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比較貴都是以新技術規格當賣點....但不重視產品耐用性只是這樣的結果下 消費者滿意度如果是背道而馳...品質不等於價格時~這就是為啥日系電器家電廠 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多數消費者自然會看CP值去挑產品反正不出3年那所謂新技術產品最後也是下放到一般產品中了剩下只有嘗鮮先買先享受那種心態的消費者了
我也給大家分享一些想法一家公司在出貨前會做OQC....等等測試產品研發時 也會考慮可靠度和壽命問題當一家公司 技術很強 但是在QC~QA這一塊良率拉不起來我個人是沒看過 有幾家可以賺錢的 就我科技業待到現在所看到的除非是轉投資有賺錢 公司財務管理很強 子公司養母公司....等等之類的就像是以前某大廠任天堂 3DS 觸控面板要生產100片結果需要快1000片的量 才能湊數交貨最後也是下場悽慘...有時技術的嶄新只是讓業務人員面對客戶時多個話術而已有好的品質才有好的技術~ 但價錢不一定等於品質就我在業界的角度 品質不好 這家公司的貨 我是不會要的..... 自己公司的IQC都不過了 是要做什麼產品但就消費者角度去想 往往是畫質功能和價錢的拉鋸居多(CP值)沒親自使用過 你更他說某某款 某某廠牌很耐用 現在人都很聰明 聽聽就好...所以消費者往往現在購買電視機預算都不會抓太高 沒人希望一台電視買回來沒看多久就壞耐不耐用在這市場 除了生產公司的努力和把關 還需要市場上的時間和數量來去做認證
高單價產品在耐用度多半會比較被要求,但這也得先確定是機率問題還是產品瑕疵?一台2百萬的車,購入一年裡小毛病不斷,修都修不了,據查每位車主都這樣,這很明顯就是產品設計瑕疵,原廠該出來面對,因為這問題我想任誰都沒辦法接受。電視的話也是這樣,一台10幾萬,如果只有你一台壞掉,只能說是個案
如果是買專業的後期影像監視器,或是調色用,十萬二十萬都會有人買。專業的調色螢幕 一個十吋十幾萬的很正常。但是如果是拿來當電視看,講白了,你看到的顏色,跟真正原本在工作室中看到的一定還是會有落差,而且如果真的要HDR的影像,現階段的串流影片,或是BD,電玩,都不會給你,那種得包在 float 16 或是 float 32中的影像,不是外面現成媒體看得到的。現階段RGB256的調法,你想要看到暗部的細節就是砍掉亮部的,想要看到亮部的,就是得砍掉暗部的,而且還是得原始的影像有先包進去才有機會。所以,買貴的產品,主要還是得看使用者,是否真的能用到那部分的價值,要不然充其量就是是買個爽度而已。貴又不耐用,那還是算了吧~不是專業用途,沒必要把眼睛養到這麼刁鑽,看得舒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