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AP wrote:
拿硬碟舉例就代表你完全不懂
硬碟不是半導體,跟製成無關,跟摩爾定律也無關
硬碟容量無法提升是因為早就到達磁性紀錄的物理限制
目前大容量硬碟一種是從PMR垂直寫入改成SMR疊瓦式
但也帶來一些壽命缺點
另一種就是填充氦氣,降低空氣阻力以增加碟片
都不是突破磁性的物理限制,所以可以預見不會有任何大幅成長了
SSD才是跟半導體掛勾,容量要多大就有多大,但價格不便宜
另外這不是空間換來的,以MicroSD卡來說
小小一張能做到256GB是因為裡面堆疊無數層才辦到的
以這種尺寸單位來說,手機要塞幾十片弄個好幾TB容量也不是問題
會有問題的是價格,所以目前手機大多在價位合理的64GB、128GB居多
還有,LCD面板的壽命都相當長
電視會壞掉大多是背光模組、機板等等其他問題造成
不管高階低階目前幾乎都是保固2年而已,不必危言聳聽
有人買SONY旗艦LCD TV還不是過保就壞,難道也是次級品造成的?
總之我也不需要說服你,今年夏普就要端出8K電視了
這是LCD廠必經之路,不然無法跟OLED抗衡
因為OLED門檻很高,大尺寸全世界只有LG能量產
拿硬碟舉例只是說明科技的發展不是無限制的,我只是說明有物理極限/障礙這東西
硬碟技術是目前最早碰到瓶頸且無有效解法的,再來就是半導體製程
未來要繼續微縮只能靠EUV,而這東西能源轉換率太差了,不到2%
所以生產成本與舊製程相比,已不是等比級數可以形容
而且,有時候科技產品並不會無限制縮小,畢竟縮小製程的生產成本就是在那邊
如果以手機晶片的發展速度來看,桌上型主機板上的晶片都可以再縮小1半以上
但問題是有沒有這個必要?如果主機板就是必須那麼大,那多花錢縮小晶片要幹麻?
台積電最新量產製程是10nm,但不代表舊製程就沒人用
相反的幾年前的28nm還是獲利主力,甚至桌上型電腦除了CPU、DRAM以外的晶片
很多都還在40奈米甚至更低階65奈米以下的製程
原因除了代工價格以外,就是沒有提昇製程的必要性以及誘因
另外,難道你沒發現,MicroSD卡最大容量停留在200GB、256GB已經2、3年了
價格沒降多少,也沒有更大容量出現-->半導體的堆疊不是無限制的,有它的技術瓶頸在
疊越多層,良率越低,且越不容易散熱,更會影響穩定性
給你1張1TB的記憶卡,寫入速度有60MB/s,但是每次用3分鐘就過熱無法存取要休息10分鐘
那這種東西還是一點實用價值都沒有,根本不能存大檔案
再來,記憶卡用的Flash晶片跟手機內建的EMMC、UFS記憶體是不同等級的東西
你自己也說了,價格是個問題,但你有想過決定價格的是什麼?最主要就是生產成本!
所以現在記憶卡除了TLC,將來甚至要發展QLC,就是要將價格再更便宜
但問題是,TLC本身已經夠不穩定了,QLC只會更糟
而且記憶卡內還要塞控制晶片,控制晶片也會遇到困難,因為演算能力要更強大
手機記憶體塞越多,發熱量也會跟著變多,再加上CPU、基頻晶片、螢幕驅動IC產生的熱...
-->智慧型手機的散熱問題一直都是所有廠商的痛
8K電視會不會發展?我認為是會,但純粹是因為生產廠商必須想新的噱頭玩
但是大尺寸的生產成本不會無限制降低,因為尺寸越大,良率越難穩定控制
目前面板廠的無塵室普遍在Class 10甚至Class 1
8K面板的要求,基本上一定是Class 1,甚至最好不要有"人"的存在
也就是說,除非機器人可以自己修機台排除機故更換材料,
不然每次任何一部機台有問題就是整條生產線幾近全部停工,這樣成本如何降低?
我沒說過貴的品牌一定是用好的面板,但是超便宜的面板絕對是次級品
很多品牌廠都是很黑心的,就如同成衣產業的潮牌;
多數他們的材質甚至比不上NET、Hang Ten這些平價品牌
前面就說過了,撐過2、3年保固期,廠商就賺到了;成本問題才是絕對的
除了軍用以及會直接影響使用者生命安全的產品以外
廠商都是朝利潤極大化的目標前進,並且都會考慮計劃性汰舊的問題
賣一台電視讓你看10年、15年,那廠商賺個屁?最好讓你5年內過保固就壞!
一般家裡液晶電視壞了,消費者頂多上網發抱怨文,但也不會造成使用者生命安全的損失
但如果是軍用、醫療器材、車用產品這些關係到人命的,廠商就絕對不敢馬虎
液晶電視在近10年內陸續玩過Full HD、高頻更新率、超高對比、廣色域、超薄型、
直下式背光、多媒體播放、3D、智慧聯網...
但是3D電視幾乎已被淘汰;直下式背光與超薄型互相矛盾
除了HDR,目前LCD液晶電視似乎以沒有什麼新花樣可以玩了
但是HDR與其說是面板的功能,還不如說是電視用CPU的功勞比較大
所以現在OLED、QLED才會變成兩大韓廠的發展目標,而他們剛好都是不強調4K以上解析度的
畢竟80吋以內的畫面,4K解析度已經很夠了,一般人的客廳也很難放下更大的螢幕
8K電視其實只是OLED技術發展落後甚至被專利卡住的廠商想要玩的規格
只是升頻技術若沒跟上,到時候幾年前用Full HD電視看240P類比有線電視的馬賽克慘況又會重演一遍

SKAP wrote:
4K訊源很多,但都要付費
最簡單的4K藍光電影,到處都有賣
Netflix也一堆4K影片,去辦一個月試用就知道
或者買台PS4 Pro,整個選單介面都是原生4K
遊戲部分對應4K的也不少
如仁王、地平線、古墓崛起都有4K模式
沒有支援4K的大作,大多也會給個1440P
想要免費4K訊源,請自己想辦法
另外不要老是要求第四台變4K
因為台灣並沒有你想像中的先進
1. 你確定4K藍光光碟到處都有賣?扣掉網購你還有多少地方能買?
2. Netflix所有的4K影片量,在整個影視內容業界,佔比恐怕還不到0.01%吧...
甚至Full HD的內容在整個影視產業來看,佔比有沒有超過40%都是個問號..
而且,Netflix還是以歐美劇為主,似乎跟台灣的主流搭不上線
3. 遊戲的部份更不用說,4K遊戲少,能跑得動且開啟大部分特效的電腦更少
除了少數玩家,多數人的電腦連Full HD+特效全開都有問題
惡魔的右手 wrote:
我只是說明有物理極限/障礙這東西
那我可以很清楚的跟你說
LCD、OLED還遠遠未到達物理極限
SONY手機用的5.5" 4K螢幕,高達806ppi
SONY的頭戴顯示器用的0.7" 720P OLED螢幕,更是高達2098ppi
相較起來80" 8K也不過就是跟40" 4K一樣才100多ppi
連你我手上的手機平板都遠遠勝過
其餘不相干議題不予回應
---
另外4K來源有國外網站整理
http://www.rtings.com/tv/learn/where-to-find-4k-movies-and-content
4K藍光你買不到是你的事,我朋友就是去店家撿到便宜4K BD
扯到佔比更是好笑,任何新規格出來自然無法跟累積無數年的舊規格比佔比
不然世界上最多的一定是SD訊號,那你乾脆都不要玩任何HD器材好了
遊戲就說了是PS4 Pro,跟PC跑不跑的動有啥關係
現在微軟天蠍也開放預購了,到時候整個業界都是以4K為目標
SKAP wrote:
那我可以很清楚的跟你說
LCD、OLED還遠遠未到達物理極限
SONY手機用的5.5" 4K螢幕,高達806ppi
SONY的頭戴顯示器用的0.7" 720P OLED螢幕,更是高達2098ppi
相較起來80" 8K也不過就是跟40" 4K一樣才100多ppi
連你我手上的手機平板都遠遠勝過
其餘不相干議題不予回應
---
另外4K來源有國外網站整理
http://www.rtings.com/tv/learn/where-to-find-4k-movies-and-content
4K藍光你買不到是你的事,我朋友就是去店家撿到便宜4K BD
扯到佔比更是好笑,任何新規格出來自然無法跟累積無數年的舊規格比佔比
不然世界上最多的一定是SD訊號,那你乾脆都不要玩任何HD器材好了
遊戲就說了是PS4 Pro,跟PC跑不跑的動有啥關係
現在微軟天蠍也開放預購了,到時候整個業界都是以4K為目標
廢話,我還不需要你來告訴我80吋8K解析度不是物理極限
還以為大尺寸面板提升良率跟喝水一樣容易咧...笑死我了
而且你舉的例子也很好笑,手機用4K螢幕只是在加速消耗電池而已,根本沒意義
面板解析度的物理極限到達之前,早就超越了99% 人類眼睛的極限,剩下的1%裡面
99%是心裡作用,1%是超能力

扯到4K來源有多少...網齡超過20年的人還不需要你來教啦...
你要教的是從未在外國網站購物的人!
你自己都說了,整個業界都以4K為目標--->這只是針對遊戲產業
意思就是說4K遊戲還要很多年才會普及到像現在Full HD遊戲的程度
影視娛樂產業更不用說,再過個5年看看吧...
另外你又錯了,全世界現在搬得上台面的電視台,要找到沒有Full HD的還真的很少
相同的內容,只要有Full HD訊號,那其他解析度的訊號當然可以忽略
惡魔的右手 wrote:
另外,難道你沒發現,MicroSD卡最大容量停留在200GB、256GB已經2、3年了
價格沒降多少,也沒有更大容量出現-->半導體的堆疊不是無限制的,有它的技術瓶頸在
SanDisk 發表 400GB microSD
http://www.eprice.com.tw/mobile/talk/102/5033937/1/
這張 SanDisk Ultra 400GB microSD 要價 250 美元(台幣約 $7,500)










惡魔的右手 wrote:
而且你舉的例子也很好笑,手機用4K螢幕只是在加速消耗電池而已,根本沒意義
實際上Z5p的畫面看起來就是比Z5漂亮。
雖然比較耗電。
但就是有人覺得可以用電換漂亮的畫面。
惡魔的右手 wrote:
8K電視會不會發展?我認為是會,但純粹是因為生產廠商必須想新的噱頭玩
有人就是喜歡反對進步。
當薄型電視主流是720p的時代,一票人認為Full HD是噱頭,還譏笑是Fool HD。
結果1080p的電視跟藍光還是成為主流。
網路串流也提供1080p的影片。
這時候推出了4K規範。
那些人,不曉得是不是同一批人,說4K是噱頭,根本沒有片源,upscale出來的影片根本差強人意。
現在4k有片有設備......8K出現了,同樣的觀點又loop了一次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