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新聞]機上盒補貼 擬全民發折價券(2/23NCC擬砸百億 補助機上盒)

2億元補助低收入戶
這些人家說不定連電視都沒有,要機上盒幹嘛?
kreites wrote:
雖然可以讓畫質變好,但也增加了無線電在傳輸時干擾臨頻的機會
...(恕刪)


6MHz的頻寬不管是用在數位或是類比電視,
都會和鄰接頻道保持一定的Guard Band.
不會因為DVB-T是用16QAM或64QAM調制,
或是調制後的數位資料頻寬有沒有滿載而有差別.
所以並不會發生14.9Mbps的資料頻寬滿載傳輸後會干擾鄰頻的事.
再說, 目前我國六個DVB-T數位頻道都是在偶數頻道,
頻道之間仍間隔6MHz以上....
個人猜測, 您一定是把數位調變中的Guard Interval和
頻道之間的Guard Band搞混了....
很都仁 wrote:
聯合新聞網部分內文:...(恕刪)



如果單只是發HD(or SD) 機上盒的幫助有多大? 一台STB能用多久? 這個政策頂多是肥了那些STB 業者
跟當初發消費券一樣, 效用不大卻很花錢.

如果是政府要推動政策的話應該有幾個方向

1. 全面建置HD的廣播站, (or 衛星廣播中繼站), 補助HD coverage 不足的問題, (版上很多大大為了收視問題橋了多久的天線啊...)

2. 全面補助將舊公寓/大樓/社區的共同天線更換成UHF or 2200MHz 以上的可接收/傳送數位電視訊號的共同天線系統, (到目前為止, 建商蓋的房子 or 社區大樓, 大部份都是使用便宜的VHF的共同天線系統, 僅有為數不太多的建案有佈建UHF共同天線) ( 謎之音: 都可以補助大樓做華而不實的門面拉皮, 那花費更低的升級共同天線這應該也不難吧)

3. 提供租稅獎勵現有的廣播電視/電影業者更換HD頭端設備, 製作更多的HD節目

4. 制訂統一的數位廣播訊號放送(頻寛, 影像/聲音的編/解碼, )標準(包含無線及有線業者的頭端及終端接收設備, 還有輸出入連接端口)

5. 搭配第4點, 鼓勵台灣的IC Design House 推出更便宜的解決方案. 另外搭配台灣最強的電子製造業優勢, 順勢推出產品

6. 用租稅獎勵的手段去獎勵那些用心推動數位化的業者(不管有線/無線). 最後再配合行政手段, 把那些不配合的業者的牌照(頻段)回收.


執政的人不見得要給人民魚吃, 人民才會飽, 如果能教人民怎麼能釣更多魚, 學會了更好的釣魚技巧, 有了誘因, 自然就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去捕魚了.

NCC的官員們, 請先幫民眾把收視的環境搞好了, 有了好的收視環境, 有了便宜的收視解決方案, 民有眾多選擇的產品. 如此何愁數位化不成呢?

重點是, 以上花的錢應該會比全面換發大家不一定用的到的STB還少也不一定, 但可以造福更多的民眾及業者, 也可以促進經濟發展.

以上, 共勉之..
Find the way you want, Do the thing you can
zhiweihcw wrote:
如果單只是發HD(or SD) 機上盒的幫助有多大? 一台STB能用多久? 這個政策頂多是肥了那些STB 業者
跟當初發消費券一樣, 效用不大卻很花錢. ...(恕刪)


很多老百姓會覺得賺到,就和當初發消費券一樣。
但這其實是用國家(也就是大家)的負債去買的......
也就是拿你的錢買東西給你,還要抽頭,而且東西還沒得選。

至於對改善國內頻道品質有沒有用?我是覺得沒用。
就像上面說的,還有很多更有效果且花錢較少的方法政府卻不用,到底是為什麼?
我認為那些決策者其實並沒有真的想要造福廣大的老百姓.....
SYNTAX_ERROR wrote:
6MHz的頻寬不管是...(恕刪)


我沒有搞錯
現在確實都是在偶數頻
是當時核配執照時因為ATSC所以才會有複頻網

這裡說的會影響臨頻
是基於HiHD在測試時
已經將日後會以單頻網放送
且二單執照已在播送訊號為前提
也就是避免HiHD(Ch.30)會影響到將來有頻道但現在空著的CH.29和CH.31

如果將14.9mbps全部撐滿
訊號分布範圍會變廣(那個十字點點分布圖)

屆時會使臨頻受到干擾的問題會變得很難控制

GI和GB那個我是完全沒有加入討論

因為當64QAM調制出14.9mbps的流量時
GI等參數都已經是已固定為前提了


話說回來
NCC裡頭一定也不乏一些對這方面有興趣的人
應該多少也會在這些網站中參與討論
為何每次網友的意見
就是沒有人要傳達
我反對這種毫無意義的補貼

政府的數位廣播政策不明
(光是從SD升到HD還要換機上盒就知道當初規劃得有多草率)
預定的數位化時程一再推延
(今年達不到目標就自動再延兩年?有任何單位在監督嗎?)
之前制訂的SD規格只比VCD好一點
(游錫堃上任時還誇口SD的數位電視可以看到女星毛孔?!是他眼睛特別好?)
而HD規格(5.1聲道? 隱藏字幕?)也還沒經過全面的測試
更別說現在還有很多地方收訊不良
簡直可以說是百廢待舉

現在政府竟然只想灑錢了事
幾乎可以預見錢灑下去之後的效果(就是毫無效果)
說真的,期待政府及一些電視台會在HD化上加把勁,
還不如有更多人加入MOD或其他HD頻道商的行列,
當MOD上的HD內容越來越多時,
那些不長進的電視台自然就會加快他們的腳步,
因為搶不到商機就會全盤皆輸了,
去期待這個政府反而有點緣木求魚,
有時候想想那些莫名奇妙的台....收視群及收入
怎麼來的啊?
kreites wrote:
我沒有搞錯現在確實都...(恕刪)



當GI跟bandwidth及8K mode選定後,影響鄰頻的程度就固定了,

跟節目的data rate沒有關係。因為就算節目只有1Mbps,送到DVBT調變前

還是會塞Null packet data把14.9Mbps塞滿。只是機上盒MPEG 解碼的時候會自動忽略Null packet。

14.9Mbps是最大傳輸率。任何時候節目data rate都不能比這個大,
不足14.9M的部份就由Null packet塞滿;
但是節目的data rate卻不是固定的,HD節目會更明顯高低起伏,
原因是不同的畫面MPEG壓縮後瞬間的data量也不同,
簡單來說畫面變化快又要保有高畫質,自然壓縮後資料也會瞬間變大。

如果節目把14.9Mbps塞滿,當畫面變動快的時候,資料來不及傳送自然就馬賽克了



kreites wrote:
這裡說的會影響臨頻
是基於HiHD在測試時
已經將日後會以單頻網放送
且二單執照已在播送訊號為前提
也就是避免HiHD(Ch.30)會影響到將來有頻道但現在空著的CH.29和CH.31...(恕刪)


您真的搞錯了!
因為DVB-T若使用8K Mode時, 會將一個頻道切成8192個子載波(sub-carrier),
其中只會用到6817子載波, 而在頻帶兩側的子載波就是拿來當guard band用的.
不管是16QAM或64QAM, 都是用這6817個子載波來傳輸資料,
不過6817個子載波之中真正傳輸資料的只有6048個子載波,
其他的769個子載波是當導引信號(pilot signals).
而這6817個子載波的每一個頻帶寬度大約是0.837KHz,
總使用頻寬是5.71MHz, 也就是每個6MHz頻道之間都有0.29MHz的保護帶.

至於您提到的"十字點點分佈"應該就是矩形正交振幅調變(Rectangular QAM)的星座圖(星狀圖).
那個和鄰頻干擾也完全沒有關係....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