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換新電視後的困擾


570 wrote:
我隨便講幾個點,照慣...(恕刪)


終於有正解了,謝謝,motion flow (或其他名稱不同的相同技術),在解決24p的motion judder上(前提要如樓上朋友570所說-->訊源端播放軟硬體有同步調整,"原始來源"與"脈衝發生端"整除下),是相當正面的,尤其是鏡頭搖攝大面積的移動畫面,更是明顯。
最近買了60UQ17U,它有一個選項,AquoMotion960最大流暢度,畫面會稍微變暗,反倒是稍稍減少了Backlight Bleeding的現象。搭配得宜,觀感並不差。
在搭配正確的情況下,試著體驗看看,某些內容的藍光片,說不定更讓人驚喜。
補充
Sony「Motionflow」以下影片用看的大家自然懂
技術同Panasonic「Intelligent Frame Creation」



當然,實際上電影跟MV當然不會有官方範例的爛畫質啦....目前一般正常影片,只要設定過度都容易矯枉過正。
愛把手機拿直向錄影,不知很浪費畫面嗎?
視覺獵人 wrote:
Sony「Motionflow」以下影片用看的大家自然懂
技術同Panasonic「Intelligent Frame Creation」

其實不能說兩家技術完全相同
應該會有一些處理方式不太一樣
大致上是差不多沒錯 但還是會有一點點不太一樣
不過如果要解釋 是可以簡單互相說明沒錯

而且像Panasonic 2013念的WT60 跟2012年WT50 就有些不太一樣
其他中低階機種得處理方式更簡略 更不一樣了...

2012 WT50

2013 WT60

(圖片來自網路)
純屬個人研究,不代表任何義務或立場
weivanguard wrote:
其實不能說兩家技術完...(恕刪)


其實那種乘法也不盡然完全正確.他放越多種,交集的機率就越大,最底層想找到機會冒出頭的機會並不多.想要出現宣稱的那個極速,搞不好出現機率已經少到無感,可是電費卻浪費了一堆.

就好像一條路,第一台擋了一台公車,第二台砂石車,第三台計程車四處張望,第四台貼著新手駕駛,第五台是老爺車冒著黑煙. 如果第六台放了一台賓士雙門跑車,被前面擋著,想鑽出車陣就很麻煩.就算這條路提供200公里速限,對那跑車來說也沒什麼意義
weivanguard wrote:
其實不能說兩家技術完全相同...(恕刪)
嗯嗯,是我文中沒說清楚,更明確解釋要用"類似"。這種各廠補幀技術感覺功能大同小異,大多都只是要迴避專利而已....的確PO影片確實是單純互相說明,這樣可能大家比較容易懂。


每次來這版看文章或討論都有不錯的收穫~感謝各位
愛把手機拿直向錄影,不知很浪費畫面嗎?
vspebrian wrote: 其實那種乘法也不盡然完全正確.他放...(恕刪)
他直接用乘的也只是簡單解釋 讓沒研究的人比較容易瞭解 當然不能說完全正確
很多功能或特性並不是一定要常開或常閉,本來就是看情況去開、關或是控制不同強度。

若真的只是好或不好,那也不用設計成選項讓使用者去控制了!
Oops!
視覺獵人 wrote:
這禮拜家裡新買的Panasonic...(恕刪)


P家是國際牌的意思嗎?
Yu-kk wrote:
P家是國際牌的意思嗎...(恕刪)
對,Panasonic。想不到5年前文章被頂上來

--------

家裡TH-L47WT60W 幾乎每天操,一天少說4-5小時,至今頭好壯壯,官方韌體也會偶爾更新。
愛把手機拿直向錄影,不知很浪費畫面嗎?
感謝分享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