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以為我不喜歡Motion flow這東西是不正常的,因為大部份人似乎都還蠻喜歡的。早在6年前我買SONY 46X4000的時候就有配備這東西,當時號稱可讓電影畫面更流暢,尤其是一些高速畫面會呈現得更清楚,不會糊,結果開啟之後發現看電影變成像在看連續劇的感覺,好像上面有人提到的像是電視劇攝影棚拍出來的,場景似乎變得比較快,但就是不自然,絕對跟電影院呈現出來的效果不一樣,關掉之後就又恢復原來像是在看電影的感覺,從此對於電視廠商宣稱什麼240 480 甚至960的倍速通通無感,不過很多展示電視的展場幾乎都會開啟這功能就是。
570 wrote:M.F.有差異感是真...(恕刪) 您好針對事論事,無關人身,無意冒犯請見諒~先別說過程與用意了,讓人感覺一下快一下慢就不對了個人覺得跟流暢根本一點關係都沒有更別說 Game 的輸入會造成 Lag 了賣一個讓人想關掉的技術這.....也許演進是好,但目前還是沒讓所有人的眼睛接受或許再過不久會突破也不一定~
3D要用到,沒這麼快也不行...現在客戶群已經分兩種,一種要真實影像,一種不要真實影像. 把功能準備在那裡,要看3D與真實影像的人打開,不想要就關掉,這樣他做的電視才有辦法符合大部分人的需求,而且其實看電視會養成習慣性,當你適應了高速的電視,你反而會不習慣不夠快不夠亮的電視.
這禮拜家裡新買的Panasonic TH-L47WT60W也發現有這現象,才在跟樓上專業的weivanguard大大討論到這功能。我老婆也跟樓主夫人一樣說沒感覺,但從事影像工作的我一眼就發現不對味!後來研究一下原來在我們Panasonic也有個同樣的先進技術「Intelligent Frame Creation」對於我們不玩遊戲的人可能蠻多餘,設太強會出現樓主抱怨的困擾,看電影有快撥的感覺!因為畫面過度流暢、動作過度細膩,看電影非常不自然(很像現場拿一般高解析的DV在拍攝未後製),因此觀看電影建議關閉或調成「弱」。看看SONY的Motionflow是不是也類似這功能可調整?用個人理解範圍解釋一下:「Intelligent Frame Creation」英文Frame在影像領域我們稱為「張數」,專業一點叫「幀率」也就是畫面更新頻率Hz,玩遊戲的人一定不陌生FPS越快越流暢(裡頭講的F就是顯卡要送出的張數)。然而Panasonic家「Intelligent Frame Creation」應該就是智慧補插畫面的更新頻率,假設1秒畫面有30張影像,這功能就在中間模擬補出每秒60張,但是電影或MV已有預設後製畫面,補完之後無論是動作片、爆破場面、舞蹈效果都會變得非常過度流暢。對我來說是多餘啦!但也見仁見智,這功能建議放在玩遊戲的家庭會比較適合,要看電影建議關閉,用電影預設步調(從古至今每秒24張)才是導演想呈現的作品。p.s 眼尖一點會發現,這功能設太高會有個物理現象就是聲音跟動作無法正確同步,由其MV會發現嘴形對不太上發音,因為畫面太快超過原音速度。
我隨便講幾個點,照慣例不按先後順序排列,聽得懂的就懂,不懂看看無妨,個人沒有美國時間去解釋這些.請諒.1.提高解析的問題先不論,不管從CRT到場發射,"液晶"的首要問題就是要解決殘像,這樣順便也能讓動態解析趨近靜態解析,解決殘像的副產物就是帶來"流暢方案"的誕生。2. 關掉"流暢方案",對沒問題! 但是以美國為首的"23.97"各位也有把電視的24P(HTPC需走23P) 對應給開啟嗎,訊源端播放軟硬體有同步調整嗎? (當然還有一些正24P,25P,59.XXP等等不贅述)3. 忽快忽慢指的是 "3-2-2-3"( 帶來的比較性,你 223 的時候當然會覺得突然"加速"事實上沒有所謂的"忽快忽慢"或是加速的問題,這並不是在中文字義上挑語病。你東西沒有"整除",本來就會有JOGGER的現象產生,如何讓"原始來源"與"脈衝發生端"整除,就是一個簡易的最小公倍數的數學問題來解決。4. 整除來說(我舉簡單的示意) (24->24),(24.24.24.24.24->120),(120->120),視覺效果不盡相同, 至少不會忽快忽慢,而是在"抖動====過度流暢?!" 作"強弱切換"哪一個才叫所謂的"真實"!! , 且現實世界每個人的動態視力都不相同,怎樣才叫真實.......5. 滿足整除, 不會影音不同步 ,不滿足的狀況是由HDMI AV時間碼互相牽制產生SCREEN TEARING.6. 以前沒有這個問題.......因為不能整除但是還是接近一7. 儘管 24-24, 24.24.24.24.24-120 . 你說所謂的把流暢方案關掉,可是為什麼還是跟電影院感覺不同......., 24-48光學沒有殘像阿,只有視覺暫留8. 有些狀況是不能整除的,你要知道有那些狀況。最後:你今天整除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