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晉鵬 wrote:
最想換OLED的電視,就上網作了點功課
海爾沒有錯( •◡-)⌒★
很多電視也是原本60Hz經軟體昇到120或240
很多厰商不敢寫那麼詳細m(_ _)m
怕會引來誤會w
只是低價產品所以4k僅支援60Hz而已
最大的錯誤在一些不慬的人認為規格錯誤
還有明顯是QLED 樓主認為是OLED


QLED 跟OLED都不會分嗎?
Sayaka0528 wrote:
海爾沒有錯( •◡-)⌒★
很多電視也是原本60Hz經軟體昇到120或240...(恕刪)
西風晉鵬 wrote:
最想換OLE...(恕刪)
在講假120Hz採用的DLG技術之前,我還是想先講講關於顯示技術的一些基本的底層邏輯。
視頻的每一幀畫面的呈現,需要顯示設備一行一行的投射出來,一個1920*1080的視頻如果是逐行掃描,那麼每一幀就需要掃1080行,而隔行掃描則是利用人眼的視覺暫留效應,發明瞭一個偷懶的方法,在第一幀的時候只掃描奇數行(即13579。。。),然後在下一幀掃描偶數行(即2468。。。)補全,高情商就是每一幀的信息量下降了,帶寬壓力減小了;低情商就是這什麼破玩意兒?你倒是帶寬降低了,我這邊看不清了,清晰度下降了 喂!
這也是視頻資源1080P比1080i清晰的原因之一,這裡的P不是Pixel,而是Progressive的意思。
為什麼要講這個呢,因為假120Hz就是把逐行掃描和隔行掃描縫合起來了,簡直離譜。
運動補償倒是和DLG技術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卻是兩個完全相反的方向,一個120Hz電視有顯示120Hz內容的能力,但是片源卻是24幀的,這時候電視的大腦通過“腦補”出每一幀之間的內容強行加到畫面里,粗暴的讓內容填滿了24幀中的空間,這屬於是加料行為。
而DLG則是電視面板只有60Hz的顯示能力,但是又想顯示120Hz的內容,奈何液晶性能和驅動電壓不足,怎麼辦呢?聰明的廠家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直接一次掃描兩行,兩行的內容一樣,也不搞隔行掃描那一套了,直接信息減半,還不容易看出隔行掃描那種拉扯感,效率和逐行掃描是一樣的,但是信息量直接減半,這就是DLG技術的缺陷:會損失一半的清晰度,以此來換流暢度。也算是符合能量守恆定律了哈哈哈。
bbvvccjojotv wrote:
利用插補畫面升頻這在電視品牌很常用方式,10幾年前SONY電視也是用軟體升頻。
SONY還用軟體把60 hz螢幕升頻到240hz。
bbvvccjojotv wrote:
KDL-65HX920 65吋 BRAVIA 液晶電視,還升頻到960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