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電視尺寸對小孩視力影響

jackawu wrote:
其實不是這樣的,BFI那種50% Duty的不討論,OLED基於某種原因沒辦法DC恆亮,都會伴隨著120HZ左右的亮度Drop。亮度越低幅度越深,以LG C2來說約在15%~50%之間。
且跟傳統PWM調光全螢幕亮暗切換不同,OLED的亮度Drop是像素循序掃描,所以對眼睛的傷害較低,但也沒有真正的DC恆亮好,兩者還是有區別。
至於OLED到底為什麼要120HZ暗一次,我就不知道了,希望知道的人指導一下,感謝。

15%~50%是錯的。

“像素循序掃描”
是那邊生出來的名詞?
再講下去是不是連
電子束,果凍效應…
都要出來了?

跟面板驅動電路特性有關
本身oled像素自主發光
螢幕更新時
(120Hz面板8ms切換
(60Hz面板16ms切換

子像素進行充電
亮度會略為下降
但可忽略不計

The LG C2 isn't quite flicker-free, as there's a small decrease in brightness that corresponds with the refresh cycle of the display. It's very different from pulse width modulation flicker (PWM) on TVs with LED backlights.

The LG G2 isn't quite flicker-free, as there's a small decrease in brightness that corresponds with the refresh cycle of the display. This is very different from pulse width modulation flicker (PWM) on TVs with LED backlights.

The Sony A95K isn't technically flicker-free because there's a slight dip in brightness every 8 ms, which coincides with the refresh rate. However, it isn't the same as pulse width modulation on LED TVs because it isn't a full on and off, and it isn't noticeable either.

示波圖皆一樣
chanp wrote:
15%~50%是錯的...(恕刪)

我指的15%~50%就是你的貼的圖,全亮的狀態下每8ms就有全亮度的15%drop,duty cycle大約97%。
50%亮度大約有25%的drop,0%有超過50%的亮度drop,都不算低。
循序掃描是指在高速攝影機下的表現,左邊是OLED,可以看到暗色條紋,傳統PWM是右邊,LCD是全螢幕明暗的。
我們一般用手機拍兩者都會是條紋,那是因為手機的感光元件是循序掃的緣故,看不出差異。
8:16秒


這是我為了驗證想法去賣場拍的LG G2,的確拍到掃描現象。
這跟快門的公倍數有關,所以不是真實掃描條紋,但如果畫面維持恆亮,是不可能拍到這種現象的。


最後我還不理解的問題在於,OLED為什麼不能恆亮?為什麼每8ms要變暗一次呢?
chanp

“都不算低”“都不算低”“都不算低”… 🙄️…此程度一般是忽略不計,硬要算是可以,但你的算法問題很大,沒有將空佔比考慮入內,cmos感光元件除了快門,還有像素讀取速度問題

2023-01-10 15:01
jackawu

我知道現有的算法認為可接受,網路上也很少看到大尺寸OLED造成不適的狀況,小尺寸就很多。不過相對於真正的DC調光,OLED就是會閃。只是好奇為什麼OLED不能全時亮?差一點點就完美了不是嗎?

2023-01-10 15:11
我的眼科醫生只告訴我外出要戴太陽眼鏡,太陽紫外線長期照射之下可能會加速眼睛老花其他病變,看近的要距離30公分以上,半小時要讓眼睛休息一次。一般室外光線基本上都不會對眼睛怎麼樣。
真平布幕

最後一句應該是室內光線吧?

2023-01-10 19:20
再補一個高速攝影機下的OLED閃爍錄影
這個影片比較久了,是LG C9,不過根據RTINGS的測試結果,調光策略跟現行機種一致



那在高速攝影機下,這種調光策略到底長什麼樣子?
這是960FPS攝影機拍下的結果,左上是iPhone X,右上MacBook Pro 2018,左下LG C9
可以清楚看到,只有右上的MacBook Pro 2018 LCD螢幕才是真正的DC調光
OLED還是在閃爍,只是經過頻率、Duty Cycle、深度等數學計算出一個參數,「定義為」不影響眼睛而已
但其實還是在閃爍,不是真正的DC調光。
jackawu wrote:
再補一個高速攝影機下...(恕刪)

就是DC調光,人家就是功率調整亮度
用有沒有閃來定義調光方式只能說:放屁
jackawu

chanp RTINGs給10分但不給Flicker-Free,代表還有進步空間不是嗎?

2023-01-10 21:31
chanp

毫無意義的進步空間[XD]

2023-01-10 22:46
斯巴拉系大公 wrote:
就是DC調光,人家就...(恕刪)

不是來這跟各位戰的,我之前也認為OLED閃爍只發生在小尺寸,大尺寸好幾年前就解決這個問題。
有位網友糾正我之後,查了很多資料,發現的確還是在閃爍,只是符合現行規範,被定義為不影響人眼。
更精確的說,OLED現在調光是用DC模式,但伴隨著無法消除的週期性8ms亮度降低,所以還是沒辦法作到Flicker-Free。

但究竟為什麼OLED需要這樣重新充電的過程呢?為什麼改變該像素的顏色或是亮度時,需要有個明顯的放電過程?
有沒有機會在未來的OLED改善呢?microLED有沒有同樣的問題?

知道的網友請給點提示,關鍵字也好,我再去做做功課。
chanp

RTINGs.com都給10分了,你還想怎樣?

2023-01-10 20:19
斯巴拉系大公

jackawu最核心的理由,這種完全超出需求的標竿毫無意義

2023-01-10 20:19
看家中的距離哦,如果距離夠的話建議直上65,然後可以看A80K,畫質很好,而且XR晶片蠻強的,不管是看劇還是打電動畫面都很流暢
直上65吋比較好,Sony A80K OLED的畫質超好,有XR晶片摸擬運算,色彩自然逼真,看電視的距離有注意,小孩比較不會近視
小時候父母半夜都會在家打麻將,吵到沒辦法睡,於是就放任我看電視、玩電視遊樂機
所以我從小學開始晚上不是在看電視就是在打電動,今以32歲沒有近視。

講給別人聽,大家都說這是遺傳問題,看到這串大家集思廣益才發現,也許電視真的不是近視的主因,所以尺寸的部分我想是可以放心選擇。

另外我不愛念書,所以我整個童年是幾乎不看書的、不寫作業的。
jackawu wrote:
不是來這跟各位戰的,...


當實際的表現已超出人眼的辨識極限, 再要求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只是心理作用而已, 電視是給人觀賞的, 而不是給儀器

螢幕的三原色, 始終沒有像顏料真正的混合, 而將三原色混合的是人腦, 所以你的疑惑都是不必要的, 如果你從事研究就去追根究底, 要是一般的使用者, 要討論到這麼細, 真的是多餘了
斯巴拉系大公

有沒有一種可能,顯示器搞三原色的原因其實是因為人眼只看得見三種顏色

2023-01-12 8:34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