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SONY,CRT時代真的有很多領先的技術,可惜錯失LCD與Plasma時機

六、七年前台銷日本原廠的SONY LCD,說真的畫質呈現滿不錯的,
10 Bit面板 + BRAVIA晶片 + 特為台灣第四台調整的畫質參數,在當年真的是首選(價格也是很貴),
可是現在...價格相較也不便宜,可是畫質呈現卻普普,
加上售後服務外放因素,整體加起來真的不如以前的SONY。
至於PANASONIC,CRT時代小弟家中還有一台日本原裝的"畫王",
色彩自然、亮度對比適中、聲音震撼,可是...
跨入LCD,又得到Plasma技術下卻沒有長足的長進,
台銷LCD一昧地追求韓系的色彩鮮艷,失去了自家應有的特色,
而Plasma除了較為省電進步外,色彩、亮度、對比、銳利度說難聽點有些慘不忍睹,
(誰家看一般電視節目會不開燈觀賞的)
唯獨較SONY好的地方是...售後服務是直營的

題外話~
一年多前曾看過一篇報導,日本的電影院為了消費者視覺、聽覺上的感受,
特意將畫質調整成色彩自然、亮度、對比、銳利度適中,
目的是避免過度的畫質觀賞電影下產生眼睛不適的狀況,
也特意將音響調整成自然、定位清晰、中頻柔順、高、低頻延展不過度,
目的是避免過度的重低音蓋過其他音頻,失去聲音細節,
也讓消費者不會產生耳壓的問題。
PANASONIC與SONY的電視,如果小弟在日本生活,肯定選擇前者,
畢竟色彩較為自然(雖然近期產品...有點過鮮豔),而且沒啥重大災情。
PS. 近期台廠的產品,小弟真的不太敢領教,光"色彩"這項調整值分明是過度很多,
像SAMPO預設值在50,居然要向下調至35左右才不會讓眼睛疲勞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