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sonnn.c wrote:
目前市面上第一台QD...(恕刪)
不過後來LG也有推出不用靠過濾就能發出白光的OLED面板來提高亮度就是了。
你講的7788的…

woled 從以前都現在的白光光源
都是靠數層oled混合出來

最新的 EVO/ex是5層

至於QD-oled 雖然只有藍光
但為了壽命也做了3層

因為藍色oled的發光效率及壽命
一直是三原色中最差的
woled為此約2016後
也做了兩層藍色oled來因應
除了面板構造及材料壽命之外
影響面板壽命最大的就是
各種內部外部補償技術
內部一般為出廠校正
大面積單色背光為垂直蒸鍍
一直有均勻性問題
出廠校正補償很好地解決
一般俗稱”抹布屏”的各種
Mura問題,提升了良品率
而外部補償即為LG稱之為
“像素更新”相關或類似技術
螢幕關閉期間偵測任何 TFT 薄膜電晶體 (Thin Film Transistor) 的電壓變化, 與相關參考數值比較後糾正像素惡化問題。這也是一些用戶過一夜
烙印不見的主因
有機材料使用後老化是必然的
但透過軟硬體技術
提升均勻性&壽命
讓你在一定時間內無感
是oled 面板生產商
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講回QD跟woled的壽命差別
只能說目前在大規模公測
目前情況55開
至於之後就很難講了
SDC目前在嘗試以下幾點
1. 49” 77” QD 量產
2. 提升藍色oled 發光效率及壽命
3. 簡化結構:將三層oled 縮減
將QD,oled層整合,以降低成本
willsonnn.c wrote:
是因為此面板是透過量子點直接發出藍光,再透過量子點膜轉化藍光變為紅光跟綠光,就不需要像OLED還要透過過濾器
?你講啥?
QD-oled的藍色光源就是oled
你講的是電致發光QD-EL
主要問題:現有技術亮度不高
目前商品化的都是光致發光
QD-oled目前還是有CF層
主要是過濾未被QD轉換的藍光
雖然目前的QD層轉換約達80%
仍會有藍光洩漏的問題
造成色純度色域下降
目前韓國慶熙大學
開發了一種氣相沉積方法(氣溶膠)
只需3微米的光轉換層,
大約是現有光轉換層的三分之一厚度,就可以完全阻擋藍光洩漏,
並將光轉換效率再提高40%。
它在QD層內部引起藍光的漫反射,
大大提高了紅光和綠光的轉換效率。
作為模擬的結果,
紅色的光轉換效率提高了37.4%,
綠色提高了42.4%。
研究小組解釋說,
紅光和綠光顯示得更亮。
但與目前QD-oled的
QD噴墨工藝不同
不曉得能否順利的導入
willsonnn.c wrote:
看了運作原理後,在想QD-OLED應該不會像OLED那麼容易烙印,
運作原理認知錯誤
delulala wrote:
第一代的Q-LED, 因為使用材質的關係, 在藍光轉換過程中會有有機氣體產生. 這可能有致癌風險, 現在都已經改用新材料了.
??
剛開始主要是硒化鎘(CdSe,
其性能穩定,可以通過各式液晶顯示器的嚴格規範,其演色性佳,色域範圍寬廣。由於含重金屬鎘,所以常被拿來檢視汙染議題。但現今技術鎘含量極低,以一張75吋電視用的量子點膜來說,其鎘的含量大約只等同於一碗白米飯。
早期另有不含重金屬鎘的磷化銦(InP)材料作成的量子點膜切入市場,雖然不含重金屬,卻是致癌物 。且演色性不好,色域範圍小,量子效率低,只短暫出現
在市場上。另一流派為具鈣鈦礦(Perovskite) 晶格結構的CsPbX3; X可為氯、溴或碘(Cl, Br,or I),其也標榜不含重金屬,但卻又含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