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整理]VA 方式 v.s IPS 方式

希望 yakushi 兄不要再任意竄改分享文章"作者"的名字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水云 wrote:
希望 yakushi 兄不要再任意竄改分享文章"作者"的名字

嗚…
被發現了…
水云大大應該先從MVA & IPS的缺點開始說明比較有趣,
色偏是MVA最大的缺點,那IPS就沒有重大缺點?


拭目以待.
水云 wrote:
不是

Sharp 本身就是 VA 技術的研發者

所以目前來說,任何 Sharp TV 面板均為 VA 技術
除非它改技術 惡魔

我很好奇,為什麼像 Sharp 這種面板技術高超的公司,何以選擇 VA 技術?這種技術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是 IPS 所沒有的?或是它的後續發展會很好, 所以 Sharp 在等待這個時空的到來?
IPS 缺點 反應時間不夠快,比VA容易有殘影問題.
另外,因對defect(particle 容忍度低),且易有Mura issue,導至製程成本偏高,
以前國內彩晶有做(S-IPS & AS-IPS),但因不敷成本而放棄,現在也改走VA(HVA)
scient wrote:
IPS 缺點 反應時...(恕刪)

不好意思,請教一下。
既然IPS的液晶分子是從中間翻轉比起VA的二端迴轉來的快,
為何IPS的反應速度會比VA慢?

另外在MPRT的測試方式當中,二者所擷取數據也不盡相同。
如何去判定VA的反應速度比IPS快呢?
「樹多必有枯枝,人多必有白痴。樹不要皮,必死無疑﹔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其實,不管IPS,VA的NATIVE RESPONSE TIME,現在都不是太大的重點,因為120Hz足以欺騙眼睛了.
VA較之IPS最大的優勢在於:黑
這是因為液晶結構之故,而大家都知道,LCD TV的最大罩門,其實就是黑色的深度,還有黑階的問題,所以,SHARP選擇VA面板做改良,無非是想要直接切入LCD面板的最大問題點,然後發展出更高對比的面板(...也就是,更"黑"的面板).
環顧市場,市售的LCD TV機型,一直不斷在創對比度新高的,都是使用VA面板的機種,簡單來說,就是3S:SHARP,SONY,SAMSUNG.
當然,不同技術造成的動態對比度,是很多地方可以取巧的.
買電視,若能親眼看,那比用什麼面板來的重要,盡量囉!
railzack wrote:
其實,不管IPS,V...(恕刪)

多謝R大說明,不過目前各大廠商好像似乎都沒有明確發佈各家黑階所呈現色階。
個人比較好奇的是LG的IPS跟日立的IPS-α到底當中差異性在哪?
不知道哪邊有這類的資訊可供參考?
「樹多必有枯枝,人多必有白痴。樹不要皮,必死無疑﹔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ips-a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都沒大尺寸lcd

去年購買日立 xr-01 也只到37"

今年有出到 47" Wooo UT47-XV700

但跟sony 其它大牌大尺寸比 小了許多

不過47"也挺畸形 一般都 37 42 46

莫非也跟sony出一個 40"

搞特別~
alex0719 wrote:
ips-a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都沒大尺寸lcd

去年購買日立 xr-01 也只到37"

今年有出到 47" Wooo UT47-XV700

但跟sony 其它大牌大尺寸比 小了許多

不過 47"也挺畸形 一般都 37 42 46

莫非也跟sony出一個 40"

搞特別~

IPS-α 到目前為止還是只有 6 代廠
8 代廠能否如期傢動還在未定之天
( 沒選擇 10 代廠不知該高興還是該難過 )

- - -

40、46 是三星採取的尺寸

42、47 是 LG 採取的尺寸

32、37、42、47、52,五吋五吋往上跳算比較正常

日本 Toshiba、JVC 都有 47" 的
Hitachi 用 47" 不會畸形啦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