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cules6681 wrote:
可是您房間的不是別篇OLED或是本篇說的55X7500F嗎?
NanoCell在IPS機種算不錯有,尤其是對遊戲玩家更棒,可是包括rtings等測出來的數值沒比VA好啊?
主要缺點是
1.對比低
2.不夠亮
3.HDR高光表現差
4.黑色不均
5.有全陣列控光但表現不佳
相較之下比較不適合明亮空間,與觀賞HDR電影。
我房間是55CX沒錯,但我媽房間是65Nano91
而在換55CX之前是55X7500F
再來一開始是43W800C,後來因應4K,隔幾個月又買了55X8500C,最後才買55X7500F
而原本43W800C拿給女友用,換了55CX後,拿55X7500F給女友看,而原本的43W800C則是拿回來給我妹看
至於55X8500C則是後來給一個還不錯的親戚看了
原本買65Nano91給我媽媽看之前想說可能會跟55X7500F一樣漏光之類的IPS問題,但買來後則是完全改觀。
客廳則是65B6T,上一台則是40X4000,原本還有一台W系列的40吋,但因那時候某個不錯的親戚搬家,買第二天而已我爸就把40W這台送去給親戚當喬遷禮物,但實際上型號則是不清楚。
後來又買了Sony的藍光5.1家庭劇院組。
最後則是我個人認為Rtings看看就好,跟照相的DxO一樣。
原本再買55CX之前也是一直看Rtings,但買了之後踏入這個領域真的覺得那只是參考數值。
看HDTVtest和Stop the FOMO這兩個還比較有參考價值。
只要拿Nano91出來,就是會有人拿Rtings的數字出來,但是只要拿貼牌的海信H9G和H9F出來(Toshiba 8000vs和Sampo WA500)
他們又會無視Rtings的分數了...
至於你說的那些缺點,後來LG有更新優化,比他們一開始測的好很多,甚至連CX某次更新之後峰值亮度降100nit這種事他們也沒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