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HDMI線真的有差!

個人的經驗是線材的確對聲音和影像的品質均有影響,不論是類比或數位...

高檔的薄型電視都已具備鑑別線材優劣的能力,用好一點的線材來讓電視充分發揮是正確的做法。

但怎樣的線才算好呢?看個人吧!不比較不會知道,看得滿意就好~

追究太深就會陷入Hi-End的無底洞,身邊就會時時圍繞著
永難超生...



個人認為,沒這麼誇張吧!
首先先從數位資料傳輸的正確性來看,
即使影音是real-time的資料流,並不代表沒有檢查碼這東西,
CD時代就已經有了,16bits裡有4bits的檢查碼(ECC,音樂CD是C1/C2和subcode),
超出糾錯範圍,才會有音爆或聲音錯誤的現象!

數位電視更明顯,你以為無線的天線接收會比實體線材接收好嗎?
當然當然的不可能,不管BS或台灣目前的無線數位節目,
只要你的訊號品質有個30%大概就都能看了,飆到70%並〝不會〞
使你的畫面更清晰,顏色更飽和,聲音更透亮……
反之數位訊號差到低於容錯或糾錯範圍以下,相信大家都知道,
畫面裂損、停格、馬賽克出現!並不會模糊或色彩更黯淡…OK?

我實在很難理解,跟DVI類似的HDMI數位訊號,
會因為線材而讓顏色產生差異……

就像USB或網路線,線材的好壞,或許會影響到傳輸速度,但在容錯範圍內,
你的資料是不會產生錯誤的!
(別天真的以為real-time就真的什麼都不處理,有錯誤資料也直接撥出來,
前面已經說過,再說一遍,超出容錯、糾錯範圍,才會出包,
而這出錯的畫面或聲音,絕對會讓你明顯的感受到!)

不過這世界就是這樣,看人選擇相信什麼,
堅信會有影響的,就對經濟多做一些貢獻吧!:)

xwing wrote:
個人認為,沒這麼誇張吧!
首先先從數位資料傳輸的正確性來看,
即使影音是real-time的資料流,並不代表沒有檢查碼這東西,
CD時代就已經有了,16bits裡有4bits的檢查碼(ECC,音樂CD是C1/C2和subcode),
超出糾錯範圍,才會有音爆或聲音錯誤的現象!

數位電視更明顯,你以為無線的天線接收會比實體線材接收好嗎?
當然當然的不可能,不管BS或台灣目前的無線數位節目,
只要你的訊號品質有個30%大概就都能看了,飆到70%並〝不會〞
使你的畫面更清晰,顏色更飽和,聲音更透亮……
反之數位訊號差到低於容錯或糾錯範圍以下,相信大家都知道,
畫面裂損、停格、馬賽克出現!並不會模糊或色彩更黯淡…OK?

你講的這些訊號, 很不幸的, 不是在 DVI / HDMI 上面傳輸的...
上面在討論的都是 raw video signal, 而不是 MPEG bitstream 的資料傳輸...

而 bitstream 訊號, 仍然是傳輸在空氣, 同軸電纜上這類有不少干擾的狀況...
所以像 DTV 用的 MPEG-2 Transport Stream, 每個封包雖然是 188 bytes, 但實體傳輸的資料量是 204 bytes, 包含一堆 EDC / ECC 的資料.. 容許比較輕微的訊號衰減不穩...


我實在很難理解,跟DVI類似的HDMI數位訊號,
會因為線材而讓顏色產生差異……

DVI / HDMI cable 傳的是影像訊號的 raw data, 產生 bit error 的話, 顏色當然就會變掉...
這類的即時傳輸訊號線路, 出錯時如果本身不夾帶 ECC , 是無法修正錯誤的...


就像USB或網路線,線材的好壞,或許會影響到傳輸速度,但在容錯範圍內,
你的資料是不會產生錯誤的!

你這個說法也不完全是對的...

對於 real-time 用途的 USB audio / video , 大都是使用 isochronous 模式傳輸封包,
基本上 packet 出現錯誤時, 不會進行重傳的動作...
因為這種傳輸模式是有保證 & 配置頻寬的... 這樣才能符合 real time application 的 latency 需求...
而 USB 2.0 的速度之下, 每個這種最大 1KB 的 data packet 只有 CRC-16, 沒 ECC , 是無法修正封包內資料的錯誤...

一般沒 real-time 用途的 USB 資料傳輸, 使用的是 control / bulk 模式, 這類的才會最多重傳 3 次...


所以之前為什麼有人說換了一條 USB cable 線, 他的 USB DAC 聲音突然變好聽了, 原因就是舊的線比較差, 大概是一般 28AWG , 蕊線有偷料, 或是 shielding 比較摸魚的... 換個 shielding 比較好, 24AWG 的線, 拉到 2 ~ 3m 時, USB 的訊號會明顯好很多...
我是不懂原理
不過不相信有差的諸位網兄
不妨去店家比較看看
看的出來-->眼睛夠利
看不出來-->真省錢

就這樣而已嘛
HDMI線的不同就可以影響
畫質和聲音的表現
小弟也很好奇
數位的資料傳送
居然會因會線材的材質不同有所變化
下次來跟認識的廠商借一條
號稱"超值"的HDMI線
來實際試試看!
pie1394 wrote:
DVI / HDMI cable 傳的是影像訊號的 raw data, 產生 bit error 的話, 顏色當然就會變掉...
這類的即時傳輸訊號線路, 出錯時如果本身不夾帶 ECC , 是無法修正錯誤的...
...(恕刪)

好吧!即使是這樣,那表示這條線會讓訊號衰減到眼圖不夠開,
接收端會誤判,產生 bit error,但,只會有一個或固定少數幾個嗎?
我比較相信,這時候的情形,
會是有人說過的,用爛線會雪花片片,或畫面會有雜訊閃動!

兩條線來比,即使有一條衰減較嚴重,若呈現的畫面都穩定無雜訊,
表示對接收端來說,眼圖都還是夠開的,不至誤判的,
那這時候對畫質來說,因為是數位訊號,所以兩條線都是OK沒差異的,

並不會有衰減少的可以提升畫質的道理,不是嗎?
數位時代,訊源至顯示器這一段算是最末端的路徑

訊源之前呢?來源四面八方,千奇百怪,但是這些傳輸路徑有特別講究線材?

再深究,訊源內部的線材呢?顯示器內部的線材呢?

能炒作的大概也就是看得見.摸得到.最簡單能diy的這部份罷了

不過,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沒有所謂真理越辯越明這回事

這類話題通常用來練練打字速度,消遣無聊時間蠻好用的
如果不服,那也可以,等你當01老闆你想怎麼作都可以。
xwing wrote:
個人認為,沒這麼誇張...(恕刪)

就如同有人認為原版CD和盜版CD聲音應該一樣,因為01訊號都是一樣...
有趣的就是事實上許多發燒友均可以聽出差異。

xwing wrote:
我實在很難理解,跟DVI類似的HDMI數位訊號,
會因為線材而讓顏色產生差異……(恕刪)

這些差異已非單純用01編碼正確性能解釋,其實還存在器材解析能力、觀看或聆聽環境等諸多變數的影響。

而我也不是鼓勵大家用高價線材,我只是在強調差異是存在的。

Seeing is believing,
建議大大跑一趟音響店,請店家用不同價位信號線接給你看(或聽),就比較能體會。
HDMi線 = 一分錢一分貨+便宜沒好貨!

pc0627 wrote:
HDMi線 = 一分錢一分貨+便宜沒好貨!

這點基本上我認同,但是我更認同只要符合規格的數位線材,基本上表現大同小異,一條1千元符合HDMI 1.3的線,和一條1萬元符合HDMI 1.3的線,影音品質我個人認為並無差別,唯一有差別的是它的材質作工、耐用度、穩定度。
如果嫌錢太多的話,去買1萬元HDMI 1.3的線,我個人認為也可以啦!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