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進口液晶電視與國產液晶電視的差別

sympholin wrote:
只是我們國內廠商比較老實,都稱自己的產品是「數位液晶顯示器」,名符其實(恕刪)


液晶電視或數位液晶顯示器名稱的不同跟老不老實沒有關係的

凡是內建調諧器(Tuner)的,就是液晶電視,外接(掛)的就稱為數位液晶顯示器

為什麼要分內建跟外接(掛)呢?說穿了只是廠商避稅的手段(電視跟顯示器貨物稅不同)

賣你液晶顯示器再送你視訊盒,美其名是如此,實際上有哪一個消費者買液晶顯示器的視訊盒真的是送的?

還不是價格都灌在裡面了,要說誰老實不老實,還不一定喔

不過這也不能怪廠商啦,降低成本增加競爭力,回饋消費者嘛!哈哈

台灣連"DVI"的能另加名目課稅了,電視跟顯示器稅金不同也就不奇怪了
molom23 wrote:
如果要比台灣第四台畫質,當然可以掛上同一型的機上盒來比,機上盒能升頻1080P,成本相對也會拉高,而且效果有限

不知道你再說什麼耶。
是你先說『比較第四台等於是比較機上盒的好壞』,所以我才說可以用同一台機上盒來測。這樣測,當然是要直接餵480i給電視才有意義呀。

世界各大電子展,宣傳自家產品不會用低階訊源來展現產品的技術功力,日系跟美系的機種,都是針對至少HD以上的畫質訊源

展場自然不會去展示低階訊源,但規格特色裡不會漏掉這一點。以Sony的X3500為例,台灣Sony網站上產品特色介紹的第二頁裡所謂的「進階倍頻高倍密」技術,就是強調它的處理核心對於低階訊源有更強大更全面的畫質提升能力。X系列之所以「頂級」,之所以比起W和D系列有上千美金的價差,主要就在這一部分的線路和軟體。
red123en wrote:
sympholin wrote:
只是我們國內廠商比較老實,都稱自己的產品是「數位液晶顯示器」,名符其實(恕刪)


液晶電視或數位液晶顯示器名稱的不同跟老不老實沒有關係的

您一定要戳破的話,我就老實說好了。
以LCD電視的動態表現能力來說,「大尺寸數位相框」才是正確的產品類目,沒道理打電視稅。
sympholin wrote:
您一定要戳破的話,我就老實說好了。
以LCD電視的動態表現能力來說,「大尺寸數位相框」才是正確的產品類目,沒道理打電視稅。

以小弟打擾小賣店的經驗來說

看過 2006 世足賽 BS

也看過 2006 甲子園 BS

或許 sympholin 兄的這席話

不適用在小弟心中目前還是第一的 Hitachi 32、37 8800 ;)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molom23 wrote:
如果要比台灣第四台畫...(恕刪)



其實每位大大說得都很對 . 因為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同

所以大家所選購的液晶電視也不盡相同

小弟我所要買電視的用途 . 其實跟一般大眾差不多

小弟就是看看電視(第四台) . DVD . 玩PS2 .....

這樣就是不是不用買到進口的液晶電視就能符合我的需求了!!

(我對畫直沒有太高的要求 . 畢竟我不是職業級的高手)
JACKY
有時候講究"畫質"就是一個敗家的坑
價格天差地遠
只要一比較就知道差別
但....
個人最近買了笨Q的32吋
玩起PS3也是爽快得很
沒有FULL HD~~但1080P也是很享受
看中華隊打球爽度也是比過去20吋LCD更爽
只要沒有甚麼奇奇怪怪的BUG、故障
其實....所謂的CP值應該會是第一考慮條件吧XD
當然~~有能力、有閒錢~~那就買更好的吧!!!!
這才是敗家的王道
進口和國產的液晶電視價差很大是沒錯...(迷之聲:阿~遙不可及的SHARP 46".....),
小弟先前也因此而買了國產的華碩液晶電視(雖說價格也不便宜),
但服務跟品質讓我給覺得做的不錯,家中第二台37"的也一樣是選擇此牌,
另外版上也常提到笨Q的表現也是不錯,這些你可以先去比較看看,再決定比較適合你的電視嚕。
daniel6939 wrote:進口和國產的液晶電視...(恕刪)

現在售價有比較低一點了…
不過還是跟國產品牌的有落差…
必竟華碩走的有點算精品路線…
市場有些差異…
如果愛國、預算也夠…
華碩的確是不錯的選擇…
外型跟效能都有一定的水準…
jackyhome911 wrote:
小弟就是看看電視(第四台) . DVD . 玩PS2 .....

這樣就是不是不用買到進口的液晶電視就能符合我的需求了!!

您這小小的卑微要求,偏偏就得要有頂級高檔的液晶(或中高階的電漿)才做得到。
那些中低階的液晶只適合拿看HD影片,或者用PS3或XBox360玩HD級的遊戲。

歡迎來到荒謬的數位平面電視新紀元。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