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7809 wrote:在機器裡面,不小心給...(恕刪) 這個我有玩過, 因為都是英文的, 8成是給外國人玩的.我是裝在 hiMedia Hd300b 裡, 這些 ims rss 大部份似乎是通用的,參考看看 URL: http://www.hdpfans.com/thread-9849-1-3.html
大大:為什麼我在編輯 widegt_home.rss後輸入wq!都無法強制寫入呢???還有可否請問下載回的yaffs2是否一定要在liunx下執行呢???有沒有直接改官版與陸版的install.img檔呢???
tp_firefox wrote:為什麼我在編輯 widegt_home.rss後輸入wq!都無法強制寫入呢? ...(恕刪) telnet 進去主機後, 執行mount -o rw,remount /再試試看.也有可能您所正在修改的是一個 "唯讀" 的影像檔掛載(mount)的資料夾下的檔案.可以參考看看 重新 mount 的寫法:利用 mount 存取 read-only 資料夾http://weng32002.blogspot.com/2011/01/mount-ifconfig-2-unix-hd300b.html播放機的相關問題可以在 HDPfans 來討論 or 學習:http://www.hdpfans.com/forum-2-1.htmllinux 指令的相關就是問鳥哥啦.用 vi 去編滿麻煩的, 用 notepad++ (editor) 配合 filezilla (ftp client) 會比較方便.
只能說版大真佛心,如此nice地回覆大家的提問。小弟大感激!!小弟也依照版大的說明,安裝完畢web控制台了。但沒有測試BT,主要是需要ftp上下傳修改的檔案比較方便。或許只能說小弟10個妹種花不夠力吧~IMS永遠都是斷斷續續,播一秒然後得等五秒,囧!!傷腦筋!!小弟目前是很一致的都會lag,不因從不同的地方連結而有不同。這點只能望妹興歎啊!!新的IMS有空試試看再來回報!
22樓:還有可否請問下載回的yaffs2是否一定要在liunx下執行呢???有沒有直接改官版與陸版的install.img檔呢???yaffs2就好像zip或是rar 是壓縮的編碼方式,目前沒辦法直接編輯儲存,只能解壓然後再壓過,linux都是免費的自由軟體,這個想法很商業,應該不可能出現在linux世界中,當然有高手願意做那就不一定了。24樓:那請問如果要改其他四項,是否如大大提示,只要改<link>這一列就可以?沒錯,只要改掉就可以,而且不需reboot,直接套用。目前我在研究將opt系統裝至USB上,因為這台內建的166MB已經被我榨乾,裝在隨身碟或eSATA上可以減少ROM反覆寫入及存取,增加壽命,另一方面要裝MMS及rstp解碼也要用到更多空間。還有一個技術,那就是將IMS的rss檔位址,掛在隨身碟上,也是修改widget,這樣的好處是可以隨時修改,隨時更新,隨時編寫、測試或建立自己的IMS。不過目前的問題是,我關電源進到待機狀態後,再開,USB就強制被停用,即使拔起來也沒用,只能打reboot指令,或拔掉電再開,這個方法很不方便。這應該是官方的BUG,待機後無法驅動USB,看大陸論壇好像有關於待機重啟動的相關研究技術,還要再研究看看。目前我已經成功將ipkg的opt資料夾掛在USB上面了,原本160MB快被我榨乾的空間瞬間減肥到108MB
大大:我今天再次測試了一下,還是出現一問題,故有幾個問題想再請教1.安裝了 opt套件後,我的機器就不斷的重新開機2.安裝opt過程中有三個選項,1.flash rom;2....;3......,要選那一個,選了安裝usb上就會造成第一個問題產生3.跟據各為大大提供語法,我要修改widget_home.rss前打入 mount -o rw,remount /usr/local/bin/scripts ,居然回應我 can't find /usr/local/bin/scripts4.在 /usr/local/bin/scripts 下打 mount 指令後 vi 進入 widget_home.rss開始編輯,卻在行號那有<read_only><modifyed>以為可改寫然後按 esc 在 shift+: 打入 wq!卻會出現 write error: Read_only file system請問到底是我那裡有錯還是漏掉呢????請各位大大幫幫我!!!!
我是先裝到flash rom中,然後再將資料移到隨身碟上cp -r /opt/* /tmp/usbmounts/sda1/rm -r /optmkdir /opt接下來使用ln這個指令將兩個資料夾連結,原本想一次將整個資料夾做連結,可是不成功所以改成這樣,一個一個鍊結竟然就可以了ln -s /tmp/usbmounts/sda1/bin /optln -s /tmp/usbmounts/sda1/doc /optln -s /tmp/usbmounts/sda1/etc /optln -s /tmp/usbmounts/sda1/include /optln -s /tmp/usbmounts/sda1/lib /optln -s /tmp/usbmounts/sda1/man /optln -s /tmp/usbmounts/sda1/sbin /optln -s /tmp/usbmounts/sda1/share /optln -s /tmp/usbmounts/sda1/tmp /optln -s /tmp/usbmounts/sda1/usr /optln -s /tmp/usbmounts/sda1/var /opt連結完畢cd optls確認都在df -h確認容量沒佔用到機器的RAM連上http://192.168.1.12:8081確定畫面都出現編輯myinit.shvi /opt/tmp/myinit.sh在最後面加上mount -o remount,rw /tmp/usbmounts/sda1以後開機會自動掛載並可以寫入另外vi指令如果不熟悉,可以在電腦上用notepad++改好比如說拷貝至隨身碟中cp /usr/local/bin/scripts/widget_home.rss /tmp/usbmounts/sda1/widget_home.rss用FTP下載在WEB管理器中,必須先裝VSFTPD如果FTP沒啟動,那直接拔隨身碟到電腦中去改也可以,改完再覆蓋回去如果是唯獨屬性用mount指令給予權限mount -o remount,rw /usr/local/bin/scri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