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nx2 wrote:
謝謝兩位回答~其實我...(恕刪)
液晶電視來說的話,現在面板大多數是"模組"然後外加一個"電源模組"
所以基本上面板保固三年的狀況跟先前的液晶電視會有不同,
因為先前的液晶電視只保面板,不保機板或背光模組(因為是分開組裝)
但是現在的面板模組化(機板跟背光模組都包含在內)所以面板保固三年只差一個電源模組來說的話,
用話術的包裝底下"個人"來說是差不多的。
不過就以目前市場所謂的"全保"情節來說的話,當然是全保的爽度是比較高。
最後說回來~還不是因為"電源模組"的保固差異。這東西跟原廠叫料,也不貴。
貴在工錢~
電視這東西其實也蠻妙的,全憑個人喜好。(因為這牽扯到色彩學)
就好像數位單眼相機的N家與C家在加上後進來的S家~
撇除後製與鏡頭支援程度不談,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覺得各家色彩各有所長。
當然這類的話題也不斷的一直在攝影論壇中不斷有爭議,
但是,合乎以及對味了自己的視覺饗宴。那就是自己最適合的機器。
硬要比規格,比價格。那是比不完的!(反正最後贏家還是廠商)
色彩是很主觀的!如果撇除色彩因素來說的話。
我相信IPS與MVA面板之間的物理差異性更是有其差異性。
最主要差在色階漸層上的呈見,反應時間來說的話當然也是有他的物理特性存在。
如果樓主對這類的物理特性有興趣的話,可以上網查看一下。
不過針對外國品牌價格賣高來給較多佣金給通路。
我個人是認為不能一言以蔽之,應該說各家政策不同。
有的將固定的%數直接轉移到廣告上,增加品牌認同度以及品牌曝光度。(日商)
有的則是將那些%數轉移到門市的佣金上,使門市人員或是通路全力去支持品牌。(韓商)
有的則是一半投入廣告,一半投入佣金及後扣。力求平衡點(國產)
這是一個品牌的行銷策略,個人認為這是他品牌自行決定要發展的方向。
若真要說進口品牌賣的比較貴,這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進口品牌有些是整機進口(扣家電的關稅)(這是進口的)
有些進口品牌是零件進口,台灣組裝(扣零件的關稅)(這是進口的)
有些國產品牌是掛"液晶顯示器",加裝選台器(扣IT螢幕的關稅)(這是出口的)
玩法每家都不一樣,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所以在維護基本的毛利率的情況之下,套一句老話"生命自有出口"
但是我總覺得…台廠還有一段很大的空間下殺
(不然那些白牌號稱的大廠面板難道是唬假的嗎?)
只不過劃時代或是取代性產品尚未問世量產吧~
個人的一些小意見,若個人觀念有誤,也請不吝指教
「樹多必有枯枝,人多必有白痴。樹不要皮,必死無疑﹔人不要臉,天下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