間變成為四張輸出, 24Hz * 4 / 2 = 48Hz ==> 50Hz.
每張畫面輸出時變成兩次或三次, 但時間相同或相近
這種效果就人的眼睛來看還是不變
(嚴格來講, 3:2 pull down的方式有點扭曲每張畫面間的時間比值, 但差異為16.67ms/2, 看不出來)
所以到面板前的訊號還是60Hz,
若為120Hz的面板, 依然還是在每張畫面間插入一個黑畫面
作用方式與其他訊號源一樣
WMV HD Content Showcase
使用XBOX360來播放這些檔案
以下是片段的一些圖片(還是拍不好...

※Taxi3(1080P)



※T2(1080P)

由於XBOX360似乎沒有1080P/24Hz的輸出模式
是以3-2 pull down的方式處理成60Hz輸出
在taxi3的demo中發現車子在雪地上行駛時變模糊化了
動態表現最為明顯
不知道是不是60Hz所造成的效果
小弟認為如果是以24Hz顯示的話
畫面應該是清晰銳利的畫面去呈現才對
小弟的電視是LG 42LG50FD有支援1080P/24Hz
可惜手邊沒有PS3能作測試比較(PS3支援1080P/24Hz輸出)
不然可以做個A-Btest來看之間的差異性
如果有大大手邊有1080P/24Hz的顯示器
與PS3、XBOX360的話
可以比較看看之間有何差異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