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在那個時間與日本各個家電廠合作,除代工低階產品外,再依據自有技術成立自有品牌。
當時,聲寶與夏普,大同與三菱合作,三洋就自行設立台灣品牌。
但是當日本轉移到數位產品時,這些公司並沒有完全跟著轉型成功,變成傳統產業。
像日本三洋已賣給大陸白色家電海爾,已經沒有日本純血統的三洋(台灣三洋英文已改名)。
到了電腦時代,日本有些產業跨過去,SONY,松下,東芝,三菱,富士通等等。
所以這些公司除投入PC產業(日本最大NEC,IBM),也轉數位產品到影音部份,就是液晶。
台灣的大同雖然有中華映管,但是沒有完全轉型到影音產品。
台灣液晶廠也跟日商合作,友達(松下,夏普),華映大同(三菱),奇美(富士通)等(最早合作背景)
後來的世界液晶廠(包含台灣),當然也會提供液晶面板給這些家電廠。
但是液晶有不同階的規格外,甚至同規格都有依據良率而不同位階產品。
各家世界,台灣,中國液晶廠為了提高自己毛利,都自行開設品牌銷售外,最佳面板留給自家品牌。
在加上面板外的顏色顯示技術,電路板線路,IC等,都自行開發,提高競爭力。
而一般家電廠就只能拿到低規格或次階產品,雖然還是很努力的在進行設計。
但是傳統家電工程師的薪資是遠低於液晶面板廠等的工程師薪資。
資源不足情況下,以自己通路銷售,已沒有品牌附加價值下,就必須面對通路商的利潤,其他家電品牌競爭。
所以,如果你只是要買一般能看的電視,不太要求任何高速度,高解析度等藍光、遊戲機使用下,
這是很好的選擇,而且通路多,維修服務(理論上),會好一些。
但是要求高階,品牌時,國外品牌或奇美、BENQ就是這樣選擇。而郭董牌就是從中間要殺出一條血路。
做家電的廠商,跟專門做液晶顯示器的廠商,在目前的液晶電視
(基本上就是個液晶顯示器+機上盒)領域,誰可能比較專業?
一個是產品線眾多,以前沒有相關產品經驗;另一個是專門生產
液晶顯示器或以此為主力,甚至大部份都有串連到上游關鍵零組件
(液晶面板)供應商。誰的東西可能比較不會有問題?
樓上有提到華映面板,華映有生產給電視用的大尺吋面板哦?
很少聽到耶....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我有買過
1.大同42" 約七八年前買的,當時4X"的就感覺非常大台了,選了台大同的價格以當時各品牌來說當然是便宜得很,表現中規中矩,顯示效果當然不能跟現在比,但至少目前還在用,搬到奶奶家給他看民視
2.BENQ黑湛屏42",約三年前買的,要放房間用的,口袋淺只能挑國產,這台外型還挺不錯的,目前也是頭好壯壯
3.郭董40"跟60"各一(去年還是前年忘了,反正搭配MOD方案買的),這兩台說實話我真的不推薦,雖然我愛國貨,
對我來說幾個缺點
1.反應超慢,開機等半天,轉個按鈕設定也是有夠慢,我這種急性子的真的每次都想砸遙控器,尤其是那台60"的
2 40"那台遙控器設計有夠爛,世界無敵難用,每個鍵都緊鄰設計差到不行
畫質效果大家自己去實體店面看看吧!!
如還要買電視也只有這三個品牌能選
我應該會選BENQ的
最不推的也原本是我最期待的新視堺(郭董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