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眼睛調,調的是口味,用儀器調,求的是色準,顏色正確與否跟使用者喜不喜歡是兩碼子事。二、機器有壽命,電視面板會隨使用時間產生老化,影響亮度與色準,校正要定期做,不可能一組參數用到底。三、畫面顯示有其上下游關聯性,訊號傳輸各項節點改變(如播放機、機上盒甚至傳輸線材),校色也要跟著做。看到這裡,除非你對色準有莫名堅持,或者不花錢就覺得手癢兼對不起電視,不建議把心思放在那,自己跟家人看得順眼就好。
芒果乾不乾 wrote:去參加朋友的入厝趴順...(恕刪) 我方面我應該算很專業,就來講一下。講filmmaker mode怎麼調的話,你朋友應該是裝B的可能比較多,filmmaker mode基本上是鎖死很多東西不給調。但如果是解釋filmmaker mode是長什麼樣的話,那就是懂些。但基本上沒儀器只靠眼睛的話,只能把系統設定對,這點有些價值,因為大部份家用系統很多設定是有問題的,這也要看你朋友是真懂假懂,再追求才是儀器校正。如果想了解那些畫質參數是幹嘛的,5/10我們在台中樂特音響有辦免費講座,歡迎來參加。
Mosaic wrote:他也許不知道~~~ ...(恕刪) 蜘蛛很便宜,但前幾代完全不入流,所以看到拿前幾代蜘蛛在幫人校正的話,基本上是白做工或是白花錢。X之後算是合格的色度計,但它就是色度計,色度計要有一定的使用流程,如果只帶隻色度計去校正的話,那還是白做工或是白花錢。
我自己按照某科技的建議調完參數,一開始沒很習慣,後來看人家家裡的播放後覺得,還是某科技的調完看起來最舒服,最近剛好親戚淘汰一台舊電視,自己依過往看影片的步驟自己調,可能沒辦法百分百但也不會差太多,果然有做功課還是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