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公共電視DVB-T 4K UHD 地面波試播測試徵求


wangcm wrote:
是DVB-T而不是DVB...(恕刪)


我把圖表擷取出來

DVB-T規格和DVB-T2規格 兩者的差異
chih_haohung wrote:
我把圖表擷取出來DVB...(恕刪)


所以公視就是用 DVB-T 不是 DVB-T2 啊... 怎麼講不聽啊... 或者你提出證據來說明公視是用 DVB-T2 吧?!
不喜歡?就不要看啊!

KaitoKid wrote:
所以公視就是用 DVB...(恕刪)


DVB-T2規格 內容比 DVB-T規格 涵蓋更多

如果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EC) 用2/3就一定等於 DVB-T規格嗎? 但DVB-T2規格也包含了2/3
Modulation Schemes 用64QAM就一定等於 DVB-T規格嗎? 但DVB-T2規格也包含了64QAM
Guard Interval 用1/4就一定等於 DVB-T規格嗎? 但DVB-T2規格也包含了1/4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 size 用8K就一定等於 DVB-T規格嗎? 但DVB-T2規格也包含了8K
http://www.pts.org.tw/2017_4K_Recruitment/about.html


所以我修改我之前的說法 我無法從上面的數據來判定 公視4K用的 DVB-T廣播系統 是屬於 DVB-T規格 或是 DVB-T2規格

chih_haohung wrote:
所以我修改我之前的說法 我無法從上面的數據來判定 公視4K用的 DVB-T廣播系統 是屬於 DVB-T規格 或是 DVB-T2規格


請看一下dvb.org上DVB-T2的官方spec,裡面從頭到尾都只有提到傳輸和調變方面的議題,有哪裡提到只要CODEC是HEVC/H.265就是DVB-T2啊----事實上DVB-T剛出來時也只有MPEG2,那後來在DVB-T上塞H.264又要怎麼稱呼啊....
wangcm wrote:
請看一下dvb.org...(恕刪)


DVB-T規格 當時的視訊編碼 的確只有MPEG2編碼 後來又加進了MPEG4 Part10(俗稱AVC或H.264)編碼 現在當然可以加進去HEVC(俗稱H.265)編碼

DVB-T2規格 比DVB-T規格 還晚出來, 因此視訊編碼當時就已經是很流行MPEG4 Part10(俗稱AVC或H.264)編碼, 因此自然而然直接就用MPEG4 Part10(俗稱AVC或H.264)編碼, 當然它也已經包含了MPEG2編碼, 當然要加進HEVC(俗稱H.265)編碼 也是可行的


這一點我也認同 我並非說 DVB-T規格 一定只能有某一種編碼 而是剛好當時就是只有那些編碼可以用
新的規格當然會採用當時最新的編碼


科技都是不斷創新進步的
也許幾年後就有DVB-T3規格出來了 到時候有了H.266編碼 那時候 DVB-T3規格就會直接使用H.266編碼了 而不會使用H.265編碼了

DVB-T2會包括舊的傳輸參數應該是怕STB vendor真的搞出只支援DVB-T2而不支援DVB-T的STB(電視台既然投資了DVB-T2的發射台,通常就沒有回頭用舊傳輸參數的道理),但要以此說只要能收到以舊傳輸參數調變的TS,又能解HEVC/H.265就是DVB-T2,這就完全搞錯重點了(等發射台真的走DVB-T2的新傳輸參數,這些設備就會變成跟2G的行動電話一樣,一開機掃不到半個信號)----打個不太精確的比方,以一般人比較容易理解的PC而言,很多低速週邊也都號稱支援USB2.0/3.0(例如keyboard/mouse之類), 但實際上只支援到USB1.1,是靠Host另外提供UHCI/OHCI Host controller或rate adaptive hub連上USB bus的,如果在Host端故意把USB 1.1/1.0 Host controller或rate adaptive hub關掉,這些設備就根本連不上USB bus了....

chih_haohung wrote:
DVB-T規格 當時...(恕刪)


DVB-T/T2只是發射電波的形式,但所跟承載的內容沒有太多的關聯,我們只要依循一定的規範,其實我們就很容易的可以傳送相關內容。
而當初DVB-T2剛出來時。HEVC/H.265也還沒完成規格的制定,所以也不能說DVB-T就只能承載H.264或MPEG2的東西。

目前DVB組織只建議4K/UHD TV採用HEVC的壓縮方式,從沒有限制不能在DVB-T上使用。我們也認為在目前的技術及條件上,可以利用台灣DVB-T的現有網路架構來試播4K的節目信號,因次我們做了這一項試播。以目前我們發展的條件,若要能快速地導入4K的服務,電視台應可以先以DVB-T的方式,把4K的服務先導入。

反而新的電視機應可以逐漸更改內建DVB-T2跟HEVC解碼的能力,而DVB-T2的接收機是可以向下相容接收DVB-T的電波,如此的轉換才是較為無痛漸進式的推動我無線電視技術發展的辦法。

無線電視是一個水平的市場,也就是說發射端的電視台,基本上並不是製造接收端的電視廠商,因此不是將發射端改了,就可以改變一切。如何讓廣大的收視戶可以漸進的收到信號,不光只是技術的研討就可以輕易達到,公共電視也無法號令全國電視製造商如何去製造電視機,因此透過試播來讓發射/接收可以進行對話,是我們希望也樂見的,謝謝大家。
snaker38 wrote:
以目前我們發展的條件,若要能快速地導入4K的服務,電視台應可以先以DVB-T的方式,把4K的服務先導入。


是沒錯, 但目前 公視4K,60FPS@HEVC(H.265)的碼率15.7Mbps未來有機會會提升嗎? 我只看到實際狀況是 未來都只會向下修正 還沒有看到有向上修正的, 4K總像素是2K總像素的4倍 所需頻寬也是四倍, 但同樣畫質H.265壓縮率是H.264的二倍, 一來一往
30FPS, 4K@H.265所需頻寬是2K@H.264的二倍; 以60FPS, 4K@H.265所需頻寬是2K@H.264的四倍
當年公視2K, 30FPS@H.264的碼率是13Mbps(台灣之光, 迄今還沒有世界上 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電視台, 相同的條件 數位無線電視 碼率可以那麼高的), 換算成現在4K, 60FPS@H.265的水準約是碼率52Mbps, 但目前只有15.7Mbps, 連1/3還不到啊...

也就是如果當年公視2K是以30FPS@H.264的碼率4Mbps推出來的感覺一樣......民眾的失落感是很大的...


我不曉得 台灣其他 華視, 中視, 台視, 民視到底是 DVB-T格式 還是 DVB-T2格式, 未來推出的4K, 60FPS@H.265碼率是否會比15.7Mbps更高還是更低, 我擔心的是後者可能性會很高...

chih_haohung wrote:
我不曉得 台灣其他 華視, 中視, 台視, 民視到底是 DVB-T格式
還是 DVB-T2格式,
未來推出的4K, 60FPS@H.265碼率是否會比15.7Mbps更高還是更低,
我擔心的是後者可能性會很高.

再高也不可能高過上限
有人知道臺灣一個頻道
(傳輸DVB-T、頻率6MHz、調變64QAM)
頻寬是多少嗎?

sasamisami wrote:
再高也不可能高過上...(恕刪)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