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關於高HZ液晶電視的選購

紫皇院 wrote:
因此在挑選電視時是不是選擇後者能減低液晶電視畫面的不流暢感
前者因面版本身反應速度慢
所以有時倍頻後反而會因為畫面補差技術錯誤畫面反而有破格的現像

基本上,液晶永遠會伴隨殘影的問題
從60、120、240、480Hz...
插圖時間一直縮短,希望能「減少」殘影現象,卻還是無法解決殘影的存在

重點在於液晶分子先天的反應時間太久,
業者宣稱的反應速度都是指黑白切換的時間,但一般人怎麼可能只看黑白切換?
而最耗時的,就是一般畫面顏色的切換(灰階)
而這樣液晶殘影的時間可能足以讓人眼察覺

所以插圖插的就算再快,和映像管、投影機、電漿兩兩相比
你就能發現液晶有明顯的殘影
尤其是畫面快速移動時,物體的線條幾乎就消失了


另外,開了動態補償,雖然能「稍微減少殘影的現象」
但又會產生Input Lag(輸入延遲)的弊病,
這對有打電動需求的人來說,又是很傷的事情

液晶的優點,大概就是比較便宜吧?
不過若以便宜又能獲得大尺寸,3-4萬元的HD投影機是個方案!!只是空間光線限制不少
若要畫質與方便兼具,電漿是不少人會考慮的選項
參考看看吧~
avatar01 wrote:
基本上,液晶永遠會伴...(恕刪)


液晶反應速度在低也無法改善殘影問題
目前TN面板 達到2ms一樣會有殘影

這個問題
光之白翼先生 給了詳細的解釋:
"因為殘影的問題是人眼在看移動物體時眼珠會隨物體移動,
而且會自然地預測物體移動的方向與速度,從而控制眼珠以接近的速度去追蹤移動物體,這是人類的天性!

但是LCD是屬於HOLD TYPE的顯示器,在一個FRAME TIME中,畫面是靜止不動的,
必需等到下一個畫面資料更新後畫面中的移動物體才會更新到新的位置,
但是在新的畫面中該移動物體又會停止一個FRAME TIME不動,可是這期間人的眼珠是以接近等速度在移動,
所以在每一個FRAME TIME中,人眼在轉動,但是畫面不動,就造成了所謂的BLURR!
(問題不是在於反應速度,是人類的問題與LCD顯像問題。)"

轉:http://www.hd.club.tw/thread-46454-1-1.html


內有圖示說明 當反應速度達到8ms 抑制殘影將會達到極限
所以勢必要開發新技術 縮減液晶殘影的弱點

使用高HZ面板補插圖片 缺點會造成輸入延遲
使用背光掃描 缺點會造成亮度下降

還有液晶本來價位就是比電漿高
在過去液晶32吋 電漿42吋時 液晶買到42吋也是比電漿貴

反而是現在液晶價格大降 變得沒比電漿貴多少 電漿市佔才由緩慢成長的情況下停止成長
不是每台電漿都是KURO OK?

2006年調查

液晶面板一直是比電漿面板貴 但從過去逐年拉近中
rx780512 wrote:
內有圖示說明 當反應速度達到8ms 抑制殘影將會達到極限
所以勢必要開發新技術 縮減液晶殘影的弱點

最好玩的
就是8毫秒指的是黑白畫面的轉換反應時間
然而大家看電視都是灰階在變化,反應時間遽聞是30-50毫秒
一般人眼需要每秒60張以上才不會有殘影的問題,換算一下時間約16.7毫秒
然而大部份民眾都被廠商的宣傳手法矇在鼓裡而不自覺...

所以未來960Hz、破千Hz,液晶還是會有殘影...
連光之白翼大也寫明了,這樣的技術也只能讓殘影問題「優化」,而不能解決...
殘影大概是液晶的死穴了

JustinLee wrote:
其實進展到了LED背光源之後
LED插黑跟掃描背光已可以滿足當前的需求
目前的瓶頸還是在於液晶反應速度的先天缺陷
雖然經由液晶材料配方的改良
與倍速演算法加上overdrive的搭配已有所改進
但仍面臨到了很難再向上提升 ...

光之白翼 wrote:
回JustinLee大~

是的...
到頭來依舊還是先天體質問題...

現在的作法...
不外乎採double metal line/銅製程或一些元件設計上的改良...
但基本上...已經很難再有驚人的提升了...
液晶反應速度在低也無法改善殘影問題

目前TN面板 達到2ms一樣會有殘影

這點我也看過光大的文章 所以知道了

因此只是盡可能買能無殘影的液晶電視而以

其實我也有考慮過電漿 只是真的市占率有差

現在大概也只剩國際牌有做

畫面我也看過 真的滿棒

只是選擇性真的算是滿少 價錢也有點高啦

另外今天有去賣場看了一下

奇美LV跟禾聯確實是用LG的面板無誤

畫面表現相同 完全是相同面版

只是掛的牌子不同而以 連邊框薄度盡然也相同

而且影像處理工具差不多 所以也沒有倍頻功能

到是真的是120HZ原生面版 其實也只是4毫秒反應速度面版

當然不可能強調倍頻功能 總算解惑 廠商當然不會強調

另外XVT的電視我也去看了

直下式果然沒話說 黑的果然夠黑

480HZ開下去也的確令人驚艷

如果我拋棄3D功能的話 這台毫無疑問是最理想機種

可惜我還是想體驗3D

目前看到的價錢順便講一下

XVT47吋26900 奇美LV42吋19999 禾聯3D42吋18900

再考量版上版友說轉台速度的問題 我想我最後應該會決定

禾聯3D42吋18900 這台算是CP值高

目前再觀望看看會不會有降價空間

題外話 聲寶最近出了轟天雷系列 感覺滿驚呀的

電視賺頭這麼大呀 搞不又能看到酷哥上購物台表現驚讚的演技了

自從他跳槽之後我就很注意他 當時我被唬的一愣一愣的

不過他有介紹幾檔商品確實是真材實料 也不完全是演技啦

謝謝版友們的指教 在下又增進不少見識了

謎之聲 版上既然有人買的90吋的液晶電視 真有錢呀 好感動

真好奇售價多少錢XD

eric480 wrote:
最好玩的
就是8毫秒...(恕刪)


不僅如此

就算同樣是240HZ的面板
如何計算插補圖 也是要靠各家的功力
不是說有240HZ面板 開了之後殘影消減幅度就是一樣
畢竟插入的3張圖可說是平白無故生出來的 必須要看各家晶片
還有輸入延遲 也是可以用技術去減低影響

同樣的背光掃描也不是說你有我也有 大家都一樣

所以最好還是要親眼去看 看高畫質足球比賽 殘影抑制好不好 足球員在奔跑時最明顯
爛的跟好的差距極大 而且液晶尺寸越大 殘影問題也會跟著被放大
台灣2線品牌 現在做到55吋 殘影問題嚴重到 買回去活受罪而已




這篇知識性很充足!!收穫良多!
151515
增廣見聞,可惜的是市場終究還是讓液晶坐大....

紫皇院 wrote:
因此在挑選電視時是不是選擇後者能減低液晶電視畫面的不流暢感
前者因面版本身反應速度慢
所以有時倍頻後反而會因為畫面補差技術錯誤畫面反而有破格的現像
這裡是我綜合爬文結果 這部分如有誤請各位版友指正


破格現象是因為補足中間畫面的技術上的問題, 或是兩幀(或N幀)畫面
的資料沒辦法算出很好的中間畫面, 而產生的畫面缺失. 跟什麼倍頻
(其實講倍頻是錯的)又用到慢的面版沒關係.

倍頻一般是指低解析度畫面經過運算提高解析度, 或是交錯掃瞄轉成
漸進式掃瞄訊號. 解析度愈高, 視訊訊號也愈高, 像525p(480p)的
頻率是525i(480i)的一倍, 所以叫「倍頻」.

這種什麼120HZ, 240HZ的是用現存的畫面補出兩個畫面之中不存在
的畫面, 又是另一回事.

然後, 一分錢一分貨, 在乎這個, 看得出差異的, 請一次攻頂.
不只是看牌子,還要頂級機種! 不過就算電視都擺在一起讓你看,
也未必見得看得出其中差異, 所以有多少預算就買什麼電視.
一定價格範圍內的, 講實話半斤八兩的.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bluesystem wrote:
破格現象是因為補足中...(恕刪)

感謝回復跟解答

至於120HZ..等流場影片技術 有些廠商寫成倍頻

我也不疑有他 可是如同您說還一種交錯式掃描技術

坊間習慣寫成倍頻循序掃描

有的電視會標榜這個功能

可是疑問來了 倍頻循序掃描真的有提升畫質的功能嗎?

因為家裡舊的那台兆赫32(這間已經沒做電視了)

號稱有倍頻循序掃描 可是似乎畫質沒補強太多(應該說是沒有)

當時買這台是因為考量第4台的需求

號稱第4台能有最強表現買的

可是拿來玩XBOX360時 畫面就明顯輸了家裡SONY32 LCD

但是反過來說第4台表現倒是真略優SONY

滿奇特的現象

可是時至今日各家技術也成熟不少

優異應該也沒那麼明顯(3年前的事了)

本來以為除非用寫輪眼 去仔細看之外 大概才能看的出來

可是事與願違 中階大致上差異不大 一旦上高階就明顯了

新問題來了 有倍頻循序掃描跟無倍頻循序掃描的電視真的有差嗎?

還是訪間都已經使用倍頻循序掃描 才導致差異不大(已經成為基本技術了)

可是奇美有一台42LED直下式 但無倍頻循序掃描

我驚呀了 這樣畫面會有差嗎?

另外直接衝頂 對目前小弟的經濟狀況是有困難

只能在固定價位中找一台比較好的機子了

紫皇院 wrote:
另外直接衝頂 對目前小弟的經濟狀況是有困難
只能在固定價位中找一台比較好的機子了


若你那麼在意畫面的流暢度,何不考慮電漿?
UT50 系列應該也落在你的預算範圍內吧。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