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光纖能夠傳送的距離, 明顯短了很多, 不過因為材質純度的改良, 所以也是漸漸的達到 50 ~ 100M 距離的傳輸, 而不需要中繼器....
但換另一種想法, 如果家中的一條主幹, 靠一條環狀的高速 Fibre-Channel 去做連結, 提供至少 1GB/s 的頻寬,
每個節點端看需求來增加訊號轉換器到像 HDMI , Giga-bit Ethernet, Cable TV, DTV tramsmitter , receiver 等等, 也不失是一個好選擇.. 不過光一個 1920x1080 24-bit 60 Hz 的訊號傳輸, 就吃掉 4xx MB/s 的頻寬, 所以其實也很難在一條通道上同時提供非常多個這種訊號的傳遞...
而且走 Fibre-Channel 協定的設備, 都是比貴的... 需要制定一個成本比 FC 便宜, 價格又是比較大眾化的光纖架構規格, 這樣家庭式的一條環狀光纖通訊主幹, 才有它的優勢存在...
不知道和HDMI線比起來, 價格差了多少?
有搜尋到一篇相關的文章:
POF光纖
其實為什麼不能傳送解壓縮前的資料呢?
這些技術似乎都著眼於已經解壓後的資料
以個人所學來看, 解壓之後的資料是非常脆弱的
抗雜訊的能力低
完全沒有資料錯誤修正的能力
所以才需要這些貴死人的高檔線材
或是頻寬嚇死人的無線設備
如果是傳輸解碼前壓縮好的資料流
缺點可能只有線的另一端要加個解碼器
而影音設備中, 編碼器都貴得要命
解碼器就便宜多了
實在不懂這些人在想些什麼...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