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人眼的極限是每秒60fps,那motionflow 120Hz (每秒120fps),有意義嗎?Sony HX-920 960Hz有意義嗎?


akira1104 wrote:
我覺得最奇怪的一點是...(恕刪)

是滴,所以應該是一開始某些作者筆誤或觀文者誤解辭意,導致後來以訛傳訛(尤其是不求證的記者),而讓大眾產生誤解。

60Hz(NTSC)與50Hz(PAL)是能讓人眼感覺流暢的"最低限度"才對。
MM工坊 wrote:
是滴,所以應該是一開...(恕刪)


在我看來...
"60Hz(NTSC)與50Hz(PAL)是能讓人眼感覺流暢的"最低限度"才對"
這句話就是最以訛傳訛的了..

這樣的話大家去電影院還有戲唱嗎...

------------------------------

顯示器成像原理的差異
與人眼視網膜成像的特性
大概在前面某篇回文的連結都交代得很清楚了
我自己也引用過這篇文章~

不過要完全了解那篇在說什麼
可能還是要有些周邊或背景知識
kevinciou wrote:
在我看來...
"60Hz(NTSC)與50Hz(PAL)是能讓人眼感覺流暢的"最低限度"才對"
這句話就是最以訛傳訛的了..

這樣的話大家去電影院還有戲唱嗎...

------------------------------

顯示器成像原理的差異
與人眼視網膜成像的特性
大概在前面某篇回文的連結都交代得很清楚了
我自己也引用過這篇文章~

不過要完全了解那篇在說什麼
可能還是要有些周邊或背景知識

人類視網膜呈現的是清晰度(也就是攝影器材上感光元件、印刷品或螢幕上的解析度),跟流暢度是八竿子打不著,如果連這個都不懂,建議您從頭學起。

去電影院主要是享受大螢幕與多聲道的震撼,與流暢度的關係更是與隔壁老王一樣,是不相干的。

如果照你的理論,那全世界使用50Hz與60Hz的電視台與製作公司專業人員都是笨蛋?所有設計出動態補償電視的公司都是神經病?將電視、螢幕掃描頻率設計為60Hz的工程師都比你還笨?只會浪費設備、浪費頻寬資源?

要有些周邊或背景?以您的回文來看,網路上隨便一個有在玩影片壓縮的網兄懂的都比你多。
要有些周邊或背景?不知道您的背景又是如何?就您如此自信的深厚背景來看,Timecode與Clock的解決方案,最好的是哪一種?

如果你連24P與60Hz影像都無法分辨出流暢度的差異,那再多的背景也是枉然,只能說您不適合從事相關行業。

自己想一下是否知道廣電視訊、攝影擷取視訊與非線性剪輯所需注意的差別為何?就知道自己的背景到底有沒有讓自己進步了。

似懂非懂的半瓶醋,不加求證的回文誤導他人,才真是以訛傳訛。

在廣告上,許多時候反而需要"降低影片流暢度"使其"感覺較為精緻",主要就是因為"大多數人覺得電影是最完美的影像",所以"比電影流暢的畫面就會感覺太過真實、像是DV拍攝完直接播放"而"不夠精緻"。

PS.真的以為全世界最完美最流暢的影片就是電影者,最簡單的方式,建議嘗試看看用PowerDVD 10或以上的版本(不用買,官網即可下載試用版),開啟內建的TrueTheater Motion(系統效能要求稍高)播放24P的電影DVD即可動態補償到48P影像,將會發現"變得不像電影",感覺像"電視台的連戲劇"。
(願花點時間設定者,亦可用MPC搭配FFDShow、AviSynth+MVTools2 Plug-in,亦可執行動態補償運算。)

PS.在電腦上播放60i影片,若未啟用BOB或未開啟硬體解碼時,會直接Deinterlace輸出,而使畫面頻率降為30fps,有興趣的朋友同樣可以直接使用試用版的PowerDVD開啟硬體加速與關閉硬體加速播放60i的DVD交叉測試,便可發現30fps與60fps的差異。
(或選用免費的MPC,使用內建解碼器並勾選"在輸出媒體類型設定交錯旗標")
職棒球員的動態視力這麼強
motionflow 120Hz (每秒120fps)對他們來說應該不夠吧
每個人的極限又不一樣
我想應該沒有所謂的上限吧
以前
大家只要有VCD畫質可以看就高興得不得了

現在
藍光好像符合大家需要,DVD已經不夠看

未來
誰知道.....

所以120HZ早晚又會不夠的......
跟看的到看不到無關

akira1104 wrote:
一直有一個疑問常常網...(恕刪)


像SONY 的motionflow和SAMSUNG的cmr所標的數據並非是真實的

像HX920和D8000的Truemotion應該還是240hz,其它大部份都是120hz


MM工坊 wrote:
所以敝人一直無法理解為什麼一堆人要把60i的影片壓成30p。

因為壓制的影片主要在電腦螢幕播放的啊,當然壓成progressive的內容
60i資訊量跟30p一樣,壓成30p好處是一般編碼器對progressive方式的編碼比interlaced有效率
而且壓制時就把deinterlace做好一定比播放時再實時deinterlac品質要好

kouyoumin wrote:
怎麼會不影響?
60i還原成24p很難100%正確啊(恕刪)

嗯,這個只要是telcine有好好做,不是像一些古早壓得亂七八糟的DVD
那麼NTSC 60i的內容要還原成24p,一定是100.0000....%正確,一張都不會錯的
alanzeratul wrote:
因為壓制的影片主要在電腦螢幕播放的啊,當然壓成progressive的內容
60i資訊量跟30p一樣,壓成30p好處是一般編碼器對progressive方式的編碼比interlaced有效率
而且壓制時就把deinterlace做好一定比播放時再實時deinterlac品質要好

以畫質論,當然轉為30P不會有太多影響,且可避免各種解碼器的差異與可能產生橫紋的問題
但60i轉壓為30P會讓frames/sec大打折扣,降到只剩一半的流暢度,影片流暢度的重要性就如同玩3D賽車遊戲,降到30fps總是不爽快。
(其實現在的解碼器已經不像早期DVD剛問世時的品質,對Interlaced的解碼表現可是不會比轉壓為Progressive還要差喔。)

60i與30P流暢度的差異,請參考敝人簡單剪輯的範例影片59.94Hz vs 29.97fps Demo,這本來是為了敝人尚未發佈的非線性處理介紹文章時所要使用,就提前在此先將SD-480 60P範例影片提供給對60i影像有疑問的網兄參考。
PS.以60P處理影片的用意,是避免因解碼器的差異,而無法正確顯示出59.94Hz畫面頻率。

提供三個下載點供選擇,請選擇您喜好或速度較佳的載點下載:
http://www.badongo.com/vid/1865149
http://www.filesonic.com/file/885803511/59.94Hz_vs_29.97fps_Demo_[SD-480_60P].mp4
http://www.megaupload.com/?d=C54T0YDW

==========下列為未發佈文章草稿中,關於範例影片的說明==========
※ 我們額外提供59.94Hz vs 29.97fps範例影片供各位網兄參考,範例影片由日本BS節目所擷取編輯,在同一段影片內包含三個段落、兩種頻率影像。影片前45秒為59.94Hz影像,使用Double Field Size方式模擬BOB解碼還原60i頻率畫面,45秒至90秒使用傳統Deinterlace去交錯為29.97fps,再以Double Frame處理為59.94fps(方能包進60P影片內),91秒至結尾為左右分割畫面,左半部為59.94Hz、右半部為29.97fps,同一個畫面中三種模式交替切換可更輕易分辨出兩者間的差異。中央上方的模式標題會在模式切換前三秒閃動兩次提示畫面頻率即將改變。

範例影片使用Adobe Premiere CS5剪輯


Chapter1:


由於影片經過二次轉換與編輯,細節上會有些許的流失,但不影響分辨59.94Hz與29.97fps的差異。

對剪輯過的範例影片有疑慮者,我們額外提供了單一頻率模式的完整片段供各位參考。
為避免檔案容量的倍增而浪費下載時間,故單一頻率模式僅提供SD解析度影片。

Chapter2:


59.94Hz vs 29.97fps Demo [HD-720 60P].mp4:推薦系統效能較高者使用,以獲得較清晰的影像表現。
59.94Hz vs 29.97fps Demo [SD-480 60P].mp4:無法流暢播放HD影像者,選用SD影片以獲得流暢影像。
29.97fps Progressive Demo [SD-480 30P].mp4:29.97fps Progressive單一頻率模式影片。
59.94Hz Interlaced Demo [SD-480 60i].mp4:59.94Hz Interlaced單一頻率模式影片。

Chapter3:


若無法看出明顯差異時,請檢查播放軟體Video Renderer速率與垂直同步是否正確開啟。
※播放60i影片時,若Video Renderer速率數值顯示29.97,則代表使用了錯誤的反交錯模式。
 未開啟垂直同步時,會因顯示畫面與螢幕顯示頻率無法匹配,導致些許的畫面遺失,而大幅降低流暢度。
 (就如同未開啟垂直同步執行3D遊戲)

※ 59.94Hz vs 29.97fps Demo [SD-480 60P] Metadata
影片容器:MPEG 4
視訊標準:NTSC
影像格式:Advanced Video Codec
音訊格式:Advanced Audio Codec
影片長度:2m52s
畫面像素:720x480
顯示比例:16:9
視訊流量:3600kbps avg/9000kbps max Variable
音訊流量:48KHz 160kbps
畫面速率:59.940 fps
掃描形式:Progressive
壓縮設定:2pass VBR
     High@L3.1
     4 ReFrames
     Detect Scene Change
     CABAC
     Quarter Pixel Motion Estimation Subpel
     AAC Stereo/LC
=================================================================

alanzeratul wrote:
嗯,這個只要是telcine有好好做,不是像一些古早壓得亂七八糟的DVD
那麼NTSC 60i的內容要還原成24p,一定是100.0000....%正確,一張都不會錯的

+1
早期許多"正版DVD"搞得比"網路上的壓縮AVI"還要糟,實在很不敬業。

現在的解碼器,IVTC可不像早期的那麼兩光,隨著處理效能的提升,現在的解碼器解出的影像甚至比早期高價位DVD播放機還要優異,即使是碰上混和類型的影片,也能有極佳的解碼表現。

MM工坊 wrote:
人類視網膜呈現的是清...(恕刪)


挖~果然跟我預期的一樣
回像吃炸彈~見人就開砲~科科

沒人懷疑那些"自己以為自己超專業的板友"
是很怕自己的專業被質疑膩...
我只是善意提醒要看那篇文章的一般板友而已...
也用分隔線分開了
很愛往裡面跳...

連要不要從事相關工作都能管...住海邊???

清晰度 vs 視覺暫留
殘影討論的是何者...回文還文不對題...是為了後面開砲方便嗎...
(解析度還要您教...)
如果連這個都不懂,建議您也從頭學起~
kevinciou wrote:
自己也引用過這篇文章~

不過要完全了解那篇在說什麼
可能還是要有些周邊或背景知識

kevinciou wrote:
沒人懷疑那些"自己以為自己超專業的板友"

您肯定對自己感覺非常良好。

kevinciou wrote:
清晰度 vs 視覺暫留
殘影討論的是何者...回文還文不對題...是為了後面開砲方便嗎...

換個角度想,你看不出24P與60i差異也有好處,可以減少電視、螢幕與顯示卡的開銷,其實也滿幸福的。
如果你認為LCD殘影現象與此討論主題無關的話,那講再多也是枉然,就別浪費大夥的時間與網路資源了。

象牙往往不會在其他動物的口中找到。

MM工坊 wrote:
如果你認為LCD殘影現象與此討論主題無關的話,那講再多也是枉然,就別浪費大夥的時間與網路資源了。...(恕刪)


挖~放大絕了!!!
您自視甚高的訓完人~
就想轉換口味來個與世無爭的風格
...這是您的事(也不是第一次見識...)
反正人在做天在看

不過亂幫別人扣帽子就不好了
我可絕沒說過"認為LCD殘影現象與此討論主題無關"
見鬼了~是您以為吧...
從哪生出這句話~都不害臊...
還別浪費大夥的時間與網路資源勒...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