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4K UHD光碟、原盤檔案、線上串流 影音效果比較

smartuhd wrote:


只是串流播放工具...(恕刪)

請問如果一般用DVDFAB或ANYDVD轉出來的原盤是有壓縮過的嗎?買一片原版轉到硬碟這樣會不會有損耗?
其實既然樓主都有拍影片
倒不如把每個影片的標題改掉,改成ABCD....,再打亂排序
由網友票選哪個畫面感覺最好

最後再來公佈機器型號,這才是最準的
vfft2001 wrote:
請問如果一般用DVDFAB...(恕刪)



有可能會耗損 , 看選擇的壓縮方式
理論上 4K REMUX , BD REMUX , BDMV原盤 , 4K或1080P ISO 是不會耗損
另一種 封裝MKV 則看壓縮模式 , 有可能會耗損

通常 UHD HDR10 需保留 HDR參數 及 BT.2020 10bits 色域色深
去除沒必要的音軌,花蓄,選單,字幕 , 封裝為MKV
一般也是不耗損 , 主要是不好搞定 ,
好搞定的話 , UHD不會發行3,4年來全球不到600部



JoeyYO wrote:
其實既然樓主都有拍...(恕刪)


建議擴大機燈號也要拍 ,
否則拿 AC3來比ATMOS , 就沒比較的基礎點

Big-lp wrote:
不管是光學讀取或usb...


你認為光蝶刮傷,資料遺失錯誤,那是怎麼較正回來,答案是插補,所以不要天真以為數位訊號就絕對不會偏差,另外請問你,為何LX500與LX800,在畫面的通透度和細節量,會有差別,按照你的說法,是不應該有好壞差異的,你解釋一下吧
jawel wrote:
你認為光蝶刮傷,資...(恕刪)


我的看法是這樣 ,
DVD刮傷 資料讀取錯誤 , 系統會命令CDROM重讀 ,
讀到滿足緩衝點為止 , 否則就 跳針 破格 或 有些設計是 略過!
可稱為 糾錯 , 不叫插補 ,
不然可以光碟資料區鑽個洞試試 , 用神機來播 看能否插補回來!

插補通常都用於影像輸出 ,
比如 23.976/29.9XX/59.XXX FPS禎率 跟 HDMI輸出頻率不批配
可強制 23.976/29.9XX/59.XXX Hz 輸出 , 或插補為 24/30/60Hz 輸出
無插補或強制變更Hz輸出 , 播個 27秒 , 53秒...畫面固定一頓!


JoeyYO wrote:
其實既然樓主都有拍影...(恕刪)

上傳01已被壓縮過了吧,以樓主在家主觀認定應該是最準的,雖然不確定原因但播原版光碟的聲音效果就是比播硬碟或USB檔案來的好,要不要追求好然後多花這些錢就真的見仁見智了

jawel wrote:
你認為光蝶刮傷,資...(恕刪)

首先你要先了解光碟儲存是如何寫的 他其中包含了校驗碼
這校驗機制就是防止資料讀取錯誤時 反推回來的一個算法
相關技術有點像是raid5 他少了一顆硬碟後還是可以繼續運作
但如果讀取錯誤太多時就無法用校驗機制了 因為反算不回來了

至於你說的 插補 這應該也是啦 但跟畫質變差變好是兩碼事
當檔案讀取不過又校驗不回來時 撥放機就會隨便的插補數值讓影像繼續撥放
但這畫面就會變成局部的破格畫面
為什麼是局部? 這又關係到 h264 h265 他壓縮的方式了
簡單說就是 1920x1080的畫面 壓縮軟體是把這畫面切成比如10格或20格獨立壓縮的

至於怎麼會扯到 LX500與LX800 在畫面的通透度和細節量,會有差別
拜託不要張飛打岳飛好嗎?
晶片不一樣 裡面的解碼指令不同 本來就會不同了 簡單說就是加料方式不同
別說播放機了SONY 電視跟 大同電視播出來的就不一樣了

我這邊是在說數位資料經過傳輸或不同載體是不會有差異的
你知不知道在你回我的的這篇文章要經過幾百個設備? 有哪一個字當你儲存後有變化嗎?

從你家電腦 網卡 中華小烏龜 區域性機房 然後中間再經過十幾個節點 (每個節點都會傳輸交換你的數據)
然後再到01機房 一個資料起碼要經過幾十個設備

如果數位資料經過傳輸或不同載體後會有變化(撇除傳輸錯誤) 那世界就大亂了

銀行的資料存在硬碟裡 然後把他考到USB硬碟 再考回新買的硬碟
你覺得你存的100元 會變成101元 或1000元嗎?

Big-lp wrote:
首先你要先了解光碟...(恕刪)


我就是在糾正你, 數位的資料不是不會出錯, 所以才會有糾錯機制, 不管是光碟或是USB都有這機制, 只是採用的方式不同,例如:CIRC(交叉交錯理德-所羅門編碼)就是CDROM採用的方式, 但糾錯的程度仍然是有限度的, 所以樓上幾位,多學習少發言


至於怎麼會扯到 LX500與LX800 在畫面的通透度和細節量,會有差別,拜託不要張飛打岳飛好嗎?晶片不一樣 裡面的解碼指令不同 本來就會不同了 簡單說就是加料方式不同,別說播放機了SONY 電視跟 大同電視播出來的就不一樣了

從這段話就看出你真的不懂, 資料流和演算法, 以及後段調教, 就是差異的來源

jawel wrote:
我就是在糾正你, ...(恕刪)


樓主指出 相同的原盤跟光碟 , 使用外接USB跟CDROM 播放是有差異
比較過後 CDROM 比 USB來得好,

所以你要說明的是 ,
針對日系 LX500 , 採用USB傳導數位資訊 比 它本身 CDROM 糾錯能力來得差?
是這意思嗎?


現在麻煩了 , UHD全球發行 約 600部, 台灣各家有引進約 200多部 ,
當然可以到 Amazon, Bru-lay 買歐美版補好補滿 , 但無法外掛中文字幕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