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日本衛星高畫質bs' cs頻道 2014年開始 4k 2k 收視放送

推薦看第四台選台快雪花少畫面好的1080p電視

這種文變少
台灣才有可能電視全面數位畫高畫值

往後別看到
推薦看第四台的4k 2k電視
這種文就算奇蹟了
感覺還是直接移民去日本比較快吧


cd1997 wrote:
想想一樣是全球資訊產品製造、設計大國。
樓主,你是在開玩笑吧?
cd1997 wrote:
台灣去年才開始 有所謂的 數位電視
這句話也是開玩笑吧?還是樓主不知道台灣有數位電視已經好幾年了?
美軍連茂伊島野火都不救,還指望他來臺海千里送人頭嗎?
讓我們看看2014年台灣有沒有辦法做到全頻道HD 720p.....
嗯 多加二年 2016好了..........



....
......
........



還是沒辦法說服自己到時會達成這情況


Timi.C wrote:
讓我們看看2014年台灣有沒有辦法做到全頻道HD 720p...(恕刪)

想太多, 即使是日本也沒全面HD
(連BS都還有480i頻道...)
只要有NCC這個單位尚未作古,個人認為到2018世足賽以及2020奧運台灣都可順利取得全球獨家的SD轉播權。

cocohill wrote:
只要有NCC這個單位...(恕刪)


我高中畢業在第四台做過,那時就有1080的nhk了(類比)
1990年左右的事
台灣的HD台還在晚間的黃金時段播1998年的連續劇
我覺得4K放送恐怕很難
而且台灣的數位化也是半套,電子節目表不準確節目介紹也很隨便,字幕也不能顯示或隱藏
跑馬燈拼命跑,台標永遠掛在右上角也不用半透明,然後廣告時間還會有"你現在收看的是XX台"的片段
最近很徬徨,很心煩,不知道怎麼解決...?
台灣至少公視與老三台應該要提供免費的HD節目,
可是頗令人失望的,撇開數位電視不談,
MOD目前只有中視HD而且大部分節目是另外購買來播(與主頻道不同),
而公視HD一直沒上MOD.

日本NHK經費多是一個問題,
但是人家也頗注重開源啊~
全世界都買得到NHK出的Blue-Ray 或是DVD,
可是台灣公視的節目呢? 只有DVD而且連台灣的店面都沒有.

人家日本或是國外沒有HD至少16:9的節目占大多數,
少數老片也維持原比例不會拉寬成扁平的撥出.
台灣傳統類比式有線電視有技術限制就算了,但是連新的數位有線機上盒或是無線數位電視都這樣壓扁節目,
真的很難讓人接受.
此外NTSC規格SD的確以480p為主, 澳洲與很多國家慣用的PAL則是以525p為主,這之間就有差了.
澳洲現在無線數位就有近30台,其中2/3是720p以上HD撥出,
看起來畫質甚至超過台灣部分台壓版DVD,
Full HD撥出節目比例也節節升高, 至少新聞每個都像壹電視, 體育台每個都像MOD的體育台.
而且台標做得精緻很多,也不會濫用跑馬燈,
大家自己去看看NHK-World HD, BBC NEWS HD, SKY NEWS HD...這些衛星新聞頻道,
就知道台灣的新聞台根本是狗皮藥膏貼滿畫面.

澳洲大部分家庭看的是無線數位頻道,買個天線加上支援無線數位的電視,或是老電視加機上盒就可收看.
所以電視影集,綜藝節目,看起來都很舒服,其他要看更多電影或是更深入的節目,付費有線電視公司拉機上盒也多半是HD節目.
台灣的液晶電視普及率遠高於澳洲,也比澳洲早了好幾年進入一般家庭
(至少2009年初我到澳洲時台灣大部分家庭都是液晶電視了,當地朋友還是多以CRT居多),
但一經政府宣布無線電視數位化後,搭配業者促銷,幾乎所有家庭在幾個月內就開始收視HD節目.

只能說台灣的高畫質化與數位化起步太晚,又多頭馬車(早年無線數位電視主力客群是計程車司機,根本不是拿來推動高畫質節目的),
此外,大部分民眾習慣於每個月NTD500~600 看到飽的傳統類比式有線電視100多台頻道也是個問題.
現在就算每戶強制要送一台數位有線電視機上盒,
老一輩的人還是會覺得只是業者吸引全戶安裝的伎倆(以後不能偷接了,需每台電視搭配一台機上盒),
打開機上盒又還是以傳統4:3 SD節目居多, 很多老人家也覺得多開一台機器麻煩又多耗電,
這是政府也該檢討的.

如果從幾年前就開始強制業者改以16:9為主撥出,陸續提升至HD, Full HD,
以傳統CRT電視收視的人自然會被上下黑邊與遠差於液晶電視畫質的原因吸引換購新機,
用液晶電視的人也才感受得出新電視的優勢考慮換更大螢幕機種或是新的聯網電視....
這樣市場才做得起來.

近幾年不提日本,連中國現在也一堆廉價高畫質電視,網路機上盒,
隨便都一堆HD影片或是頻道可以看.
再回來看看台灣,好像要個HD直播的新聞,三金典禮,影片或是體育頻道...都是種奢求.
有錢一點的人早就投資去裝衛星接收器或是MOD了.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
Hans Cheng wrote:
此外NTSC規格SD的確以480p為主, 澳洲與很多國家慣用的PAL則是以525p為主澳洲現在無線數位就有近30台,其中2/3是720p以上HD撥出,


稍微吐嘈你一下~~~

SDTV D1 的規範, 從原本類比的系統繼承的狀況是:

NTSC 是 720x480i60
PAL 是 720x576i50

巴西的 PAL-M 是 720x480i60 (假如我沒記錯的話...)


HDTV D3 的話,

NTSC 是 1440x1080i60 / 1920x1080i60
PAL 是 1440x1080i50 / 1920x1080i50

英國的 FreeviewHD 本來是用 MPEG-2 MP@HL 1440x1080i50, 但在 2012/5/31 開始, 全部改成 H.264 HP@L4 1920x1080i50 轉播了...

澳洲的地上波節目, 應該還沒學英國那樣... 因為它是用 MPEG-2 編碼的, 編碼率也只有 10Mbps 出頭, 硬撐到 1920x1080i50, 應該會連靜態畫面都碼賽克連連吧.. (像台灣的無線數位廣播節目那樣, 自我催眠說 3Mbps MPEG-2 編碼率, 就有 DVD 的畫質... HDTV 只要 6 ~ 8 Mbps H.264 )


HDTV D4 的 1280x720p60, 記得只有美規 ATSC 的節目才在採用~~~

美規 ATSC 其實也有定義 D5 中的 1920x1080p24 , 轉播 FILM 影片用的...


其他的 1080p25, 1080p30, 1080p60, 沒有這種廣播節目的標準...



未來 UHDTV 的規格, 則完全都是 progressive 的編碼訊號了, 最多到 120fps.. 色域也從目前的 BT.709 (sRGB) 擴展到 BT.2020 ...

這樣 Sony 的 X9000A 系列, 才英雄有用武之地~~

可惜它不能吃 HDMI 2.0 的訊號... 4K 訊號輸入只能到 3840x2160p30 ~~

Sony 有打算替 84X9000 做訊號源輸入機板的升級計畫 (一台那麼貴, 不能支援 2160p60 的話, 一定會被狗幹到翻掉...), 但 55/65X9000A 會不會有, 就很難說了...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