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杜 wrote:
沒有提早享受到,但是也省了後來再換機的麻煩和費用
現在的4K也滿普及,不再是一吋一萬的時代了
我自己手機用iPhone 6...至少算是視網膜等級
電腦用24吋FHD螢幕不算是視網膜就覺得需要適應一下
當然也因為書桌的大小放不下27吋,13吋筆電螢幕只有1440x900也是都需要適應
雖然適應不是問題,但如果螢幕都能換成視網膜或接近視網膜等級當然更好
我是從這個觀點來考量
所以去年底家裡需要一台40吋時(觀賞距離較短加上有小小孩),就買了國際牌的4K
就算沒什麼4K訊源可看,但至少放進來的技術和音效也都比較高規
不然買家怎麼肯掏腰包呢?
我2003年買先鋒43吋電漿花了23萬,
後來在2008年左右買一台SONY55吋花了8萬,
等於我一台可買三台,我不覺得我省到了換機的麻煩跟費用,
更實際的講,我浪費了金錢跟這台機器的效能外,日後還帶來了麻煩!
因為當日後FHD普及後,電視只有一組HDMI接口,造成的困擾真的很煩,
後來的電視都給3-4組HDMI,更多了網路連結,USB接口等,wifi等
電子產品日新月異,現在的4K電視規格夠用,難講這台電視能否匹配到時的新技術與規格,
總之個人的慘痛經驗,真的不建議走在規格普及的前端。
E見鍾情,獨E無二,The Best or Nothing, Only Mercedes-Benz!
你可以先買便宜的電視
說實在我家買禾聯比之前SONY影音組10萬便宜多了
到現在也還是繼續用
非常建議先買一般普通的不要太貴
台灣影音拍攝器材有4K的還太少
HD都還沒全面升級
買不貴的先撐個幾年再看看要不要4K吧
(搞不好人品好又撐很久)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