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美好的年代,我沒看電視很多年了,當時還是一寸一萬元的時代,後來有兩寸一萬元的時代,50寸Full HD已經是貴族消費了,印象當時LG有做廉價的電漿破壞市場,不過對比今日還是很貴。前幾天終於買了電視,才發現大尺寸如今這麼便宜,4K變得如此親民,本來仍有日系情節,後來還是三星買下去了,不到三米55寸,我很期待。當然,頂尖的OLED等等還是價格較高,等過幾年再看看吧⋯⋯一個從720P的電腦螢幕,直接跳到55寸4K的路過,然後家裡沒有半片藍光,也沒有能達到4K的遊戲機,對我來說連2K都稱不上普及吧,市場怎麼直接跳到8K?讓我不經擔心,面對低解析訊源的處理真的夠好嗎?4K以外的訊源會不會很悲劇,當初流行Full HD的時候,一票品牌搞不定480i的DVD,更差的第四台更是慘不忍睹,當時只有一家Sony晶片最厲害,可以搞定以上低解析訊源,放480i的DVD不會覺得模糊,尤其是第四台可以放到50寸不掉漆。如今賣場一票便宜4K,只會播放高解析示範片,誰知道回家後看別的訊源會不會踩雷。
kunghsun wrote:家裡10多年29吋電...(恕刪) 原本29吋不管換幾吋都很有感了,我也是3公尺,50吋看了好幾年。上個月換60吋,有"大"電視的感覺了,看了兩週才適應,主要是視覺上的焦距要適應,在賣場和家裡的情境及空間感不同,實際看了才知道。個人感覺3公尺55吋就像數位版電影坐7,8排,imax版大廳坐11,12排(板橋威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