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電視]即將下訂

小建 wrote:
不要什麼都被科學數據所侷限住自己的視野了......(恕刪)


人眼一共約能區分一千萬種顏色,不過這值是一個估計,因為每個人眼的構造不同,每個人看到的顏色也少許不同,因此對顏色的區分是相當主觀的

http://zh.wikipedia.org/zh-tw/顏色

------------

以顯示設備來講,只有用機器來看才有一致性的標準。

一個導演拍一部影片,最後來看影片的時候,一定會受限於每個人眼睛看到的畫面會有些許不同。所以就一定要用有規範、有標準的顯示設備來檢視最後的拍攝作品。
不然難道隨便找一台電漿電視來看作品,就可以得到導演心中最好的影片效果嗎??想也知道不可能這樣玩的。

要玩的話起碼也要找電視台廣播級設備像BVM-L420這種機絲...(我在中文網站只看到有sony在賣這種設備)
* 擁有頂級監視器的色彩完整呈視
* 採用LED背光技術
* 真實顏色呈現
* 穩定的色溫
* 支援多格式訊號
* 雙連結的HD-SDI/3G SDI介面
* 支援多格式影像訊號
* 彈性化的輸入介面構造
* 自動白平衡調整 (需搭配液晶螢幕校正器使用)
* 平行遠端控制功能
* 數位電影廣色域

而且還是LCD。

所以光大、孫大他們一直在宣導的,就是有一致性的標準之後作比較才有意義。

賣場看的不算啦,每台都是賣場人員自已調過或不著不調,廠商賣電視時,也會為了在賣場好賣而有特別調整(例如集品6047,預設背光亮度值是100,在家裡看沒調過的話就會太刺眼)。
同一機型的電視效果,在不同賣場、不同環境就會看到不同的畫面效果。

光用肉眼比是最沒有意義的,那太主觀了。
就因為你這個論點!
沒有錯!機器所測出來的數據的確具有其參考價值
但某些東西是無法被測量量化的,你認為儀器已經強的可以取代眼睛了嗎?
儘管機器調教再怎麼準! 看的人還是你自己
視覺聽覺是非常主觀的東西,你覺得好看的,別人不見得覺得好看

找個環境不錯的賣場,或是店家多看看還是比較重要吧

victory2000 wrote:
你覺得好看的,別人不見得覺得好看...(恕刪)


舉個例好了,大家的眼睛看到的情況都會有些差異,一部影片的表現情況由導演來決定。導演看到的跟你跟我看到的都會有一點點差異。假設今天這個差異是1%好了。

假設所有設備都不談標準的話,那每個設備都會有差異,假設這個差異都是2%好了。那結果會如何呢:

導演->製作最後成品的電視(2%誤差)->商品(假設沒誤差)->播放設備(2%誤差)->顯示設備(2%誤差)->消費者(1%誤差)
最後你看到的東西,跟導演想要表現的東西就差多了少你知道嗎..差了7%

假如所有設備都用標準設備(那些機絲都很貴的),電視也想辦法調整成接近標準,那結果就是:
導演->製作最後成品的電視(標準0%誤差)->商品(假設沒誤差)->播放設備(標準0%誤差)->顯示設備(接近標準0%誤差)->消費者(1%誤差)


結果是差1%。

------------------------

1.我例子都說明了,若還有人不懂為何要追求電視的標準、一致性,那我也沒辦法。
2.之前不知那裡看過的資料,說PS3這台藍光播放機,因為對於輸入/輸出畫質沒有作太多的加料,所以很適合拿來當作標準播放設備的參考....我自已還沒機會入手就是
To Lenhome,

我就以下幾點...

1- 當前段不管拍攝或電視放送的幾個階段都已經偏差, 或是不照標準了... 片面要最後一端的電視照標準設定, 其結果就是跟著偏差!
(但是電視若保有能達到標準的能力,則未來前段標準確實統一&遵循後,電視也能設定在標準值而達到一致化&接近完美的表現)

2- 如照現在只單純調整電視要符合所謂的標準,請告訴我&許多朋友... 電視畫面呈現出來的天空、流水、花草樹木... 為何跟實際上我們走出戶外親眼見到的色彩差那麼多?!

3- 再次強調, 不否定標準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但不該一成不變只在最後一端的電視機上要求達到標準,卻忽視前端更多環節根本不照標準走的問題...
http://www.zhe-feng.com.tw/
我跟友人看過國際牌的z(日規,非台規的)後,我們兩人都認為色彩衝擊感逺勝lcd,也沒有kuro過暗情形.

如果口袋還有閒錢,真的應該買一台
570 wrote:
我跟友人看過國際牌的...(恕刪)


聽說這台P54Z1W畫面非常漂亮
我也好心動的說~
不過一台要20萬出頭耶
天呀~好貴呀
歡喜做~甘願受
我想回老是提導演看到的那些朋友

我們最後看到的是後製剪接出來的,他們通常都會在影片上有所調整,不一定是導演最初拍攝時的效果

有空可以參考下SONY介紹製作BD的文,還有一篇松下在好萊塢有實驗室的文章

還有就是,這年頭不要老是拿校過色彩當作大家在看電視的情況

如果用校過的色彩就完美的話,電視大廠和作電腦螢幕們幹麻還要發明動態對比那些處理,用原始的色彩的電視是賣不出去的,畫面基本都不太能看,黑的地方看不清楚,亮的地方又過曝

這情況拿去說DC也行,DC大多數都會內建情境模式,就是希望在各環境下有好的效果,有哪個人會去用不修飾的畫面

校正不是沒用,但那是要給那些專門繪圖和影像輸出的人才有用,給一般大眾整天灌輸色彩準確性實在是意義不大

最後想說: 一個校色器又不是多貴的東西,基本夠用的3萬多而以,又不是3百萬還3千萬,沒有哪間電視廠出不起那錢對自己電視校正的,問題就是出品那種電視是賣不出去的.........
小建 wrote:
To Lenhome...(恕刪)


1.說到底~
你還是完全不了解...也沒有意願去了解~


2.請去看看校正後的先鋒500A或JVC RS25~
或是去看看真正做完完整色彩校正的顯示器~
不要拿你那無法做完完整灰階&色彩校正的台規X/S/G10W去做這種評論~


3.小弟直接引用孫大的解說~
也許有人會說,從拍攝到最後製作媒體中間那麼多步驟,總會有人不照規範來,
那我們最末端照規範做有什麼用呢?這樣的講法邏輯上是有問題的。
如果你是導演,會讓你的成品在你沒看過結果前就出去嗎?我想是不會的,
不管中間的步驟怎麼做,導演或製作者一定會看到最後成品的結果,
驗收後才會出去,所以他們都會在業務用機上監看整部作品後才決定發行。
想想如果一個場景原本要表現陰暗的感覺,結果後製的人黑位準沒調好,整個畫面變亮了,
導演會看不出來讓它發行嗎?答案應該是很明確。
所以基本上好來塢的影片製作品質都還算一致,都會照標準流程做,
不會有工作人員找自已麻煩,讓後面過不了關,被幹譙後重做。
每台機種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完美的產品並不存在於人間~因為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
小建大大~韓系是你個人主觀痛恨的品牌‧是否是耐用程度韓系不如日系‧還是有其他因素呢?
windsky2008 wrote:
我想回老是提導演看到...(恕刪)

回windsky2008大~

不要想去談原影音重現這種夢想~
正確的畫面簡單的定義就是要再現影片製作者的意圖~


動態對比是為了補償顯示器端的對比不足問題~請不要扯在一起~
暗部細節不明顯~亮部細節過曝~這種鳥問題~在做灰階&色彩校正時都會去做處理!

對~
入門工業級i1 PRO並不是多貴~3萬多而已~一般人就可以入手了~
一般廠商在用的大都是CA-210~大約10萬~精準度更高~
重點只是在於使用者會不會用~懂不懂而已~
如果使用者連顯示器端各項設定的用意及目標值都搞不懂~更別去談校正~

如果這種顯示器賣不出去~
那現階段市面上原廠色彩還原精準度極高~而又銷售的不錯之機種是跑去哪了~
被廠商自行買回去~假裝賣掉了嗎?
每台機種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完美的產品並不存在於人間~因為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