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FULL HD的疑慮

買電子產品當然會希望規格越新越好!

你今天用不到不表示你明年用不到, 難道明年HD播放器普及後你要再換一次電視?

有機會去展示場請他放DVD跟HD讓你體驗一下就知道了
hoboc wrote:
很多東西說穿了就只是一種噱頭啊
如果你們家的電視只用來看第四台,然後偶爾看個DVD...(恕刪)


FULL HD不是噱頭,而是台灣第四台的水準已經大輸各國,當美日韓等國都在享受當地第四台業者提供的高畫質節目,就算非高畫質節目也是訊號很好,台灣就不用說了....第四台根本被壟斷、亂搞惡搞。

沒有競爭哪有進步!!!
c1mail16 wrote:
對於目前液晶電視常標...(恕刪)

真是"逼埃"阿...
1080P是噱頭?
那也只有台灣是這樣...
連對岸都已經在發展高畫質台
更不用說日本的BS.地上波更是行之有年
台灣的公共電視比上日本NHK
就好像小X比雞腿
去看看大型店家展示BS畫面吧

還有720P指的是水平720條的解析度
也就是1280X720的畫面
連啥是720P都不清楚....
建議樓主先去加強一下影音相關常識
免得貽笑大方

480P=40萬畫數
720P=92萬畫數
1080P=207萬畫數

你說看不出720P跟1080P差別?
真正對應解析度的影片絕對看的出差異


andersoon wrote:
建議樓主先去加強一下影音相關常識
免得貽笑大方


我也覺得樓主對1080P沒有真正瞭解其意思,常識有待加強。

就像,相機的一千萬畫素,跟五百萬畫素是不同的,但是樓主好像說,一千萬畫素是噱頭一樣。
樓主第一點就搞錯了,720P指的是1280*720的解析度,不是1440*1080
1440*1080這樣的解析度也稱之為FULLHD,原因我也不是很清楚,這樣的解析度出現在一些DV上
LCD面板解析度來說不是HD READY的1366*768不然就是跳到FULLHD 1920*1080,
除非是PC用途才會有夾在其間的,PDP面板則是另一種算法,市面上HD READY的面板大多是1024*768
現在若是要比1366*768與1920*1080有沒有差,自己找賣場同尺吋的電視要求服務人員放自己要的BD
或是賣場大多也都有在放BS的節目自己比較看看,我相信尺吋愈大的電視愈容易感受到差距
但每個人的感受敏感程度本來就不同,就像是有人從VCD跳到DVD也不覺得有多進步
有些人會覺得VCD根本就爛到沒辦法接受,那是不是感受不到DVD影像進步的人也要跳出來說是噱頭?
規格的東西除非廠商騙人,不然就只有自己用的到用不到罷了,若是那種萬年不可能接觸高畫質訊源的家庭
我才覺得買任何一台16:9的HDTV是噱頭呢!還要忍受變形成16:9的第四台畫面,林志玲身材都不優了
雖然都有可以調成4:3的選項,但大部份的人都選擇習慣,而我是連有一點點變形的4:3影像都沒辦法忍受
而我也問過許多人,幾乎每個人都說習慣了感覺不出來?但那跟FULL HD一樣有個確定的事實存在
那就是畫面的確是變形了,FULL HD的電視也確實有著1920*1080的解析度
所以我這樣敏感導致挑剔感受,是不是也要被解讀成自以為是或是噱頭呢?
說了這麼多廢話,其實結論就是用不用的到感覺不感覺的到而已!
若規格好的東西都是噱頭,我相信高價的AV根本不會有這麼多笨蛋會深陷其中的。
我只有一句話...
不管是影像或聲音...明明就差很多
馬克斯吉納斯 wrote:
樓主還有一點搞錯了,...(恕刪)


小弟不才找了一個個人覺得相當不錯的連結,從老地方冰果室借來的,補充一下艦長的帖子,

高畫質電視(HDTV)淺談
http://www.frostyplace.com/index.php?story_id=6455


內容避開艱澀的原理和專業術語,可是把現在高畫質視訊的真相描述的相當詳盡,相信對很多網友會有幫助

節錄其中我認為最中肯分析

原文

"對於液晶和電漿電視結構上來說,顯示圖像時不需要掃瞄顯示,而且各個像素點可以是同時發光,如果硬要和「隔行」和「逐行」這種概念兜在一起,我們可以勉強歸類為液晶和大多數電漿電視都是逐行掃瞄的。那麼就不必「i」的標示了嗎?當然沒那麼簡單,因為還有一個關卡,那就是「攝錄影機」的格式。

從攝錄影機和後製剪輯角度來說, HDTV 錄影機雖然是數位的,但是掃瞄方式是從之前 CRT 格式錄影機沿用過來的,傳統的攝錄影機,全都為隔行掃描記錄的,所以目前市售的 HDTV 攝錄影機,大多數也保留了隔行掃瞄格式的同時再增加逐行掃瞄格式。當然,現在錄影機兩大陣營 Sony 與 Panasonic 也有純數位記錄的錄影機新產品上市了。但錄影後就是要再播出,當然又逃不掉這個枷鎖了!"

"目前 HDTV 在拍攝和後製剪輯的時候也分為隔行掃瞄和逐行掃瞄兩種形式。以 1280X720 為例至少有 5 種格率(影格速率 -- Frame Rate 通常記為每秒鐘播放多少影格 -- fps),分別為 60P (fps)、 50P (fps)、 30P (fps)、 25P (fps)、 24P (fps),又簡稱為 720P ,還可分別表示為 720/60P (美國 ABC 電視台採用)、 720/50P 、 720/30P (部份台灣節目)、 720/24P(FOX 電影台)、720/25P 。其中的嚴肅的德國佬在選擇HDTV標準時也無端的湊了一角,制定了 720/50P 與 720/25P 但最後自己卻至今仍沒採用。"



所以!!
~~絕大多數包括BSD在內的高畫質數位廣播,因為攝影器材的限制,只有到1080i的規格,少部份美國的數位廣播有720p的規格(這裡要注意 只有720/60or50 p合乎NTSC or PAL頻率的才算是真正的720p)



原文:
"其實對於液晶電視,以現在的硬體開發技術,有一部份廠商認為,不需要有 1080i 和 1080P 的分別,因為目前圖像處理電路技術發展高速運算處理晶片已經成熟,處理能力超強,具有「倍頻掃描」技術的播放系統比比皆是。所謂「倍頻掃描」就是把隔行掃描的 1080i 的圖像轉換運算處理成逐行掃描的 1080P 的圖像,可以把 1080/60i 處理成 1080/60P , 1080/50i 完美處理成 1080/50P ,包括另一個 1080/24P 規格的節目也可以運用這項技術轉換模擬成各種格式。而且將來幾乎任何一台液晶電視都有這項技術,甚至播放機或播放軟體就具備這個功能了。"



所以 !!

~~只要是1920x1080解晰度的平面顯示器,都會把所有的訊源,"灌水"成1080/60p,50p,120(100)p(比較新的倍頻面板),還有240(200)p(更新一代的倍頻面板)
如果fullHD的定義,是要求原生訊號的匹配~~現在主流的說法是 1920x1080/60 fps,很可惜,就算是藍光的24fps對應(不過應該算是最沒有bug的對應了~ 重複輸出fullHD全對應畫面衝到一秒60張),也不能算是真正的 fullHD.
有沒有攝影器材可以做到?當然有 但是幾乎沒有用於現在的民生放送或者市售多媒體軟件,FULLHD的電視,指的是有能力對應FULL HD的電視,不過我們要認清的是,幾乎沒有FULL HD的訊源可以看.既然是算出來的,我想也許有可能被低階的匹配的原生訊號比下去



樓上你最後的結論我看不懂!
不會是真正FULL HD的訊源應該是要符合1920*1080 60fps的片源才算吧?
那電影這種媒體大概都不可能會符合的,數位技術發展到現在...
全數位製作的如星際大戰也是24fps拍攝的,就算換算成60fps也沒意義吧?
目前看來各廠商都只要是把解析度達到1920*1080的面板或訊源定義為FULL HD
以上的說法太過複雜而且也沒幾個人CARE是60FPS或是50FPS
原本訊源是24FPS就24FPS,灌水換算成60FPS有什麼意義嗎?
馬克斯吉納斯 wrote:
樓上你最後的結論我看...(恕刪)

回報艦長
1920x1080 60fps = full HD 這個說法,我想主要是對應NTSC 60Hz的訊號規格(在PAL的系統應該是50Hz),也就是主流液晶面板的規格
一般的平面電視基本上一秒鐘要呈現60 frames,如果輸入的是24 fps的訊號,必然有對應的問題.就算是能模擬一般電影院放映方式.也需要在24fps中間插入"夠黑"的畫面(這點我不確定現在的液晶電視能不能做的夠好),小弟的意思是應該要補足一秒鐘60frames才能順利播放.
24fps的膠捲規格,之所以能夠匹配平面顯示的播放,主要是因為沒有併場(i/p)轉換的問題吧?所以相較於1080i>>1080p的變換,在運算邏輯上應該合理很多?

是不是一定要1920x1080 60fps才能算是full HD? 其實小弟沒有任何意見,不管怎麼定義,視訊規格也不會跟著改變,不是嗎? 如果主流的平面顯示器都對應120Hz,也許要到120fps才能算是完全對應吧

mudada wrote:
回報艦長1920x1...(恕刪)

現在還有推出240hz的機種耶!
這些技術只是為了讓動態的畫面更平順的技術
跟FULLHD技術怎麼會扯的上關係呀?
早期CRT也都有60hz,當時也沒有FULLHD的規格呀!
把60hz、120hz、240hz這些技術定義到FULLHD裡來怎麼看都怪...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