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質跟尺寸絕對會是尺寸優先,但前提是畫質要有過基本門檻
LCD電視五年來幾乎沒什麼太大的進步
去拿五年前的高階機種來到現在畫質不會有太大的區別
LCD的反應速度暗態對比都沒有太大的不同,色域從QD成熟之後也沒有變化
唯一有進步的只有分區背光跟拼命地把亮度拉高
還有電視訊號處理規格支援而已
我買電視會先設基本條件 廣色域面板(QD為主)必備, 最好要有120HZ,
120HZ不一定會用到,但60HZ跟120HZ對面板廠來說設計等級完全不同
買120HZ面板比較容易確保不會買到次等用料(液晶,IC,配向膜...etc)
在滿足這兩個規格下挑最大尺寸跟小一級的品牌型號 (ex 75吋中階 v.s 65吋高階)
最後一關絕對是用眼睛去挑不是比規格
就算Ratings分數比較低,你的眼睛跟你說這台比較漂亮,還是要以你眼睛為主
評分網站會把分區背光最高亮度等極限表現一併拉進來比較
可是真的在看片的時候是不是常常因為HDR太刺眼把亮度調成60%?
太過計較帳面規格會出現不符合使用情境的情況
就像三寶開法拉利會火燒車一樣
一般來說用這樣的比較法比較下去
同預算下尺寸會勝出, 或是尺寸小一級的OLED面板會勝過大一點的LCD
現在面板製造商數量在急速收斂.大家幾乎都拿差不多的面板
多花50%的錢大概只能多買10%的畫質,還不如拿來換尺寸
Jeff3569 wrote:
這個問題應該要再更精...(恕刪)
常看電影還是選120Hz面板,
24p無抖動處理在配合5:5 pulldown,
會比60Hz的 3:2 pulldown 好,
而且很多60Hz機種的晶片不夠好
Judder-Free 24p 機能都有問題

另外一個誤區是HDR會比較亮
一個合格的HDR應該是畫面細節豐富
而亮度是導演調色時有需要
才指定到那個亮度才對
一般影片80~90%
都集中在400nits以下
(字幕是個例外,預設幾乎是全白
(造成色調映射到高亮度

“你的眼睛跟你說這台比較漂亮”
也是常常會翻車
眼睛會隨觀賞環境調整
賣場環境跟你家不一定一樣
一些展示片會針對面板特性調整
結果買回家 漏光 光暈 對比亮度不夠
一般訊源膚色不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