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oetliu wrote:
說說就算了,大家別太天真。
三台的機器設備早就可以提供所有節目的高畫質錄製,
要播送也不是太大的問題,
跟三台比起來,幾家主要的衛星電視台(三立,TVBS這一些都是)也願意投資,
台灣不能看到高畫質頻道普遍化的原因,就是第四台業者。
這種要花大錢的事情,第四台是不會去推動的,
加上這些業者有不少背景很「雄厚」,黑白政治幾條線都吃得很開,
所以想看到台灣高畫質頻道「紛紛」出現,還是夢裡找好了。
除了業者本身的心態問題,觀眾也是一個問題,
說真的,這裡絕大多數的人,都完全希望看到台灣的高畫質節目,
但是這裡的「所有」會員加起來,佔了台灣的百分之幾?
美國當初要推數位跟高畫質的電視,也是費了很大一番功夫,
國會裡頭討論爭議許久,然後民間開始推廣,整個普及率到現在也不過差強人意,
台灣這個政府不管,業者惡搞的電視產業,喔,差點忘了門派林立的ncc,
我們想看到自製的高畫質節目?去日本香港大陸找比較快。
不是蓋的,日本就播了好幾個台灣的偶像劇,完全都是高畫質,
徹底證明台灣早就準備好,卡在哪裡,大家不難想出來。
其實目前從頻道供應商到各地系統台都有能力可以播出HD的節目,
但問題還是出在"錢"....
台灣的HD電視節目從2005年至今應該累計拍攝了近萬小時的數量了,
不過就算有一萬小時的量, 也大概只夠供應兩個頻道在不重播的情況下播出一年.
更別說這些節目並不是由單一業者所攝製的...
所以就算主要頻道業者都能立即改用HD播出,
大概一個月之後就會開始出現無盡重播的惡夢.....
HD節目的製作費用比SD要高, 所以目前國內的HD節目都會盡量去申請新聞局的補助,
不然就算用HD攝製, 但賣給國內各大頻道商也只能拿到和其他SD節目一樣的錢,
所以大部分HD節目的製作單位還會把節目賣給鄰國家像日本, 南韓, 中國, 新加坡及香港等地的電視台.
有線電視要HD化, 最大的障礙還是在收視戶.....
目前一個月才500多元的收視費就一大堆人不太想繳了,
HD化之後, 不論頻道商或有線系統台都必須投入更多的資金更新設備,
而這些費用也勢必轉嫁給收視戶, 那麼大家願意付出多少錢來看HD頻道呢?
以目前大家繳給各家有線電視業者每個月500~600元的收視費裡,
大約450元是用來買各種節目頻道的費用.
其中大家比較愛看的熱門頻道一個大約就佔了20~50元不等,
冷門的頻道則是頻道業者買一送一或包裹在熱門頻道裡一起賣的.
就頻道業者和系統台而言, 一個HD頻道佔用掉的硬體資源大約是SD頻道的3~5倍,
這個資源簡單的講就是傳輸頻寬.
目前國內的頻道商主要是利用衛星來將節目傳送給各地的有線系統台,
以往SD節目大都是用DVB-S/MPEG2的格式來傳送,
HD化後則是用DVB-S2/H.264的格式來傳送,
HD頻道所需的頻寬大約是SD的3倍, 傳輸費用當然也是3倍....
衛星訊號由系統台收下後轉換成有線電視的DVB-C傳送,
假設系統台不重新壓縮, 則在有線數位系統裡, HD頻道佔用的頻寬同樣是SD的3倍,
不過, 有線電視頻道有限, 所以SD部分有可能會再轉壓成H.264的格式,
如此, HD所佔用的頻寬可能要SD的5倍左右.
就業者而言, HD佔用的資源多了好幾倍, 頻道的售價相對也一定要高個幾倍才合乎成本,
所以100個SD頻道賣500元, 假若今天多了20個HD頻道, 多賣個500元很合理吧!
先不管這20個HD頻道內容如何, 那各位願不願意一個月花上1千元來看第四台呢?
內文搜尋

X