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4K電視看串流感覺還是有顆粒感...

NEW PP wrote:
我65吋離電視只有172CM

XD我客廳5~6公尺那時才選了42"的
172公分的距離看65吋真的太近了,建議還是250公分以上
我家也差不多距離欸,但42吋,無感
如果是網飛的鷹眼才FHD也
有沒有搞錯
你拿很近拍 顆粒一定有啊
PPI會不會算 65" 4k 比24" FHD還低 等距下顆粒更明顯
如果看得懂就看得懂 看不懂還是算了
NEW PP
NEW PP 樓主

迪士尼的鷹眼...有顯示4K HDR10

2021-11-24 21:44
用55吋電視看看
NEW PP wrote:
是太近了嗎?我65吋(恕刪)


可能是 NF 與 D+ 那邊的問題,NF 是限制速度、D+ 可能是頻寬不足。
生命,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_Ob
OTO NETFLIX跟D+ 碼率 才15Mbps左右

不要太計較 跟藍光比起來都是嚴重壓縮

如果是APPLE TV就高不少了
要先搞清楚是頻寬不足或OTT內容過度壓縮導致畫面馬賽克,還是像雜訊的那種顆粒

如果是第二種有八成以上的可能是電影本身的粒子,而電影膠捲本身就是保有這種粒子的特性。數位電影也會有粒子,看起來比較像是拉高ISO或是曝光不足暗部的粒子。看年代和拍攝媒介,本身純淨度就有所不同,到了4K時代本身就會放大這些特性了。

在星際大戰威脅潛伏之後開始使用數位攝影機拍2K解析度,現在也許幾乎都用8K拍攝數位,但也不一定後期都用4K或8K。排除OTT發行端上不同的版本以外,要知道後期是用什麼解析度後期可以上國外網站查。但可以確定的是早期膠捲拍攝的電影,如果真的4K修復,那些粒子是毫無疑問的原汁原味。
如果說電影追求那種顆粒感而刻意加上去,這樣好像也怪怪的,雖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一年沒去電影院,但我記得在電影院的大螢幕上,好像沒有看到那麼明顯的顆粒感,還是我記錯?

怎麼弄成在電視上播放的影片就變成要特別加強顆粒?在電影院看時就好像沒看到顆粒了,為什麼影片後製會覺得加上顆粒比較像電影?
整個大問號

還是說CRT螢幕的時代需要加顆粒?然後後製就沿用至今?只要是要在電視播的就是給你滿滿的顆粒


我之前買過日版 里見八犬傳 UHD BD
本來想說要好好體驗老舊電影修復成4K的高解析度威力,結果整片都是顆粒。

更早之前忘記是買 影武者 還是 亂 的BD,也是整部都充滿顆粒。

都無法好好享受乾淨的數位高畫質
NEW PP wrote:
是太近了嗎?我65吋...(恕刪)


網速圖也貼一下囉,串流影片會不會流量與標示不符?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