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q wrote:哈,小弟剛剛入手42...(恕刪) ==============相當好的見解, 而非人云亦云誠如前面樓友所說, 根本.沒有一家有能力開完完全的 scaler/chip基本上, 多的是日系 DVD player, TV 用的是 Genesis 的 DCDideinterlacer, 或是 SII 的HDMI chip, then 這樣就咬定不是某某engine??SONY 多的是用 Trident 的 chip, 記得沒錯的話, 台系SONY用的是ATI 的 chip, 然後一堆 Bravia engine???? 多強的 engine 再被討論??一級廠的 engine, 多半是指 PQ 的趨勢, 也就是哪一等級的 color enhancement要做到哪一種程度, 當然有相對應的 scaler 需求和 deterlace, noise reduction, sharpness/peaking 調整等等Active control, 像是 dynamic contrast, diming backlight 也是目前高階的機種的PQ考量對應到哪些機種用哪些的 scaler 才能符合需求, 而不是 XX engine 就會有 xx chip
剛又仔細看了一下...會不會日本用的也是同一款晶片..只是把上面的字標抹去了..畢竟上面的看的都不是很清楚很久以前不事也發生過記憶體顆粒原字標被抹去然後宣稱是高階顆粒剛看到以前的文章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68&t=259854&p=4裡面組裝的LCD也是用同一家廠牌晶片只是型號不同
機板的layout得確是會因國別不一...(端位~插孔的分步不同)但是一台LCD最重要的心臟-影像處理晶片會因各國而不一樣嗎?舉個例-影像處理CPU的電路板上由原本的7顆晶片複雜的佈線與電容縮減成2顆晶片簡單的佈線與電容是怎樣呢?1.晶片由處理能力更強的all in one chip取代,自然也就移除不需要的晶片2.偷料請問是以上那種呢!?(假設產品規格世代皆同)
根據我對電視主機板的了解為什麼大小差異的地方標了一下錯誤請指正也因此沒有一家日本廠商會用一模一樣的日本主機板因為在台灣沒有這些DLNA iLINK等外部環境全世界應該也只有日本是這樣的環境至於CPU這篇真的太勁爆了歡迎朋友們多敲破現在台灣販售的機器來參觀比較
剛剛在 www.watch.impress.co.jp找到BRAVIA ENGINE PRO的資料...看起來Sony的 BRAVIA ENGINE PRO 的確是用自家的晶片,不單是MARK打上" SONY " 晶片的編號都是 " CXD " 開頭的...這都是SONY自行研發晶片...大家可以用" CXD3816GB " 在Google查詢就知道了唉....我也訂了一台32C3000G...只能安慰自己至少這台的面板是IPS-α 的圖片來自: http://www.watch.impress.co.jpDRC-MF v2.5歷代DRC晶片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