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什麼時候第四台才會有1080i以上的畫質啊

lsypopo001 wrote:
等第四台
10年後看有沒有機會(恕刪)

2002年5月台灣就通過數位內容產業推動方案
所以等到2012年5月就可以看到第四台全面數位化
根據馬雅文化記載2012/12月地球滅亡
還可以看半年的FHD電視 真好
現在第四台就有提供數位內容了
只是要另外繳錢
真希望傳統頻道一堆亂七八糟沒在看的電視節目可以提供砍掉的選項
直接置入數位電視選項
我來亂的 祝大家新年快樂(溜~~
henry9802 wrote:
第四台就是台灣娛樂產業最大的一顆毒瘤,數十台的有線電視 真正上的了檯面的有幾台?
以目前節目的素質就算畫面hd化了又怎麼樣
一旦第四台真的數位化了 那才真的是惡夢的開始....
要帶動台灣電視產業的進步 我們需要的不是第四台數位化 而是hihd這種數位無線台的普及化
以優勢的高畫質+節目品質去打擊第四台這顆毒瘤 隨著收視及廣告商的大量移轉 增加節目製作成本
這才是一個良性循環


您大概不知道, HiHD上所播出偶像劇有一大半是有線電視頻道(三立, 八大, TVBS, 緯來.....等)投資拍攝的吧!
所以您覺得廣告商會去支持誰呢? 現在有線頻道商對各大民營無線台幾乎也都有持股甚至是直接擁有經營權,
您覺得有線頻道商會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嗎?(所以許多偶像劇都會同步在無線頻道和有線頻道播出)
SYNTAX_ERROR wrote:
因為公視有新聞局全額...(恕刪)


那我想請教一下, NHK有收取收視費, 但BS衛星上還有7台免費的民間電視台(HD), 那他們是靠什麼營收呢?
timmin000 wrote:
你先打聽清楚,你家是屬於哪一個MSO,如果不是 KBRO 或是 CNS,

目前都沒有 HD 畫質...(恕刪)


不一定要凱擘(KBRO)或中嘉(CNS)才有HD吧!
TBC和台固媒體(台灣大寬頻new TV)也有HD數位頻道.
一些獨立系統台和各大MSO關係良好的也會導入HD頻道.
風流才子 wrote:
那我想請教一下, NHK有收取收視費, 但BS衛星上還有7台免費的民間電視台(HD), 那他們是靠什麼營收呢?


廣告啊! 出版或轉播授權啊!
我們有線頻道上的日本台都是向這些民營電視台買節目啊!
而且也不只日本台在播日劇....
風流才子 wrote:
我在Y拍看到大通HDTV2500只要3千初頭就可以買到, 所以HDTV的門檻並非如您想像地高, 早買早享受吧!


Y拍或R拍上還有更便宜的選擇, 就是BenQ的DT-090T(這台和大通HDR-6x00是兄弟機)...
收訊能力強, 轉台速度快, 內建錄影功能(需外接USB隨身碟或硬碟)....
重點是各網拍價已不到3000元....
(尤其是BenQ年前賣了很多SQ4242, 預計送出上千台, 其中應該有數百台會網拍低價賣掉吧!)
說穿了一切都還不是錢錢錢~~~
現在台灣已經有不少戲劇跟廣告都是HD拍攝, 但卻要在日本的BSD才看得到......

電視數位化後帶來了兩種改變:
1. 互動式服務.
2. HD高畫質節目.

曾不小心在某新聞台看到某電視台高層對電視數位化後的訪談.
整段節目從頭到尾都在提"互動式服務". 說什麼這很有搞頭! 很有"錢"景!
就是完全沒提到"高畫質"~~~
Why?
因為:
HD高畫質節目: 業者花錢讓消費者爽.
互動式服務: 消費者花錢讓業者爽.
所以當你是業者你是要:
1.先砸錢, 後還是砸錢<---搞高畫質節目.
還是:
2.先砸錢, 後收錢<---搞互動式服務.

看完這段訪談~~~
我就知道在台灣要看到高畫質節目應該還有十萬八千里路要走......

當初從微軟網站看到WMV HD高畫質電影短片就很驚艷!
一查! 才知道原來國外的高畫質是這麼蓬勃發展.
看到那種讓人感動畫質~~~
剛好"那年"過年家中要換電視. 支援1080i 的高畫質電視(HDTV)就是首選!
你問說"那年"是哪一年?
嗯~~~是"2002年"......
剛好八年前......
一台液晶電視要賣你20萬的那一年......
一台三隻鳥17吋電腦液晶螢幕要賣你1萬7那一年......
八年過去了~~~
一台液晶電視已經從20萬跌到2萬 ; 17吋液晶螢幕更是已經跌到不見人影!
但台灣的HDTV環境還是沒啥長進~~~
要是BD,MOD跟HiHD都沒出現. 我看台灣就真的是完完全全的高畫質沙漠......
每天在那邊上網搜尋外國人錄的高畫質電視節目, 然後電腦接電視在那邊看.
真是夭壽折磨人的......
台灣會大賣多媒體播放機就是那些媒體業者不長進所創造的商機不是嗎??.....不過說真的..要等台灣自己發展...不如靠自己,反正目前手邊可以看的HD節目風景、演唱會、電影、日劇、自然節目...夠多了剩下那些腦殘的新聞我看就算了吧!!
風流才子 wrote:
我在Y拍看到大通HD...(恕刪)


最近也在survey機上盒,露天有家含運才2800。
pk3326 wrote:
之前NCC跟有線電視業者開會承諾2010年有線電視數位機上盒 兩台或1台免費使用 沒看到
大家要有線電視要HQ高畫質跟HD高畫質 大家來給NCC壓力一人一信NCC 民意信箱

99/02/03 公告「有線廣播電視數位化實驗區之行政計畫」


這種都是過渡性質的做法...
沒將 Digital Cable Turner 的規格做進去電視內, 最後的下場, 都不會太好...
(除非是別無選擇的強迫推銷...)

台灣整個數位廣播的發展史, 遇到了以下幾個問題:

1. 當初無線廣播為了單頻網播送的架構, 硬是從美規 ATSC 轉成歐規 DVB-T ,
但為了行動式接收, 硬是採用當年技術上容易接收的 16QAM,
跟 64QAM 模式相比, 少了將近 5 ~ 6 Mbps 的有效頻寬..
而且硬要在 10 Mbps 的有效頻寬上, 塞進 3 個 MPEG-2 的 SDTV 節目...
結果是動態畫質吐血 (馬賽克連連), 靜態畫質靠作弊的 VBR, 勉強 ok...

2. Digital Cable 也沒訂出是要採用美規 QAM-B 或是歐規 DVB-C 的標準...
業者自己訂製的機上盒, 其實大都是 QAM-B 標準的... 最高採用 256QAM 模式...
但離譜的是, 一個 6MHz 的 26 Mbps 有效頻寬, 居然可以給你塞進去一狗票 SDTV 節目,
畫質跟以 NTSC 規格傳送的類比訊號相比, 反而更差.. 只是沒雜訊而已...
這擺明跟無線廣播業者一樣的心態...
(好像只要畫面沒雜訊, 就已經是比較好的表現了... 有夠低的視覺標準)

3. HiHD 試播時, 因為頻寬需求, 終於採用了 64QAM ... 有效頻寬 16Mbps 左右的狀況
影像的編碼改用 H.264 HP@L4.1 , 但一直對 1920x1080i 節目的頻寬需求,
沒遵照 NHK 建議值, 13.5 Mbps 以上... 目前都維持在 10Mbps 左右...
其他剩下的, 因為也不會讓公視試播新的頻道, 等於是浪費掉...
(也沒辦法顯示類似 BS 系統的 HD 畫質)

4. MOD 架構的系統, 因為是 Video on Demand, 而不是廣播, 在早期遇到不少收視方面
不夠穩定, 也不太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狀況...
節目方面來說, 對一般民眾來說, 吸引力仍然不太夠...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