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 我也說說我自己的觀察 與消費。
首先,對應第四台或是低強度的網路串流,
不需要4k 當然,有了4k 反過來使用網路
串流 負擔費用多一些
這個對應的項目,電視 擴大機含劇院喇叭
以及播放器。
從DVD時代 大概1998~2000年,
DVD的普及跟應用算是很廣,
大部分人 這一坑都有進。
但是 藍光 這坑 也是在之後2002左右
就一直推廣。
藍光這坑 我等了很久,
在2015~2016 汰換DVD機
畫質部分,使用full HD電視與播放機
其實我都可接受。
音質部分 使用二聲道的傳統音響
沒有HDMI規格問題。
一個發展中的規格 追他是沒用的,
只能等技術成熟。
我個人 認為可以接受的時機
大概是 4k HDR支援2000nit 價格普及。
這應該要花上幾年,大約是明年以後
2018~2019,我不急著用新技術。
才說完sony覺得實體碟片沒搞頭,馬上也是出了台uhd bd player呢
自從裝了空氣清淨機,wifi看影片都變清晰了呢 lol
ykd521 wrote:
傻子才在每年追新規...(恕刪)
你忘了有人是真的有錢才一直換新規格,認為所有短期間就換新規格的人都是傻子的那個人
那個人可能會是窮人? 或是生活不夠富裕 (我並不是在針對你,請勿對號入座)
我說的有錢人是指那種一花錢就數百萬甚至數千萬買名車的人,區區一個幾十萬的投影機、電視、擴大機算啥?
我的意思是,如果那個人是家財萬貫的富翁每年都換新規格,那他是傻子這點就不會成立
而以現在的"科技情況","即使沒啥錢的人"也3~4年換一台電視差不多
因為:
1.規格進步快
2.電視可能沒撐個5年就壞了,修不如買新的
30萬的電視如果面板壞掉,要修都20幾萬起跳的
5萬電視面板如果壞掉,修可能也要2~3萬,不如貼點錢買新的,順便淘汰舊規格
就是因為沒錢的人還是存在,更要把錢花在刀口上
現在22K的年輕窮忙族,4年也能賺超過100萬,四年買個3~5萬電視應該還好~
而年收入40萬以下的人是不用繳薪資的稅金給政府的,所以囉
台灣又常賣比較貴,一般人很難追得完,
比較實際做法就是不要追好追滿,
自己訂一個汰換週期依序輪換3C設備(第1年手機、第二年電腦組件、第三年音響組件...等),
不要管那些業者宣傳廣告甚麼,現在很多東西其實都已經效能過剩,
一般人其實也沒有真的需要用到那個等級,
好比BD,我自己這3年開始收藏後才發現,周遭根本沒甚麼人在看,
大部分人不外乎上電影院、網路串流或下載(720P~1080p)、甚至還在租、買DVD,
天呀!都已經UHD世代了!可見其實DVD~1080P解析度就可以滿足大部人需求了,
冷靜想一想,這幾年其實電子產品發展也沒有1980~2000初期那樣時常有革命性的突破,
大部份都只是在擠牙膏、改規格,逼消費者汰舊換新,
像電腦,本來這兩年要依序更換用了5年的筆電與3年的桌機,
後來研究一下,在預算內怎麼換都不會比當初換SSD有感,
最後花6000塊修理整新筆電、桌機換顯卡(6870~RX480)、PSU搞定,
只用了原預算的5分之1,反正不開最高特效、轉檔只差沒10幾分鐘,
其他一樣使用背景下,還是一樣能順順使用就好,
其他很多東西也是一樣,管你業者搞甚麼時程、規格汰換,
老子就照自己的時程走,老子自己時間到了再來汰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