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公視在試播HD高畫質囉

tdnj wrote:
分享幾張,按下小圖可看大圖,目前要用數位電視卡或電視棒搭配軟體才能收...(恕刪)


請問康博T300可以收得到並收看公視的HD節目嗎?

要不要做什麼特殊設定?

謝謝喔

我也是T300,配合電視播放軟體ArcSoft TotalMedia
可以正常收看公視HD


任何市面上的數位電視卡(棒),
搭配支援H.264的電視播放軟體
都可以收看公視HD

還有就是你必須住在台北.....



請問各位大大

台灣的HDTV系統有打算什麼時候才會普及呢?

台灣的電視真的根BS比差好多喔!
Blackburn wrote:
請問各位大大

台灣的HDTV系統有打算什麼時候才會普及呢?

台灣的電視真的根BS比差好多喔!

看能不能趕在奧運 HD 轉播前吧 ;)
對了,要去請總統候選人背書才對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pie1394 wrote:
...多研究幾種 MPEG-2/4 encoder 之後, 自然就明白 MPEG 的壓縮法, 需求的 bit rate 不能以點數來計算...

那能不能請你解釋一下,BS Hi 的bitrate為什麼是BS SD的好幾倍?為什麼BD和HD-DVD的容量和頻寬規格要定得比DVD高那麼多?

在同樣的硬體設備上播這些 transport stream, 仍然可以比較出來明顯的差別, 這樣應該不算是設備有問題的關係吧?

不是說了嗎,PAL比NTSC多了22%的解析度,同樣的場景,PAL的畫質看起來當然會好一點(至少會銳利一點),這不是設備問題,也不是encoder/decoder的問題,這是訊源問題。

比較 BS HI 跟 ATSC 的影片, 我也有用 8800GTS 透過 DVI 輸出到 LCD / PDP TV 來比較, 還是有動態畫質上的差異差別... 你這樣講, 表示 nVidia 的 PureVideo MPEG-2 decoder 或是 Microsoft VMR9 的 deinterlace 也是有問題囉... ?

您這問題是什麼意思?看不懂。
你自己說的,BS Hi的畫質優於ATSC,『人家(我假定這是指BS Hi)為什麼可以做出這樣的效果, 當然也是有理由的... 如果有人有興趣的話, 可以再進一步說明...』,我就是有興趣想知道這些理由而已。

我做的東西倒不是現成的套件, 而是重頭到尾都是自己寫程式出來的 MPEG-1/2/4 decoder

想不到台灣居然真的有這種公司,肯讓他們的RD從頭到尾寫MPEG-1/2/4 decoder。您真幸福。可以在這麼好的環境裡磨練出真正的實力,您一定要用感恩的心為這麼好的公司打拼。

PAL vs NTSC ?

有人會去買PAL的片子來看嗎? 影片出產國多數都是在NTSC區喔。

[美][台][日]都是NTSC系統 美國電視劇,台灣電視劇,日本電視劇。

現在都HDTV時代了~ 忘了會傳送[720P/1080(i/P)]訊號了嗎? 誰還會去在意SD時代的 PAL(25速率) + NTSC(30速率) 解析度? 畫質真的差很多嗎? 懷疑~ 不過速度上是滿明顯的,眼睛看30速率比較舒服

總之~ 台灣加油~
sympholin wrote:

那能不能請你解釋一下,BS Hi 的bitrate為什麼是BS SD的好幾倍?為什麼BD和HD-DVD的容量和頻寬規格要定得比DVD高那麼多?

針對你問的問題, 我也想要請問一下, 為什麼解析度才 720x480p24/720x576p25/720x480i60 DVD 的 bit rate 要 6 ~ 10 Mbps , 平均 8.x Mbps, 但6 倍解析度高的 BS HI / ATSC D3 1920x1080i60 影片, 也才用了 19 Mbps 左右而已? 才多花一倍多的頻寬, 但看起來的效果, 不會比 DVD 差啊.. 還明顯好很多...

平均 8 ~ 9 Mbps bit rate , 這在 Region1/2 的 DVD 是很普通的, 被台灣 Region3 的重壓成 5 ~ 6 Mbps 之後, encoder 設備又沒比較好, 某些地方沒特別調校過, 畫質馬上就變差很多了...


sympholin wrote:
不是說了嗎,PAL比NTSC多了22%的解析度,同樣的場景,PAL的畫質看起來當然會好一點(至少會銳利一點),這不是設備問題,也不是encoder/decoder的問題,這是訊源問題。

這點我承認.. 可以假設 PAL 系統的攝影機, 垂直取樣的解析度是比較高的...
但這不完全是 PAL 系統的畫質比較好的原因... 最主要還是 MPEG 系統 I/P/B-Picture type 的特性所需要的 bit rate 不太相同的關係... 再加上 PAL 的 frame 數比較少, 每個 frame 可以分配到的 bit rate 自然比較多... 而且他們的總 bit rate 又高了快 1Mbps, 這點的幫助仍然是最大的...

但基本上 MPEG-2 720x480i60 只給 3 Mbps, 實在是太低了就是... 在壓縮之前不把高頻訊號濾掉的話, 壓出來的東西, 實在是不太能看... 尤其是火燄之類的場景...


sympholin wrote:
您這問題是什麼意思?看不懂。
你自己說的,BS Hi的畫質優於ATSC,『人家(我假定這是指BS Hi)為什麼可以做出這樣的效果, 當然也是有理由的... 如果有人有興趣的話, 可以再進一步說明...』,我就是有興趣想知道這些理由而已。

BS HI 能做出這樣的效果, 其實說穿了就是一狗票不同演算法的 MPEG-2 encoder 同時在運作, 找出最佳畫質跟 bit rate 可以塞進有限頻寬的狀況...

不要以為 MPEG encoder 的做法, 就只有一種... 光 Motion Estimation 演算法的優劣, 就可以大大的影響實際需要的 bit rate ... 本錢粗的做法, 當然就是 N-pass 去比較出最佳狀況... 在即時播放的廣播系統, 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不曉得您有沒有用過 MPEG 錄放影機, 就算在同樣的解析度下, 仍然是有不同畫質設定, 會直接影響到輸出畫質跟可以錄影的總時間... 不過這通常是調整 DCT 運算的 Qp 值 (quantization) 的做法, 而不是改變 encoder 的影像移動搜尋技術~~~


sympholin wrote:
想不到台灣居然真的有這種公司,肯讓他們的RD從頭到尾寫MPEG-1/2/4 decoder。您真幸福。可以在這麼好的環境裡磨練出真正的實力,您一定要用感恩的心為這麼好的公司打拼。

基本上台灣的公司, 還要從這些東西搞起, 保證不太可能賺到什麼錢...
那只是跟 chipset 廠的一些合作計畫, software team 幫他們在特別的向量處理器架構的影像處理器, 生一些 video/audio decoder / encoder codec 而已... 基本上 Toshiba Regza TV 內使用的影像處理器, 也是類似的東東就是... 用夠強的 CPU 指令集跟運算量去做一些比較有彈性的影像處理運算...


有什麼地方講的有問題, 或是不清楚的, 歡迎再指教...
但請不要叫我解釋太細節東西的實際做法, 那會扯到太多沒實際做過 MPEG 系統的人, 所不了解的演算法...

柿本改S15R wrote:
PAL vs NTSC ?有人會去買PAL的片子來看嗎?

我就收藏了一些PAL的片子,因為它們沒有NTSC的版本。歐洲有很多好電影,一部抵得上百部好萊塢出產的聲光垃圾。

影片出產國多數都是在NTSC區喔。

全世界採用NTSC標準的國家大概不超過20個(大部份在美洲),採用PAL和SECAM標準的國家佔絕大多數,你覺他們都沒在拍電影嗎?

現在都HDTV時代了~ 忘了會傳送[720P/1080(i/P)]訊號了嗎? 誰還會去在意SD時代的 PAL(25速率) + NTSC(30)

HDTV時代一樣有分PAL和NTSC,PAL的HD格式標準是720p/50,1080i/25,1080p/25和1080p/50。HDTV時代,他們的電影還是用25F/sec去拍攝和放映的。
pie1394 wrote:
針對你問的問題, 我也想要請問一下, 為什麼解析度才 720x480p24/720x576p25/720x480i60 DVD 的 bit rate 要 6 ~ 10 Mbps , 平均 8.x Mbps, 但6 倍解析度高的 BS HI / ATSC D3 1920x1080i60 影片, 也才用了 19 Mbps 左右而已? 才多花一倍多的頻寬, 但看起來的效果, 不會比 DVD 差啊.. 還明顯好很多...

我不知道這爭論的意義何在。MPEG壓縮就是把影像切割成許多8x8或16x16的小格子再去作各種運算,原始解析度越大,就一定有越多的macro blocks要運算和更多的DCT coffecients要儲存,也就一定會有更大的資料量,這是簡單的算數。

至於1080i的BS Hi為什麼不需要6倍於SD 480i的bitrate,我想有兩個因素:
第一,對DCT coefficients的quantizing這一步,先天就有濾除高頻信號的特性。因為1080i一定比480i有更多高頻信號(因為HD攝影機一定會比SD攝影機捕捉到更多的高頻細節),也因此就更受惠於quantization 這種高頻filter的特性。這足以讓I/P/B frame的資料量不成比例地降低,尤其是I frame。

第二,1080i也比480i更受惠於P/B frame演算法的靜態濾除特性。同樣的靜態場景,480i的每個P/B frame可能可以省下上千個motion vectors,但1080i卻可以省下上萬個,整體bitrate當然會更有效地降低。

我再強調一次,我所謂解析度和壓縮後bitrate的等比關係,是指使用同樣一套encoder和使用相同的quality控制參數。

那只是跟 chipset 廠的一些合作計畫, software team 幫他們在特別的向量處理器架構的影像處理器, 生一些 video/audio decoder / encoder codec 而已.

不管如何還是很高興看到這一點。產業外移後的台灣競爭力就得靠像你們做的這一類比較高技術門檻的補回來囉。
phoenix2004 wrote:
不知道有沒有大大可以...(恕刪)

圓剛電視棒好像都已經內建H.264編碼了(都可以錄這種格式的應該也要能播吧!!XD)
Total Media 3.5聽說只有英文版支援,實際還有待證實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