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nplar wrote:
開版的網兄,你是不是...(恕刪)
FULL HD應該也包含HD READY 1080P
參考HD READY說明
樓主已經說明上面有標明 FULL HD和 HD READY
正常來說註明了FULL HD
不用特別註明其他HD READY或是 HD READY 1080P 才對
所以不管樓主有沒有少看1080P這字,這樣標示感覺有點奇怪
iorihk wrote:
最近家裡想換電視機暫...(恕刪)
回iorihk大~
這屬於香港JVC代理商信興...標示問題...
42SZ58屬於亞洲規~薄型Full HD的VA面板~
色彩系統:PAL~SECAM~NTSC3.58/4.43
視訊系統:PAL~SECAM~NTSC~
支援格式:1080p/24Hz/60Hz/50Hz~1080i/60Hz/50Hz~720p/60Hz/50Hz等~
還有SZ58的確是無法輸出1080i...
它的輸出端子是S端子...上不了1080I的...

提外話...
大大如果不介意機身厚度的話...
可以去觀看測試一下42Z48...規格相差不多...但價位比較便宜...
如果找個到42GZ78的話是更好...
每台機種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完美的產品並不存在於人間~因為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
HD ready
2004年1月,歐洲資訊通訊技術協會(EICTA) 宣佈了HD ready這個標準。HD Ready的原意,是顯示設備能夠從HD訊號上,顯示較高的影像解析度。大部分的HD Ready的液晶電視,都沒有足夠的解析度 (1920x1080像素 或1280x720 像素),來顯示HD訊號的完整像素圖像。
理論上,適當的重建濾波器需要比數碼抽樣,影像有更多的像素表現,能提供最大銳利度,這就是為何普通清析度的液晶電視 (尤其是DVD),可看起來比起最好的標準清析度的液晶電視畫質更好。HD compatible (相容高解析度電視訊號) 標準,亦於英國所採用;這標準表示顯示設備設有HDMI功能,但畫面解析度仍停留於HD Ready的解析度。許多電腦以及手提電腦的解析度,雖已高於HD Ready水平,但除非同時接駁到其他設備,否則沒有HD Ready的標籤資格。
貼有“HD ready”標記的顯示產品要包含以下條件:
1.顯示器和顯示引擎
顯示器(e.g. LCD, PDP)或顯示引擎(e.g. DLP)的最低解析度是在寬螢幕比例中有720條物理線。
2.影像介面
顯示信號只需支援以下介面輸入高畫質訊號:
類比色差,“HD ready”代表完全支援現今市面上類比色差高畫質訊號.而且高畫質信號應能透過普及的連接方式連接或使用配接器簡單連接到訊號
DVI 或 HDMI 高畫質訊號輸入支援下列高畫質影像格式:
1280x720 @ 50 and 60Hz 逐行掃描(漸進式) (“720p”)
1920x1080 @ 50 and 60Hz 隔行掃描(交錯式) (“1080i”)
The DVI 或 HDMI 輸入支援高頻寬數位內容保護 (HDCP)
另外,「HD ready 1080p」,並非Full HD(全高畫質),但畫質比原有HD Ready提升。它的標誌是反白的黑底白字「HD Ready 1080p」。
CHIMEI LCD 均擁有「HD Ready 1080p」資格,可完整顯示HD訊號的像素圖像。
http://www.chimei.com.tw/feature-detail.asp?tech_id=25
所以我的想法是:這些標示就跟一般3C產品外殼上的國際認證(CE,TUV.....)一樣,通過幾種認證就會貼幾種標示上去,愈多愈好,不知這樣說對不對?
Return to innocence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