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個人感想 藍光光碟機的式微

小弟還是都習慣把資料燒錄起來保留
除非是常用或不重要的才用硬碟保存
硬碟越來越便宜 容量也越來越大是沒錯
但保存的環境要求還是跟以前一樣高
溫度上的要求跟光碟類的差不了多少
但不能摔(連搖晃都有可能掛點) 不能泡水 不能接近有磁性的地方
一點小失誤就資料全沒了
等樓主有不小心摔過硬碟或家中淹過水
你就知道還是光碟好
藍光才正要普及
哪來的式微?

下載?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去哪裡下載
一片雙層藍光50G
不是每個人都有那個頻寬,那個美國時間癡癡等下載

而且我喜歡有實體在手的感覺
即使未來有線上商店,還是覺得很虛
所以我還是在買音樂CD,買電影藍光
倒是電影DVD不買了
你 MP3 隨身聽裡面的內容哪來? 硬碟播放機裡的檔案哪來?
如不是盜版下載, 那絕大部分一定是從原版實體光碟上 rip 出來的不是嗎?
如果是這樣, 那哪來式微之說?
除非以後電影或音樂發行商都只發行檔案讓人下載, 不然實體光碟絕不會式微.

汪汪掀背 wrote:
這麼說好了,我討論的是一個未來的驅式
跟盜不盜板並沒有關連
君不見現在還有人在賣音樂的cd嗎?
那能說現在用mp3隨身廳的都是盜板的嗎?
如果用mp3隨身廳是盜板的話,那政府應該去禁止這項産品的發行
每個mp3隨身廳可是都有合格的商檢字號又
如果使用者要讀光碟, 而蘋果的產品不給讀光碟, 那它取消光碟機就是錯的!
蘋果的雲端服務, windows 8 的線上商店保證可以下載到所有的東西嗎?
如果不行, 還不是要讀光碟?


汪汪掀背 wrote:
而且現在講求的是雲端...(恕刪)


一片 50G 的 BD, 兩個鐘頭左右可以備份完.
一個 50G 的 BD ISO, 要花多少時間抓? 你當大家都很閒?

汪汪掀背 wrote:
而且也不一定是mkv...(恕刪)
不否認這是未來的趨勢
但目前來說
除非網速能夠達到需求
不然以目前MKV來說
畫質可以達到 BD的水準
但音效 似乎大都非次世代音效
當然除非是BD原盤 rip 出
BD RIP 又因為機器
和播放機畫質有所差異
藍光光碟機的式微 一定會只是不知道何時
MP3音質比CD差 卻可以大勝 因為很多人只求有不求質好
多媒體播放機 賣的比BD播放機好很正常
但是玩家依舊是人手一台BD播放機
多媒體播放機還要花時間找片源下載
BD播放機 相較之下取得片元似乎比較簡單
小弟 自己計算了一下 高畫質觀賞的播放器現象
12-25歲 BD播放機需求小於多媒體播放機(包含個人電腦)
25-35歲 BD播放機和多媒體播放機需求持平一半一半
35-50以上者 BD播放機需求大於多媒體播放機
非常同意樓主的見解,
即使藍光是目前高畫質的最佳載體,但也不能避免式微的命運.
網路速度的提升,硬碟成本的下降,高畫質頻道的大量釋出,
都是藍光無法有如DVD榮景的原因.
Erica‧櫻華 wrote:
PC式微,管機式微,音效卡式微,高階隨身聽式微,正版光碟式微,音響式微,擴大機式微,線材式微
...(恕刪)



樓主都說是未來的趨勢了..還在~

不過我倒認為可能會變成是
未來光碟機數量會變少 但不會完全消失
走的是高階專業的高單價產品

未來網路頻寬應該不是問題了
一般大眾平民化使用的則是雲端服務
即所謂非實體下載方式使用智慧財產
而由於硬碟可靠性問題
則會偏向利用帳號密碼方式確認該員是否有產品使用權

不過時間還沒到 變數還很多
誰說的都不準
就等未來事實來證明一切吧
藍光確實還沒普及....
但我想應該沒不會像以前的dvd那麼盛行
畢竟dvd一片才5元左右,備份非常好用
藍光要砍的這麼低是很難的,沒有規模效應,便宜不起來
一次要備份40.50g的重要資料....偶爾吧
式微是不太可能
當收入負擔得起時
不會想用電腦這種半調子機器來享受影音
我不想當男子漢, 我只想要我的小毛毯
不是每個人都會上網找資料下載等.在電腦這摸普及的同時
還是遇過許多同事完全不懂電腦怎上網的.完全不使用電腦的.即便會上網也不一定會下載...
還有一些長輩對電腦不懂的應該很多吧.你想想這一群人有多少
最簡單的方法買一台籃光撥放器 打開電視 按play就可收看.籃光還是有市場的
電腦對大多數人而言.並不是那摸和善簡單的

而我想看電影的話大部分還是會去出租店 租個片子來隨插即看
叫我再上網下載來看 個人覺得整個都沒看電影的FEEL了...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