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賺89元上下 剩下的利潤由頻道商分去
(所以MOD購買頻道的錢應該不是固定成本) 對頻道商來說 用戶愈多賺得也愈多
對中華來說 用戶愈多(開機率愈高) 可向頻道商殺價 剩下的錢用來簽進更多的頻道
頻道商降單價 如果客戶因為有更多頻道而增加 可能多賺錢
2.佈建網路 除了想賺上網費用 進而想利用這些網路 才推行mod
2m->4m->10m->50m...投資設備 頻寬增加 但沒有對應的服務出現
不是所有的客戶會買單
mod是中華電信投資寬頻 提供網路服務外 開發新業務下的產物
3.內容決定勝負大家習慣、喜歡的節目在系統業者手上
想引進HBO等...失敗
想買下受觀迎的電視台或投資節目製作 但這恐傷及別人的利益
經營媒體 與中華電信的電信執照的不符 被NCC打回來
打不過別人 只好銷價競爭 MOD定價比第四台便宜 但是HINET比CABLE貴
MOD賠的錢用網路賺的來補
應該是中華電信網路綁MOD 而不是MOD綁中華電信網路
用別家的上網一樣能申請359的MOD 用比較強的產品來綁MOD
4.電視購物、廣告等收入 主要是頻道商賺 NCC要中華電信是"平台提供者"
而不能是"內容提供者" 但是頻道商從廣告賺得到錢 才願意在MOD上架
最後中華電信才能賺得到電路費
所以並沒有作愈多賠愈多
5.200萬用戶才開始有規模 但原來第四台的節目很難因此跳槽
放棄500萬用戶 加入200萬用戶的平台是何道理?
原本一些電視台與第四台是綁在一起的 怎能吃裡扒外
轉機...法規
目前NCC要求中華電信出租光纖 費率則送NCC審 目的是協助第四台數位化
造福收視大眾 有輿論希望修法 進一步明確要求第四台數位化
中華電信冀望修法中加入公平競爭 限制第四台業者攏斷頻道
讓頻道能同時在兩平台上架...想也知道...
有錯請各位大大指正
yongzhe wrote:
1.MOD中華賺得是...(恕刪)
大大所言甚是啊!!只不過小弟補充一下.大家討論一下:
5.200萬用戶才開始有規模 但原來第四台的節目很難因此跳槽
放棄500萬用戶 加入200萬用戶的平台是何道理?
原本一些電視台與第四台是綁在一起的 怎能吃裡扒外
一般而言.第四台也是從幾十萬戶變到如此規模的.
假設:中華變成200萬.是否第四台不會減少一些??(要同時兩種媒體都用的家庭應該有限吧?)
若是減到2:3的比例來說(也就是MOD200.第四台300).系統商(唯利是圖的廠家???)不會看到這些
契機?不會轉台(或同時擁有)??
相信聰明的大老闆們.應該都會考慮利益之所在.
TVB及年代.東風.應該跟第四台的關係不是如此密切(有誤請更正).(富邦蔡家.東森王家等.應該比
較密切).要上架應該機會很大.

網路大狗大戰cable地頭蛇,各有贏(輸)面,看倌們應該可以得利。不過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商場兩造head to head競爭多不會持久,再加上官商間錯綜複雜關係,結果多是以「聯合壟斷」收場,大家到時也許又幫忙造就另一個「網路第五台」
後來開始越送越大,免費看,送禮卷,慢慢辛苦的推起來
去年我接MOD的業務電話接不完,接到後來直接用拜託的,我就是沒有看電視習慣的族群,怎麼推我也不會裝的
到今年變成出大絕了,送你看還不過癮,給你MOD而且還降價....
這我才同意讓他來裝,反正看完試用期我就拆機了...
我是覺得中華這樣推有他的道理啦,好像有把握你只要裝過看過,有很大的機會會直接退掉第四台換成MOD
說真的,要不是我老家家裡有老人,非得看有線那幾台
以我跟我老爸的收視習慣,MOD那些頻道還真的比較有看頭...
回過頭來,我覺得問題奇怪是...
好不容易推起來了,現在卻變成大家急著要裝機,然後卻被中華放鴿子,不是排好幾個禮拜後就是區域頻寬沒的裝
我真的覺得這家公司的經營方式要好好加強,難得大筆商機等到了,結果硬體支援卻大幅落後
要好好反省....
sekwisd wrote:
現在是Mod跟升速兩個連段,剛剛來幫我升速的師父要走時也是一邊數手上的單子,一邊抱怨說升速都做不完了,居然還來個豪華餐.......
這也不只設備的問題,Mod 新申請安裝一下子大增,人力不足排隊排不完超正常吧...(恕刪)
比較可憐的是外包的承包商,那些現場裝機的工程師
惡性比價競爭價格越砍越低,可以去爬爬相關樓
當然啦,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沒什麼好抱怨的
我覺得是中華經營態度的問題
新申裝接單排隊了,代表有充裕的商機出現
可是相對應的頻寬呢??
相對應的下游工程師呢??
想要用固定的軟硬體成本,來吃下這一塊大餅,結果卻是要消費者有點耐心等
我覺得這樣的經營者,眼界也太小了
不敢砸錢卻一心想把整個市場吃下來,真的是......
不過也難怪啦,通常資本龐大的財團都是這樣玩
不爽你不要裝啊.....
唉.....沒有競爭的市場就是這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