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已解決]請教各位高手們 推薦52吋電視!!!


William970915 wrote:
更正一下 " 這麼說...(恕刪)

抱歉,看來我也有點搞混了
閃爍,噪點 我發現我越弄越亂 sorry 怕誤導樓主 先看看其他大大的說法吧

不過下面這個應該沒從錯
烙印問題 "該區塊不斷受到電子刺激就會產生烙印" 就是說當他長時間在同一個地方 一直有同一影像(例如最明顯的 電視台台標(華視、中是那些logo)為最簡單的例子 只要長期在那台 那個logo無時無刻一直在那裡就有可能產生) 會導致電子一直在那個地方激發他去成像 進而導致烙印 可能會永久烙印(要看情形 如果受刺激的時間太長的話就有可能變成永久) 這是電漿原理本身的缺點...(雖然相較以前已經改善很多 但還是有)
噪點 跟 閃爍 是不同的

一般來講大多數人看到電漿的畫面
都會感覺到畫面有一種閃爍感,但是那種閃爍感通常是存在於
從穩定圖像轉到電漿畫面上,大概會維持1~2秒左右
以及瞬間有個80%全白畫面顯示時,也會維持個幾秒
那種微妙的閃爍感都只有一下子而已
以上是我之前在賣場看過都是600Hz的VT30和朋友家看ST30的感覺

但是,之前在台北美麗華看過VT60
3000Hz,閃爍感可說是根本不存在,那時候是在撥鋼鐵英雄預告
非常震撼,高速畫面非常清澈

至於ST60現在規格已經到2500Hz,現在搬回南部,還沒看過實機
電漿電視在南部的百貨公司超難發現
但是我相信閃爍感的存在應該也是微乎其微的

噪點則是有點類似雜訊的感覺
噪點這個,曾在展場看過的ST30和VT30,以及美麗華的VT60
我都是站在1公尺以內的距離觀賞,黑色部分,我都特別注意
到底有多黑

我個人認為
眼睛跟電視的距離大概要近到約三根手指寬,才有辦法看到噪點

跟樓主分享下面這兩個youtube影片,建議切換成1080P模式,差很多
電漿產品發表,裏頭有一些近距離拍攝畫面


用PS3搭配24P影院撥放模式,(橫向掃描線是相機造成)
側光式液晶電視是絕對沒辦法表現出這種黑不可見底的感覺






weivanguard wrote:
是的 是您找到的這篇...(恕刪)


Joey452 wrote:
噪點 跟 閃爍 是不同...(恕刪)


怎麼地俺又搞混了

Joey452大的說法是除了我看到的閃爍之外
電漿電視還會有像低階相機拍夜空的那種雜訊嗎?

weivanguard大:那如果我看中視2小時多然後轉華視 再轉回中視 可以防止烙印問題嗎?
您說的這個點也是我最擔心的

Joey452大:您是說靜態畫面跟動態畫面轉換易閃爍嗎?
Joey452 wrote:
從穩定圖像轉到電漿畫面上,大概會維持1~2秒左右
以及瞬間有個80%全白畫面顯示時,也會維持個幾秒

這段有點看不懂
另外您說的Hz是每秒張數嗎?還是反應速度?
南部的電漿難找
謝謝您分享的影片
我只看的出來ZT超強 抱歉木眼:(
可惜台灣沒有ZT 不然真的想看看

不過不管是閃爍還是噪點 還是要現場看才能親自確認
謝謝兩位大大的回答
William970915 wrote:
Joey452大的說法是除了我看到的閃爍之外
電漿電視還會有像低階相機拍夜空的那種雜訊嗎?


應該說,噪點,是噪訊點的縮寫

下面兩個影片,是LG電漿的綠噪點


不過這是幾年前的影片

之前我在高雄大遠百近距離1公尺內看P42ST30,
黑色畫面沒有看到影片中的綠噪點
倒是那種微妙閃爍感在眼睛對於電漿和真實世界中切換時,會有幾秒鐘發覺

William970915 wrote:
Joey452大:您是說靜態畫面跟動態畫面轉換易閃爍嗎?


應該說是
像是一部電影,從黑色場景切換到白天時,會稍微發覺
但是,這是我之前看ST30時的感覺

我不曉得現在市面上的ST60到底會不會還是如此,
因為大大去看的UT50,和ST60相比,畢竟兩台機型屬不同等級,用料差蠻多的
有可能UT50顯而易見的閃爍感,在ST60上面是察覺不出來的

就像我親眼看到VT30在某些時候場景會讓眼睛察覺到閃爍
但是VT60,卻是如同液晶般那樣穩定

光是同等級不同年份的就有差異,更何況是不同等級不同年份的差距

p.s
我當初在台北美麗華看到的VT60是播這個預告

VT60的影像很穩定,沒有絲毫閃爍感

在遠看時閃爍感是顏色變換時越大面積越有這種感覺
白色最為會有這種感覺或許是白色是電漿最為吃力的顏色 = =
我認為這和電漿發色的方式有關
在近看電漿時其實"每個點"都是不斷在閃爍的這是非常明顯的 (只是你不會眼睛貼上去看)
這其實不影響遠觀視覺..

噪點是我講的暗部發光..
白話就是雜訊
電漿每個點是透過電子訊號獨立發光
所以特別容易把雜訊直接呈現在螢幕上越黑階越為明顯(因為雜訊很像亮點)
現在許多人都習慣直接網路下載影片 所以來源差就算是1080P在電漿上播放就知道這部片訊源好壞
這不需要很近 我那台65VT 1米左右就可以發現這問題(我家客廳3.8米)

液晶其實也有這問題.只是液晶的亮度和不斷衝高解析和對比下雜訊反而不明顯
而且液晶的影像處理晶片多半會檔下這些雜訊

電漿也是可以經過調整去掩飾這2部分
但這會失去電漿在視覺上的自然感會很像在看一台高動態對比的液晶
不過每個點的跳動感(閃爍)那是來自於電漿的特性那是無法抹除的即便是2500甚至3000

所以我之前在別篇提過
電漿要買就要買到越高規格(我認為至少要GT以上)"尺寸越大" 環境架好視覺上絕對是TOP1
一般平價機種42~50ST這部分越去調校越會破壞電漿在視覺上的優勢越不像電漿...
可惜一堆人只會盲目的引用評測的數據或說某站的誰..
GT等級以上的THX模式可是ST模仿不來的...

側光式機種要作到深不見底也不是沒有
只是那個黑並非像電漿一樣有那種"透"的感覺 (但很大原因是那玻璃..65吋一片含運費記得快8W)
SHARP那個的UV2A讓黑已經相當深邃 只是就是少了那份透
這也是我當初選擇電漿的原因

但P牌的黑並非無缺點 黑的漂亮但常黑到"整團"都黑的這也是太過
反觀液晶雖然黑並沒有電漿好看但細節上的細膩度反而有
所以2種東西在畫面的呈現上要說誰好誰壞是很難的

50吋以下我是不會去買台松的電漿的
日規或美規的另當別論


conroe2duo wrote:
噪點是我講的暗部發光..
白話就是雜訊
電漿每個點是透過電子訊號獨立發光
所以特別容易把雜訊直接呈現在螢幕上越黑階越為明顯(因為雜訊很像亮點)
現在許多人都習慣直接網路下載影片 所以來源差就算是1080P在電漿上播放就知道這部片訊源好壞
這不需要很近 我那台65VT 1米左右就可以發現這問題(我家客廳3.8米)


這種類似亮點的雜訊,之前家中的投影機也有類似問題
後來是把輸入源從s-video換成DVI
電源部分把擴大機、投影機、撥放器共用的雜牌延長線換成有濾波功能的排插後
這種雜訊問題就徹底解決了

因為我在賣場看了P65VT30和P42ST30
我都站很近了,都還是沒有看到你說的雜訊點

而且,之前還在朋友家中看過ST30播放數位電視的畫面
也包含公視的Hi-HD,也同樣沒發現畫面中的噪訊點

所以,大大要不要換一下HDMI線或是換個有濾波功能的排插?

conroe2duo wrote:
液晶其實也有這問題.只是液晶的亮度和不斷衝高解析和對比下雜訊反而不明顯
而且液晶的影像處理晶片多半會檔下這些雜訊


液晶反而對於影像的處理太過頭了
整個畫面抹得跟油畫一樣,而且消除殘影也是利用晶片去算出來
最後畫面的感覺反而加了太多調味劑

conroe2duo wrote:
電漿也是可以經過調整去掩飾這2部分
但這會失去電漿在視覺上的自然感會很像在看一台高動態對比的液晶
不過每個點的跳動感(閃爍)那是來自於電漿的特性那是無法抹除的即便是2500甚至3000


我在美麗華看到的VT60,確實已經抹除那種閃動感,很穩定
每秒發光3000次跟600次是有差距的

conroe2duo wrote:
所以我之前在別篇提過
電漿要買就要買到越高規格(我認為至少要GT以上)"尺寸越大" 環境架好視覺上絕對是TOP1
一般平價機種42~50ST這部分越去調校越會破壞電漿在視覺上的優勢越不像電漿...
可惜一堆人只會盲目的引用評測的數據或說某站的誰..
GT等級以上的THX模式可是ST模仿不來的...


這是單純以電漿的世界來講,要是換個角度以液晶的世界來講
當然也是買最頂規有直下式動態配光技術的液晶最好

但是以 電視 世界來講,同價位,同尺寸
ST系列的電漿卻能夠比高階側光式液晶有更高的對比和更黑的表現

引用評測,只是來做個參考
畢竟評測,是拿一堆電視來做同時比較,若是盲目引用
那豈不就變成那些外國評測人員和機器都是閉著眼睛在做測試嗎

conroe2duo wrote:
側光式機種要作到深不見底也不是沒有
只是那個黑並非像電漿一樣有那種"透"的感覺 (但很大原因是那玻璃..65吋一片含運費記得快8W)
SHARP那個的UV2A讓黑已經相當深邃 只是就是少了那份透
這也是我當初選擇電漿的原因


側光式電視,那原理,是不可能達到電漿的深邃黑
SHARP的UV2A,只是個噱頭而已,漏光情形還是很嚴重
之前在賣場看過,剛好有個畫面可以顯示外太空的黑,但是那整個黑是泛白的

conroe2duo wrote:
但P牌的黑並非無缺點 黑的漂亮但常黑到"整團"都黑的這也是太過
反觀液晶雖然黑並沒有電漿好看但細節上的細膩度反而有
所以2種東西在畫面的呈現上要說誰好誰壞是很難的


液晶電視只要是採用IPS面板,肯定黑到什麼都看不見,比電腦用的TN還慘

至於液晶在黑色細節上細膩度是有,只存在於非IPS面板
而且我認為那是亮度調得很高的狀態

conroe2duo wrote:
50吋以下我是不會去買台松的電漿的
日規或美規的另當別論


我不會去在意產地在哪,我只注重保固

weivanguard wrote:
抱歉,看來我也有點搞...(恕刪)

不會 謝謝你願意花時間回答我的問題

Joey452 wrote:
應該說,噪點,是噪訊點的縮寫...(恕刪)

相信技術上的改善一定是有的 年代有差啊!!!

conroe2duo wrote:
在遠看時閃爍感是顏色...(恕刪)

抱歉我之前打錯 我是說近看覺得會閃爍
後來要更正 偷懶用手機 又找不到編輯鍵 就直接貼在下方
-
-
-
那我就稍微做一下總結 寫錯就請各位專家糾正
液晶 VS 電漿(2013)
FIGHT!
烙印/ 有(輕微 不易發生) 有(較容易發生)(後期高階機種的烙印情形不影響一般操作)
噪點/ 有(較不易發現) 有(近距離尤其容易發現)(後期高階機種較少噪點)(感受因人而異)
閃爍/ 幾乎沒有 有(場景轉換易發生)(後期機種已不明顯)(感受因人而異)
亮度/ 較大 較小
銳利度/較銳利 較不銳利(感受因人而異 好壞也因人而異)
黑階表現/較差(特殊機種有加強)較好(價位低的機種依然好於液晶)
色彩/ 較鮮艷 稍微平淡
發熱/ 較少 較多(後期機種已改善)
耗電/ 較少 較多(後期機種已改善 甚至低於液晶)
動態表現/ 較差 較好
對比度/較高 較低

綜合網路上的說法和各位大大的解釋
-
另外問個有點無厘頭的問題 若是各位覺得無聊也可不理我
關於發光頻率
比方說3Hz 表示每秒閃爍3次
這三次中燈泡情形為 亮暗亮暗亮暗
那麼這亮暗維持的時間各式幾秒呢?
我是想問亮暗的時間比例上會是1比1嗎?
還是暗的時間其實很小 所以視為無限小?
-
抱歉小弟處於就學階段 所以問題特多
再次謝謝各位大大的回答
William970915 wrote:
色彩/ 較鮮艷 稍微平淡
發熱/ 較少 較多(後期機種已改善)
耗電/ 較少 較多(後期機種已改善 甚至低於液晶)
對比度/較高 較低


色彩
電漿會較液晶來的深沉,那種感覺我不太會形容
有點像是液晶的畫面會多出一種美肌效果,亮白的感覺

發熱
電漿還是會比側光式液晶熱得多

耗電
電漿的耗電量比側光式液晶還多,但是比傳統燈管式的液晶電視還少

對比度
這個一般還是會加入環境光的影響,假設電視亮度不變
環境光越亮,電視對比度會下降
環境光越暗,電視對比度會上升

那如果純粹只討論電視的對比度,去除環境光的因素
就是以電視畫面中同時出現的黑色場景和白色場景的亮度來討論
電漿=>控光範圍可以細小到大約半隻黑色小螞蟻的大小,也就是單純點亮一顆像素
側光式液晶=>控光範圍應該是約一隻人類手掌

所以,就拿演唱會LIVE藍光來講,一定是中央舞台最亮,四周圍最暗
電漿=>可以就單純點亮中間演唱歌手的圖像
側光式液晶=>必須想辦法讓光束從邊邊穿過四周圍暗的地方,使光到達歌手身上,
情況類似如下



因此對比度來講,電漿可以造成白色部分特亮,黑色部分特暗的視覺感受
所以,扣除環境光來講,電漿對比度會比液晶更高

William970915 wrote:
另外問個有點無厘頭的問題 若是各位覺得無聊也可不理我
關於發光頻率
比方說3Hz 表示每秒閃爍3次
這三次中燈泡情形為 亮暗亮暗亮暗
那麼這亮暗維持的時間各式幾秒呢?
我是想問亮暗的時間比例上會是1比1嗎?
還是暗的時間其實很小 所以視為無限小?


以這題來講,應該是燈泡第一次發亮跟第二次發亮間隔時間為1/3秒=0.333秒
所以,HZ數越大,分母越大,第一次與第二次發亮的間隔時間越小
因此3000HZ,第一次與第二次發亮的間隔時間為0.000333秒

我好像在說廢話XDDDDDDD
Joey452 wrote:
這種類似亮點的雜訊,...(恕刪)


線材的控制這點我是相當有把握的 ...同樣片子同樣1080P因為不同訊源有不同結果..

Joey452 wrote:
液晶反而對於影像的處理太過頭了


賣場的液晶亮度 背光 對比 動態對比 雜訊抑制 比例的拿捏非常差..再加上沒有良好的距離作展示
就算是一台40萬的液晶也會變廢鐵...(搞不好鐵都比較貴...)這也是我從不去賣場看電視的原因

Joey452 wrote:
側光式電視,那原理,是不可能達到電漿的深邃黑
SHARP的UV2A,只是個噱頭而已,漏光情形還是很嚴重
之前在賣場看過,剛好有個畫面可以顯示外太空的黑,但是那整個黑是泛白的


UV2A並非噱頭..我不知道你看得是哪款
SHARP是有霧面機種並且表面有上一層塗料(當時我看的是美規機種).只是價格比65VT在貴上4萬..
而SONY的區域控光雖然無法做到像電漿一樣但也是很黑
你講的泛白我認為是液晶開啟了鮮明模式(背光和對比皆在100%而且亮度大於60)
而且不管是電漿還是液晶的黑並非適用在各場景或者是各類型的片子
例如變形金剛我就不會覺得用電漿呈現比較好看

Joey452 wrote:
液晶電視只要是採用IPS面板,肯定黑到什麼都看不見,比電腦用的TN還慘
至於液晶在黑色細節上細膩度是有,只存在於非IPS面板
而且我認為那是亮度調得很高的狀態


說黑到看不見就有點太過了...我認為不需意偏袒電漿到這種程度
電漿

液晶

電漿是使用THX 液晶是使用ISF
液晶的色溫我沒有調整(因為我習慣最後才動色溫)
電漿在耗電 發熱 色衰 烙印 閃爍上有進步
同樣的液晶在各類面板以及背光控制上也不斷進步

Joey452 wrote:
引用評測,只是來做個參考


但很可惜這些參考值和意義是恐怕90%的人都不知道其來由

Joey452 wrote:
我不會去在意產地在哪,我只注重保固


有機會你可以把日規台規美規放一起 你可以直接發現3台在出廠校色上的差異

我會買美規的P65而不是台松就是因為我"認為"美規的校色更適合暗室
conroe2duo wrote:
線材的控制這點我是相當有把握的 ...同樣片子同樣1080P因為不同訊源有不同結果..


那這樣的確很好,至少能夠原汁原味呈現訊號輸入進去的好壞

conroe2duo wrote:
賣場的液晶亮度 背光 對比 動態對比 雜訊抑制 比例的拿捏非常差..再加上沒有良好的距離作展示
就算是一台40萬的液晶也會變廢鐵...(搞不好鐵都比較貴...)這也是我從不去賣場看電視的原因


我知道,有些設定都亂調
也不可能每台畫質都特別做最佳化

我也曾經看過一台P65VT30放在大賣場,表現出來的感覺比隔壁一台雜牌液晶還糟糕
這就是自己挑電視時要注意的因素,環境光

放在賣場,看起來很鮮豔、賞心悅目的電視,搬到家中卻怎麼調怎麼不對
亮度調低了,結果黑色細節看不到
亮度調高了,結果看沒多久又太刺眼
這種案例很多的

conroe2duo wrote:
UV2A並非噱頭..我不知道你看得是哪款
SHARP是有霧面機種並且表面有上一層塗料(當時我看的是美規機種).只是價格比65VT在貴上4萬..
而SONY的區域控光雖然無法做到像電漿一樣但也是很黑
你講的泛白我認為是液晶開啟了鮮明模式(背光和對比皆在100%而且亮度大於60)
而且不管是電漿還是液晶的黑並非適用在各場景或者是各類型的片子
例如變形金剛我就不會覺得用電漿呈現比較好看


我其實也忘記是哪一款了,當時我在新竹巨城樓上看的時候
剛好松下的專櫃旁邊就是SHARP,我就看完ST30之後順道繞過去看了幾眼
就很剛好在播綠光戰警的預告,剛好有一幕飛到外太空,黑色讓我感覺就是有點泛白
或者,可以搜尋"W5T 漏光",會有很多文章

不過之後,我繞到一樓,看到SONY那邊有展示之前推出的那款直下式旗艦液晶
那真的稍為看一下就感覺差很多,黑色部分真的黑不可見底

再者,我在前幾樓貼的變形金剛那個影片
只有電漿可以表現出這種旁邊亮到連黑人都只剩一雙白眼睛和牙齒的情形
有用相機錄影過就知道,那就是對比度非常強烈之下才能有這種情形出現



conroe2duo wrote:
說黑到看不見就有點太過了...我認為不需意偏袒電漿到這種程度
電漿
液晶
電漿是使用THX 液晶是使用ISF
液晶的色溫我沒有調整(因為我習慣最後才動色溫)
電漿在耗電 發熱 色衰 烙印 閃爍上有進步
同樣的液晶在各類面板以及背光控制上也不斷進步


我前文提到"黑到看不見",這是以當液晶面板使用IPS的時候為前提

大大貼的這兩張照片,從右側地板就可知道
液晶的感覺就是亮白亮白的
若是實際觀看的話,肯定是電漿那台感覺特別身歷其境

然後液晶的確在各方面有在進步,但也有退步
就像是現在想便宜買到一台動態區域控光的直下式非IPS液晶,很難
現在放眼望去,幾乎清一色都是側光式液晶電視

側光式電視有辦法讓相機翻拍,然後能夠產生超高強烈對比使得黑人只剩牙齒和眼睛嗎?

而且我一直都強調
同尺寸下,用最少的錢獲得最好的畫質,只能選電漿
價錢,也一直是我有考慮進去的重要因素之一


conroe2duo wrote:
但很可惜這些參考值和意義是恐怕90%的人都不知道其來由
有機會你可以把日規台規美規放一起 你可以直接發現3台在出廠校色上的差異
我會買美規的P65而不是台松就是因為我"認為"美規的校色更適合暗室


你說的這90%,搞不好我也在內
因為我都只看評測網站最後的測試結果,星星有幾顆,
綜合等級是不是Execellent,成績是多少和ANSI checkerboard的分數
畢竟,色調這種東西太主觀,我個人是以對比度為最優先比較標準

至於,日規美規台規,三台出廠校色不同

我個人倒是比較喜歡真實通透的感覺
每樣東西都打個光,搞得跟寫真集一樣,我不喜歡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