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65X9000E與65EX770W測試心得

evl619 wrote:
挺一下SKAP大65X9000E...(恕刪)


EX750跟EX770規格一樣 只有產地跟尺寸不同 其他全部一樣
.......................................................
光是EX770賣到這價位還沒過UHD認證,就輸很多了
國外評測EX750亮度才500~600尼特

連Sony X9000E都輸(峰值超過800尼特)

真的要花大錢買4K tv
UHD認證是最基本的
(峰值超過1000尼特)

65EZ1000 用的也是LG OLED
LG OLED TV還是台灣組裝的產品

沒必要去買個號稱日本生產的

.....................................
網路找的
EX750/EX770兩系列,但其實只有產地跟尺寸不同
規格上是一樣同等級的 畫質表現相同(也都比DX700好)
若對應國外機種,等同歐規EX750/780或東南亞EX750 (日規為EX780)

都是使用與今年最頂級的EZ1000系列OLED相同的HCX2晶片
也都是採用群創120Hz/10bits/VA面板
(台規前代DX700為8bits+FRC廣色域來達到10億色...歐規屬DX750)

50EX750W 定價$44900 實際40K
58EX750W 定價$59900 實際52K
65EX770W 定價$99900 實際9萬
75EX770W 定價$229900 實際20萬
lordkon wrote:
EX750跟EX770...(恕刪)


你這個網路找的,不就是 2F 這位 P 粉寫的嗎?本樓樓主拆機說兩型號內有不同,這位P粉很堅持一樣;前面問他是不是認為樓主在亂講,到現在還沒回覆呢!
不喜歡?就不要看啊!
KaitoKid wrote:
你這個網路找的,不...(恕刪)


+1

這一位沒買過大家電,只憑網路規格資料來評論推薦,假日去賣場坐個兩三小時去看各家電視就可以判定一台電視好壞,一定只有P牌勝出,然後就透過私訊方式推薦到某植物網站去購買,所以網路找的資料看看就好,不用太相信,大家要看清楚真相。

如同當年TOSHIBA的事件一樣,拆機之後,一切真相大白。
你會相信實際使者的經驗還是沒買過電器的學生說法? 不檢舉你的文章是讓更多人看笑話
kuku.lin wrote:
EX750跟EX770...(恕刪)


我這邊有拆機的照片,58EX750W與65EX770W兩台主板是不一樣的,只是礙於廠商與雜誌社的規定,無關的第三方無權貼這些照片,除非我自己買了這兩台才有權利貼,有興趣的網友不妨等雜誌刊出又或可以直接詢問台松,台松會告知這兩台不是只有面板與產地不同,關鍵零組件也是不同,單就實機表現輕易可看出EX770W在畫面純淨度是優於58EX750W的。
有點看不懂,直接請問一下
不論價格
770W 和 sony x9000e 的表現哪個比較優啊? 謝謝
tony920616 wrote:
有點看不懂,直接請問...(恕刪)


Sony X9000E,句號
Panasonic在台灣性價比不差,但板上一些業代真的是幫倒忙的豬隊友

請看這張UHD藍光背面的左下角紅框部分
"ULTRA HD Premium"

買電視就是要認明這個認證,這是UHD內容演繹所需的最低標準規範
液晶電視,峰值亮度至少超過1000nit
OLED電視,峰值亮度至少超過540nit
色域範圍,不論液晶或OLED,至少都要超過P3 90%

其餘什麼
SONY 4K HDR、Panasonic HDR、DELL HDR、Samsung HDR、LG Active HDR蝦咪碗糕
那只是在混淆消費者,這才可以低規高賣

反正就是要認明那個沙漏的圖標就是了


Joey452 wrote:
請看這張UHD藍光...(恕刪)


問題是 SONY 就講明了不會甩這個認證,產品上也不會去放這個 LOGO。難道 SONY 電視就通通不能買了嗎?
不喜歡?就不要看啊!

KaitoKid wrote:
問題是 SONY ...(恕刪)


如果沒有這個LOGO
可以去國外評測找一找,像是Rting、HDTVtest
查看峰值亮度和P3色域有無達到最低標準

Joey452 wrote:
請看這張UHD藍光...(恕刪)


這個真的要說起來,應該要算是高標。
其他的先不說,光1000nits的要求就是很困難的任務。
背光散熱等設計全部都要大改重來,費用會非常的高。
這也就是為什麼市面上基本上很少很少有TV可以達到這個認證標準。

一般看得到的顯示器,高階一點BtoB的產品(如機場的拼接電視牆)大部分落在700nits。
這樣的產品光面板的單價就要1000-1200美金左右。
當然,產品不同不能這樣相比。
但是價格上,我想是可以當作一個大概的參考依據。

目前各家有各家的HDR相關logo,嚴格說起來也不是低規高賣。
這是因為Soc/Scaler/Chip的部分已經可以做到HDR訊號解碼。
有些色域範圍,也有超過P3 90%。
就算不達到1000nits的情況下,HDR訊號還是可以有一定程度的解析。
這樣的話,各家只能在不侵權的情況下各自想一個稱呼。
您提到的Sony,他們也是Ultra HD Premium 的制定會員之一。
他們自己會另創一個說法/logo,也是為了一般型TV能夠銷售。總不能叫他們每一台都要達到認證然後每一台都賣10幾20萬吧??

目前業界也意識到之前定的標準太高。
為了讓HDR普及,現在有很多其他標準在制定。
目前比較有雛型的應該屬於VESA,目前有VESA PC HDR400 & 600。
大家的規範制定多少有不同,但是基本上的大方向可以解讀為
*解析HDR訊號(大多數HDR10 & HLG)
*亮度至少都比現有產品稍微高一點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